APP下载

基于福州私募基金集聚区的产融协同路径探索

2024-06-14周宇阳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私募基金同质化

摘 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其中私募基金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发展壮大基金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州市私募基金集聚区:马尾基金小镇、朱紫坊基金港的调研,总结了该区域私募基金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分析了基金集聚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及风险防控、实体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文章提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优化产融协同环境;政府引领,完善金融布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基金集聚发展;加强风险防控,提高金融监管能力;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基金业高水平发展等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私募基金;集聚区;同质化;政府引导;产融协同

本文索引:周宇阳.<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107.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4

1 背景

金融集聚是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各类金融服务业务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各类金融资源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上共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形成专业化的金融供应平台,使金融资源得到优化、合理的配置,更好地实现产融协同,从而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私募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就业、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满足社会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一体化趋势背景下,私募基金集聚现象已非常普遍。目前,私募基金集聚区主要由当地政府主导开发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办公、生活环境,加以汇集各方面公共资源和优惠扶助政策,吸引私募基金及相关金融机构聚集,形成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资本和企业的连接。推进基金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是目前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福州为例,福州作为沿海省会城市,地理区位优、金融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取得长足进步,现已成为海西地区私募基金重要集中地,福州基金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可以为其他地区推动基金集聚、产融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2 福州私募基金集聚区发展现状

为促进产业和资本深层次融合、完善产业布局、发挥资金集聚效应,福州市2017年以来在马尾区、鼓楼区、高新区等地相继打造了多个基金集聚区,吸引了省内外的众多金融机构入驻进行投资运营,从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其中,以马尾基金小镇、朱紫坊基金港两个集聚区尤具代表性。

2.1 马尾基金小镇

2.1.1 发展状况

马尾基金小镇地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区),是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首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基金小镇。2017年揭牌运营以来,小镇借助自贸区的创新机遇及一系列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目前,基金小镇成功吸引了兴业资管、福州金控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机构数量已逾300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700亿元,已成为福建省内私募基金规模最大的区域。基金小镇已推动基金投资实体项目上百个,投放金额近300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1.2 基金小镇运营特色

马尾基金小镇是全国首个由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管理的基金小镇,全国知名运营公司赛伯乐负责基金小镇运营管理,承担资本与项目对接、特色产业培育孵化等服务。其目标是将马尾基金小镇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模范特色产融园区。

基金小镇采用 “线上+线下”模式搭建起全天候实时的信息交互、金融服务撮合平台。线上服务方面,平台每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投资人推送有融资需求意向的项目信息;线下平台则定期举办各类项目对接会,通过推介、路演、交流、互动等方式实现资本与实体项目对接。

2.1.3 基金小镇建设成功的因素

马尾基金小镇的崛起得益于当地政府充分把握了福州自贸片区建设“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的机遇,创新挖掘了自贸区政策红利。如在企业准入方面,马尾基金小镇是全国少数可以审批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含“资产管理”“基金”“投资管理”等字样登记的地区,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基金的集聚发展离不开区域的产业基础。福州马尾以其独特的产业、区位、文化、配套等优势催发了基金业的集聚发展,同时发挥福州“六区叠加”的有利区位优势,进行一系列金融创新尝试。譬如,首创“互联网+大数据”“政府+金融机构”招商模式,首创由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管理,首创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资本和项目撮合平台。在地理区位、运营模式、政策红利、金融创新等方面优势的叠加效应下,马尾基金小镇成功做好了项目基金对接的中间人角色。

2.2 朱紫坊基金港

2.2.1 发展状况

朱紫坊基金港地处福州经济强区——鼓楼区,2020年10月开港运行以来已引进金投基金、万石资本等百余个项目,管理规模超千亿元,逐步建立了金融业态丰富、金融要素集聚的特色金融产业园区。2022年底,当地政府成立具有国资背景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朱紫创投,并成立全市首支区级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服务于鼓楼区“两大中心”(海丝核心区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三大基地”(新能源科创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基地、海洋经济科创基地)、“四大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绿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2.2.2 基金港运营特色

