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2024-06-14吴爱萍刘海粟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

吴爱萍 刘海粟

摘 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和物流协同发展越来越凸显,物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激发着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统一发展,促进湾区经济合作和资源互利共赢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探索粤澳港大湾区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机理,发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供需不对称、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及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等情况。本文提出了湾区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对策方针,通过推动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引进高校,培养特色人才;引导外资流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来推动湾区各产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物流产业;制造业;协调发展

本文索引:吴爱萍,刘海粟.<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089.

中图分类号:F127;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4

1 引言

粤港澳统计部门公布的2022年经济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1]。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大湾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显现区域市场的活力和高成长性。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高效的物流供应链将有力支撑、保障和提振湾区内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链发展的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2]。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将通过物流协同发展,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湾区供应链经济体系。湾区经济的强劲发展,将带来物流业的旺盛需求,使物流逐步迈入高速发展态势。区域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的基础内容,加强区域性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的竞争能力,确保商品流动顺畅、便捷和安全,发挥区域物流的最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策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经济繁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造设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3]。物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激发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经济体系对促进各地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

2 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2.1 创新能力不足

区域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产业增长依赖人力和土地成本的优势,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开展,阻碍了区域内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缺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推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增长乏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滞后,难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传统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政府、企业的关注点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对创新活动却重视不够,忽视了创新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投入获得,从而忽略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另外,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和创新产业链,未形成完善的投融资环境,缺少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产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等也成为制约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2.2 专业人才供需不对称

区域经济与物流在协调发展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近年来,频繁出现用工缺口甚至是“用工荒”现象,新技术、新业态人才更是短缺,各类人才供需出现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一致是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专业人才供需不对称,导致经济缺乏源动力;传统产业需要运用新思维、新手段克服转型升级的羁绊,因为企业人才需求结构、需求重点已发生质变。研究表明,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对产业转型升级已构成明显制约。但是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复化、同质化现象,盲目求新趋势明显,造成人才培养偏差,最终造成部分专业培养过剩,而有些专业则无法培养和输送合适人才,浪费了教育资源,并最终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

2.3 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

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中存在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在政府出台的金融政策鼓励措施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和重叠项目,以及过度的资本市场化和产业资本化现象,浪费了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剧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6]。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风口行业,吸引了大量技术、资本汇拢集聚,导致部分省市、地方存在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及一些重大项目因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往往成为各地产业招商的重点。但发展高技术产业有其内在合理性,地方盲目投资必将带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短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刺激,长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市场压力,使得产业之间的利益竞争更加激烈,导致整个区域经济遭受损失。

2.4 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

粤港澳区域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能力有限,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产业缺乏规模效益,无法通过集中采购、共享资源等方式降低成本,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经济效益。物流市场存在较多中间环节,提高了运输成本和失误、延误风险,导致产业利润不高,限制了物流市场的创新和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成熟,但因为市场环境差异较大、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信息共享不畅、区域性快速通道能力不足及物流产业相关设施建设管理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粤港澳物流的协同发展,对湾区的物流协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7]。

综上所述,粤港澳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难题、管理难题和经济难题,但是粤港澳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空间巨大。

3 湾区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机理

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是由若干区域经济子系统、若干区域物流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等作用机制[8]。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湾区经济飞速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来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机理。

3.1 湾区经济与物流互动作用机理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物流需求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物流业的规模和结构。物流的繁荣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基础支持和后勤保障,高效的物流服务是企业降本增效、利润生存的重要工具。经济与物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9]。因此,在政策上加强对区域经济与物流的互动作用机理,积极构建经济与物流的战略方针,完善区域间合作,打造区域性协同创新体系,加快资源整合进程,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更好地推动湾区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

3.1.1 区域经济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积极的影响,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了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的构建,加速了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也给区域物流业带来更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10]。经济越发展,物流越重要,湾区经济为运输、物流设施、物流网络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直接影响着物流的现代化建设。

3.1.2 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物流业产生重大影响,区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与制约,并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及制度与管理多个层面。区域经济的增长能直接或间接地拉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区域间资本流动和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对物流基础设施、交通与信息、物流人才与市场需求有明显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技术与作业效率,提高物流创新能力,推动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作业进程,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速与发展[11]。

