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06-14陈志斐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数字经济

摘 要:本文以城市经济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2年我国各省份共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探索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得到结论:(1)数字经济可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尤其是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0.312时,其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2)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变量,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5条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旨在释放数字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为城市经济高质量稳定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经济韧性;数字创新活力

本文索引:陈志斐.<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051.

中图分类号:F290;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5

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国家关注的焦点。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将建设韧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重要任务。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迎来战略布局期”,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需要充分渗透至各类市场主体、全产业链体系发展”。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

鉴于此,本文以城市经济韧性为研究对象,探索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

1 文献综述

1.1 数字经济下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

城市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有很多学者研究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机制。He S等(2023)利用2004—2017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适度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2]。孙红雪和朱金鹤(2023)基于2011—2019年我国266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自贸区的设立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3]。钟学思等(2023)基于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测算2011—2020年我国19大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度,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力因素[4]。

1.2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很多学者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魏峰和殷文星(2023)运用地理探测器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5]。丁亮(2023)提出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6]。王静田和付晓东(2023)提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数字经济试点城市更具经济韧性[7]。童素娟等(2023)基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马尔科夫链、变异系数法等方法,厘清数字经济和经济韧性耦合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8]。

从上述文献得到一个共同结论: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但仍存在部分难点未解决,如在不同时期、不同城市规模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各有侧重点。

1.3 数字经济背景下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路径

数字经济的增长被视为实现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因此有学者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路径。张亚丽和项本武(2023)提出,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9]。刘莉和陆森(2023)基于2011—2019年我国2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演化论视角下经济韧性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应围绕实体经济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10]。肖春梅和黄桂鑫(2023)提出数字经济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水平提升,地理区位和行政等级的不同会影响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的提升效果,通过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技术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来提升城市韧性[11]。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但是上述文献尚不能全面地总结出具体省份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本文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建模数字经济下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检验数字经济驱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效应体系,并提出5条数字经济驱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路径,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 研究机理与假设

数字经济消除资源禀赋差距,通过行业间人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等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释放城市发展范围经济效应和规模效应。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经济系统提高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节能力;在城市平稳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经济系统提高创新与转型能力,促进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然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融合经济,存在“马太效应”,即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数字技术越先进,经济韧性越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非线性特征;

假设2:数字经济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假设3: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非线性影响;

假设4:数字经济不仅提升本地经济韧性,还对邻地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假设5: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时空异质性。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选择与构建

模型1:城市经济韧性面板回归模型

模型2: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模型

模型3:门槛效应检验模型

模型4: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模型

其中,i代表城市;t代表时间;RESit为城市经济韧性;DEit为数字经济指数;Medit为中介变量,本项目涉及中介变量主要有:技术创新Inn和产业结构升级Is;Control为控制变量;μi为城市固定效应;δ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变量;θ为待估计门槛值;I(*)为指示函数;thit为门槛变量;w为空间权重矩阵;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λ1、λ2均为交互系数;α、β、γ、Φ均为回归系数。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说明

3.2.1 城市经济韧性的测度

本文结合经济韧性理论,首先从经济实力、活力、潜力3力构建3个一级指标;其次,选取6个二级指标,进而选取23个三级指标;最后,解释每个指标变量的计算方法、量纲、指标属性,如表1所示。通过权重和标准化值,采用熵值法计算历年城市经济韧性水平(见表1)。

3.2.2 数字经济的测度

数字经济主要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治理水平4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选取17个二级评价指标,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降维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见表2)。

3.2.3 技术创新

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主要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3个方面评估,采用熵值法测算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指数。

3.2.4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利用泰尔指数进行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考虑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劳动生产率,将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设定如下:,其中i=1,2,3,分别表示一、二、三大产业;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人数;inndh越大,表明产业结构越趋向于高级化。

4 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度检验模型科学性

数字经济和城市经济韧性面板数据序列之间可能存在伪回归现象,首先,本文通过Fisher-DD、Fisher-PP、Hadri三种方法对基准回归模型各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次,对比分析基准回归模型各变量在不同方法下的显著性;最后,借助Kao检验法检验各面板数据是否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见表3)。

由表3可知,(1)基准回归模型各变量在Fisher-DD、Fisher-PP、Hadri三种方法下均表现出较强的显著性,意味着各变量间不存在单位根;(2)Fisher-DD、Fisher-PP、Hadri三种检验方法下P值均小于1%,证明Kao检验下各面板数据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

4.2 城市经济韧性基准回归检验

本文采用豪斯曼(Hausman)检验模型1,基于4000个样本数,研究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的估计系数,中介变量、控制变量与城市经济韧性指数的相关性,验证假设1。

由表4可知,(1)Chi2=85.328,P=0.000,P值显著,模型1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2)随着控制变量的不断加入,R2值不断增大,表明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加,城市经济韧性面板回归模型的拟合度逐步提高,说明城市经济韧性的控制变量选取具有合理性。(3)不断加入控制变量后,回归系数均不断下降,尤其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下降更明显,意味着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信息化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均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韧性。

4.3 门槛效应分析

本文采用单一门槛、双重门槛、三重门槛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再次验证假设1、假设2、假设3。

由表5可知,单一门槛下,P 值具有显著性;双重门槛与三重门槛中,P 值均不显著。这说明适合单一门槛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

根据表6单一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可知,当Ta≤0.312时,无统计学意义;当Ta≤0.312时,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系数为0.538,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数字经济每提升1%,城市经济韧性将提升0.538%。

5 结语

5.1 结论

本文选取2012—2022 年我国30个省份共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其中不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因为其数据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本文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探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中介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

(1)数字经济可有效提高城市经济韧性,且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破传统生产模式,降低城市经济潜在风险,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还可以通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治理水平,提升市场交易数字化水平,提高城市的创新和转型能力,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2)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深化技术创新改革,发挥优势产业,深入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体,从多角度、多层面补齐城市经济韧性发展短板。

5.2 发展路径

路径1:深化技术创新改革,合理配置资源要素,释放技术创新活力,以技术创新为关键抓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路径2:各地市发挥优势产业,构建区域产业大循环,激发产业“虹吸效应”,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主阵地,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路径3: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集群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现有人才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体。

路径4:不同经济基础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化,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效应,健全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共同提升本地与邻地城市经济韧性。

路径5:各地市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加速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和供应保障,打造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何雄浪,王诗语.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1):1-16

He S,Yang S,Yang S, et al. Mechanism and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under the Carbon Emission Scenarios: Evidence from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3,20(5).

孙红雪,朱金鹤.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J].软科学,2023,37(9):1-13

钟学思,郑睿,蒋楷文.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10):1320-1332.

魏峰,殷文星.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中国省域经济韧性[J].工业技术经济,2023,42(6):36-47.

丁亮.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J].现代管理科学,2023(3):132-140.

王静田,付晓东.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韧性[J].区域经济评论,2023(2):70-78.

童素娟,赵俊威,金雪军.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3(2):108-119.

张亚丽,项本武.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J].经济地理,2023,43(1):105-113.

刘莉,陆森.数字经济、金融发展与经济韧性[J].财贸研究,2023,34(7):67-83.

肖春梅,黄桂鑫.数字经济是否提升了城市韧性: 来自中国28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区域经济评论,2023(4):117-12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