基金港通过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产融对接平台、创新试点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四位一体实现园区全流程综合服务能力。在线上,通过“公众号+小程序”打造具有最新金融监管、基金港活动、投融资信息等消息发布及会议预约功能的服务平台。同时,推广注册“云办理”,高效兑现相关政策。在线下,打造朱紫坊运营服务中心和基金服务驿站,为入驻基金提供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办公场所和路演展示、沙龙活动等充足的空间,并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鼓楼区为培育“资本+产业+科技创新”的生态圈,大力打造集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基金港——科创走廊”对接平台,并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朱紫坊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政策引导、地方支持、市场运作、规范管理”为原则,优先投向鼓楼区重点产业链和“专精特新”领域。

2.2.3 基金港发展的背后

朱紫坊基金港作为全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聚集区,由省级部门将基金云平台、私募专委会等资源导入基金港,市级部门在规划建设、政策制定、项目对接、活动举办等方面加以扶持,区级部门设立运营服务中心,组建工作专班,提供“一趟不用跑、线上云办理”全流程服务,当地政府更是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为基金聚力赋能。同时,基金港利用资源优势,协助企业对接上交所、深交所,做好阶梯培育,着力打造“上市之家”,助推国企改革;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开展校地深化合作。

2.3 福州私募基金集聚区的发展环境

基金集聚区的运营以产业为依托,私募基金投资主要聚焦福州市及福建省的明星行业和重点产业链。此外,政府支持引导也在私募基金运营中起到重要作用。

2.3.1 产业基础

福州市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福清江阴千亿级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及高端精细化工产业、罗源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配套产业、连江可门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基地,这些都是福州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同时,福州市有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分布于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地。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努力下,福州当地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例如,省内首家、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的福光股份;省内首家新三板转科创板企业、PDF第一股的福昕软件;北交所航运板块第一股的国航远洋等,这些头部力量也牵引带动了其他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福州拥有16条重点产业链、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福州市“十四五”规划将围绕“两轴”(以闽江为发展带构建闽江至台湾海峡的沿江发展轴,以海峡西岸为发展带串联沿海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的滨海发展轴)、“两湾区”(以福清湾、江阴湾地区为主体的环福清湾,以罗源湾地区为主体的环罗源湾)、“二十一个重点园区”,构筑“两轴两湾区二十一园区”产业空间格局。

2.3.2 政府支持引导

福州市逐步建设完善基金生态系统,从直接投资模式逐渐转向引导和监管模式。通过在产业、政策和人才方面的努力,推动私募基金的发展。如2020年,鼓楼区政府为贯彻实施“金融资源集聚工程”有关工作部署,促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朱紫坊基金集聚区。同时,福州市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在福州私募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福州市财政金融投资管理唯一的综合平台,管理着多支福州市政府产业基金产品,在支持实体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福州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招商引资等方面起着引导性关键作用。

3 福州市私募基金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州市私募基金集聚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支撑,同时是带动福州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指出,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都处于成长初期、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限长、收益慢、风险高,私募基金一般不愿意为此提供大量的长期信贷,而更青睐收益快、风险小、融资体量小的短期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虽然福州市目前已经培育了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0.3%,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偏轻、集中度偏低、整体竞争力偏弱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旧是福建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

3.2 基金集聚区的同质化

虽然基金集聚区的发展为基金行业提供了便利和聚集效应,但引发了同质化现象。招商引资的标准大同小异,政府优惠政策容易被效仿,并形成补贴性恶性竞争。基金公司在面对市场机会时,往往会选择类似的投资策略和方向,导致基金产品的同质化。基金集聚区内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现象,他们可能受到相似的投资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投资决策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现象可能减弱基金产品的差异性和创新性。

私募投资对新兴行业、创新性企业有着敏锐的嗅觉,但对传统产业关注有限。通常,私募基金青睐“专精特新”企业、大型龙头企业,而对中小微企业、产能过剩、没有规模效应、亟需并购重组的产业的投资较为谨慎。虽然福州市提出要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未来,积极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但在具体的资金和项目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3.3 风险防控