3.2 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

湾区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资金与技术的支撑,促进了区域物流发展,引导区域物流的发展方向。区域物流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的效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从经济政策层面分析,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积极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物流业;从技术层面来看,加快经济技术改造,提高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加强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的发展,构建智慧物流,提升经济进程;从市场层面分析,完善物流市场的竞争环境,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增强物流行业的自我管理,改善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全面作用于湾区经济的发展[12]。

3.2.1 科技创新对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如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为我国物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向更高的方向前进。创新驱动使区域物流的发展更快、更高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更好地促使区域内各个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13]。

3.2.2 高校、人才对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社会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的第一源泉。高校在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区域现代经济文化熏陶输送了血液。在湾区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中,懂技术、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着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此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比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强烈。高校提高了整体经济素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区域的物流环境,提高了区域的科技实力。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影响了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拉动了当地消费,改变了当地就业形势,改善了投资环境,形成了产业集群,促进了地方收入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高校、人才对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

3.2.3 外商投资对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

外商投资焕发区域经济新的生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经济基础的增长,在修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及仓储设施等物流基础项目上的投资,助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湾区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项目的直接投资还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物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外商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区域就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外商投资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力量,有效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外商投资导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和物流的和谐发展,完善区域经济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14]。

3.2.4 制造业对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影响

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物流提供有力的支撑。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上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制造业需要通过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进行供产销活动,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加速了物流网络的形成,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竞争能力。制造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生产率,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带动了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进程。

3.3 协同发展

物流作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物流具有特殊性,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经济增长中有乘数效应,物流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稳定,物流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经济决定了物流的运行环境和技术路线,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新经济、新业态的到来,促进了我国智慧化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经济与物流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和协同发展关系。

4 湾区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策略

4.1 推动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湾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人文资源及丰富的科学技术储备等优势,不仅要求各地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还要求大力推动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及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动,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利用各地的技术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统一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系,为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目前,珠三角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加强政策对接,形成技术创新的集约化、综合化、系统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合作,以更大的步伐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4.2 引进高校,培养特色人才

高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适合湾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人才。高校正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产学研平台,吸引高素质人才和高技术产业的进入,紧扣产业结构特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一支与城市战略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定位、经济业态、人才条件等优势,持续强化人才引育协同机制,坚持全方位引才、育才、用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人才服务品质,构建和完善政府、企业、学校、研发机构等多主体协同育才体系,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湾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中。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灵魂和活力,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4.3 引导外资流向

湾区可利用政策、法律、制度、机制等手段,创建有效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外资投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首先,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消除各种宏观管制,优化投资环境建设,以降低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障碍和风险,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独资或合资公司,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以推动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区域物流的蓬勃发展。其次,改善投资条件。落实优惠的税收制度,改善投资者的财产保护,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效益,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物流产业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优质的投资条件。最后,促进外资的有效利用。投资重点领域,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以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对外吸引力。

4.4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技术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通过政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并利用融资租赁、兼并收购、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多种渠道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区域。加强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对促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实现全面升级等有极大优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同心圆,最终实现湾区经济和物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李淑艳,李秀敏,李旭东.港口物流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22,39(7):79-87.

韩永辉,麦炜坤,沈晓楠.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实现路径研究[J].城市观察,2023(1):4-18+155.

戴晓蓉. 双向奔赴  共铸精彩湾区活力湾区[N]. 深圳特区报,2023-10-01(A03).

郭秀玉,屈美琳. 助推大湾区跨境物流再提速[N]. 珠海特区报,2023-10-14(1).

吴丹,潘朱玲.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23,23(16):226-234.

郭红军.“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机制探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4):64-68.

晓宇.粵港澳大湾区将成经济增长新一极战略布局正当时[J].经济研究参考,2018(18):43-44.

胡继承.区域经济圈构建下的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12(6):225-227.

李京蓉.物流产业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物流科技,2022,45(14):109-112.

李金沙.区域物流发展、市场化程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1):141-142+146.

李茂林.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4,46(1):154-159.

游彩虹,杨出秀.基于空间分布视角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以福建省南平地区为例[J].物流研究,2024(1):23-28.

2024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评述报告[J].中国商论,2024(3):1-14.

郑红友.区域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江苏无锡市的实证数据[J].物流科技,2023,46(13):88-91.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SYH药业集团物流发展道路探析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