基金聚集区在发展过程中,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只有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基金持续有效地运行。目前,基金集聚区入驻机构以私募基金为主,其经营运作相对独立、不透明。随着基金数量的不断增长,且只进不出,存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加大了对基金聚集区管理能力的考验。近期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已将私募基金行业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风险防控举措不断完善必不可少。

4 推动基金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产融协同的建议

4.1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优化产融协同环境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是金融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福州在围绕已有产业链“补链”“强链”的同时,可加大力度支持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突破,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智能化发展。通过扶持行业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构建起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金融行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

在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注重强化金融支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建立合理的项目回报机制,提供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稳定资本的投资预期。

4.2 政府引领,完善金融布局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然而中小微企业长期受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困扰,发展遇到较大阻碍。目前,福州市私募基金大都偏好投资当地较为强势的企业和热门的行业,对投资风险偏高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的融资支持力度较小。对此,政府一方面可继续针对性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方式,设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构建融资担保体系、数字化征信体系和质押体系等中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投融资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另一方面,可持续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如设立平台或机构,促进不同基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鼓励基金联合投资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投资效益。

4.3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基金集聚发展

政府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马尾基金小镇、朱紫坊基金港为典范,宣传、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福州,创新金融发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打造基金集聚区和金融产业片区,为服务实体经济和汇聚金融业态提供广阔平台。政府可以积极促进基金集聚区与国内外金融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交流访问、合作研究等活动,拓宽基金集聚区的国际视野,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基金集聚区的发展成果和优势,定期举办金融峰会、论坛、展览等活动,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基金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4 加强风险防控,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行业内逐渐出现了许多风险和问题,如非法集资、虚假信息披露、利益输送等,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又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基金集聚区有必要加大监管部门人力、物力的投入及监管技术的更新发展,加强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测。同时,完善监管协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4.5 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基金业高水平发展

2023年,国家提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意味着福建有了从上到下的支持,在两岸未来的发展策略上将保持“先行者”角色。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可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利用基金集聚区的现有优势促进榕台金融融合发展,为台企提供更加便捷的企业落地和投融资服务,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福州基金聚集区可以进一步与长三角和粤港澳金融合作,积极吸收长三角、珠三角的资本、人才等优质发展要素,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进一步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加快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鼓励、扶持榕企“走出去”,探索海丝合作的新模式。同时,构建以海西经济区为衔接,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及内陆腹地的“海峡经济区”,形成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可以设立“海上福州基金”,以促进福州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5 结语

基金集聚区在未来有望通过创新、合作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持续发展,为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与动力,同时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福州基金集聚区已逐渐摸索出特色途径和创新举措,通过不断完善规划、运营和管理,将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并将有力地推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随之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及探索产融协同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何宜庆,李政通.融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效应分析: 基于生态效率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余喆.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基于对全国31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6):0175-0177.

吴刚.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22.

王裕禄,潘忠杰.金融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金融创新举措回眸[J].海峡通讯,2020(1):34-35.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商学院,普华永道联合课题组,林向东.新发展格局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鼓楼经验[J].发展研究,2022,39(8):21-27.

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fuzhou.gov.cn/zgfzzt/sswgh/fzssswghzswj/202105/t20210510_4094965.htm,2021-05-10.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楼区促进朱紫坊基金集聚区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gl.gov.cn/xjwz/ztzl/qfwtdgzlfzcy/zcwj/202204/t20220414_4344157.htm, 2022-04-14.

冯雪珠,石美祥.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观察[N].福州日报,2023-06-02.

林侃,郑雨萱,谢婷. 两会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N]. 福建日报,2021-03-07.

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N].人民日报,2023-07-10.

马勇,姜伊晴,付莉.经济开放、金融集聚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J].国际金融研究,2021,10(2):3-11.

人民日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http://m.people.cn/n4/2023/1101/c190-20822147.html,2023-11-0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9/content_6903509.htm,2023-09-12.

肖文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实践及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8(1):63-68.

叶翀,肖金成,陈雨虹.构建海峡经济区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投资(中英文),2023(Z4):27-31.

猜你喜欢

私募基金同质化
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私募基金对高净值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浅析中国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浅谈中小企业私募基金融资效率问题
浅谈我国现阶段私募基金运行现状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