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财务管理探索研究

2024-06-09倪静娜

财政监督 2024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财务人员核算

●倪静娜

一、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财务管理概述

(一)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的意义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已经普遍应用于基础教育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政府基础教育系统将会计核算业务从单位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集中核算学校业务,这个模式一经施行,就表现出很大的财务管理优势,对基础教育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新形势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愈发重视,政府财政部门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愈加强调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如何加强基础教育单位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使用好财政资金是教育领域良好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上海市静安区基础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基础教育系统集中核算模式下仍然存在的责权划分、人员素质、工作流程等问题,探索适合教育系统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模式,提出科学性、合理性解决方案,对提高基础教育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二)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工作机制形成

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是指在不改变学校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与自主权,以及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基础教育单位原内部设置的会计岗位,由各级政府成立的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将基础教育单位的主要会计工作集中在一起,统一处理基础核算事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以静安区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为例,静安区基础教育系统集合下属学校会计人员成立独立核算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采取会计核算联合办公的形式,承担静安区教育系统170 多家公办学校的财务日常核算工作。在这种形式下,教育单位内部一般不进行独立会计核算,学校只设1—2 名财务管理人员,负责除会计核算外的报账及财务管理工作。学校的经济业务由学校出纳对原始凭证收集整理,定期将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送交集中核算机构进行审核支付处理,然后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人员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人员集中办公,指导、协助、监督被代理记账单位教育经费收支状况,并提供基础财务数据等相关财务服务。

二、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的优势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基础教育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均纳入集中核算机构管理,这将各基础教育单位的业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独立开来。集中核算机构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于一体,集中处理基础教育单位核算事务,有利于加强教育系统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统一基础教育单位的会计行为,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一)整合人力资源,降低行政成本

集中核算模式下,由原本每个基础教育单位各配备一名会计人员,转变为在集中代理记账机构中的一名会计人员承担2 至3 家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人数较之前至少减少一半。会计人员的精减,降低了各单位行政成本,使资源得以整合,进而减少人员经费、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的支出。

(二)规范统一基础教育单位的会计行为

基础教育系统会计人员在统一的核算单位集中办公,制定了适用于基础教育系统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包含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经费支出等基本财务制度。规范统一基础教育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报、财务分析到会计档案的装订等各个步骤均设定标准,不同学校在同类业务的处理上规范统一,统一核算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减少财务风险。同时财务集中核算的模式也便于集中学习、解读文件、专业交流以及业务探讨,落实从预算到决算的各项制度,宣传财经法律法规,协助、指导学校规范使用资金。

(三)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力度

集中核算机构对上有主管部门、对下有各教育单位,是连接主管部门和各教育单位的桥梁。及时向下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统一布置各项财务工作,如预算编制工作、决算工作、各类财务数据统计等,是集中核算机构的基本职责。各单位的每笔经济业务需要经过集中核算机构代理记账会计人员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核,集中核算机构对被核算单位资金收支进行全方位及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也有助于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基础教育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发现,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发现,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集中核算机构与基础教育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界定不清

集中核算模式下,往往出现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割的情况。会计账移至集中核算机构后,学校会觉得集中核算机构的存在是一种保障,所以会产生依赖,缺乏了财务管理的自主性,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在资金核算的把关方面应该由代理记账的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及处理,导致基础教育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资金、资产的审核及保管有所忽视,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学校放松了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意识的淡化造成了学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大多数学校没有主动根据最新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而集中核算机构的代理记账会计人员只能对学校提供的原始凭证等报销材料的合规性与完整性进行检验,至于经济业务是否确有发生的真实性,则很难通过纸质材料来辨别,无法了解每一笔资金支出背后的学校业务活动的实质。财权与事权分离,“被核算单位只用不记,集中核算机构只记不管”的情况造成会计责任主体不清,遇到问题则会出现学校工作人员与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人员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财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集中核算机构内部的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是代理记账,向来是传统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观念。大多数代理记账会计人员对工作职能的认知仅为会计核算,缺乏财务分析能力及财务管理理念,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单位教学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此外,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闭塞,因为常年在集中核算机构上班,不经常对外沟通交流,容易发生财务人员用会计语言与学校非专业人员沟通,造成对方难以理解,又或者财务人员各自表达想法无法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等情况的出现。

从基础教育单位层面看,单位内部的财务岗位经常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如资产管理员是由图书管理员甚至任课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结构和财务思想观念。单位内部没有安排专门管理关键财务内控的岗位,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如资产管理员、政府采购专员等。在集中核算模式下,被核算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对集中核算机构产生过度依赖,从而导致被核算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对自身的要求降低,专业素质降低。

此外,随着现代财务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但目前大部分财务人员工作职能仅为基础会计核算及报账工作,缺乏精通计算机操作分析财务数据的复合型人才。

(三)集中核算机构与基础教育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基础教育系统成立教育集中核算机构后,会计人员与出纳不在同一单位办公,缺少了会计与出纳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集中核算机构的代理记账会计只是事后监督,所以导致被核算单位财务事前、事中监督出现盲区。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不在学校办公,且日常核算、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使得财务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学校,无法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清楚学校最新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常常不能及时提供给单位财务意见,无法实现全过程的实时实地会计监督。受到地域影响和空间距离的限制,学校业务部门与集中核算机构之间日常沟通主要是通过线上或电联,容易造成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交换信息时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学校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化导致可能出现不合规或者不合理的资金配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连贯,财务管理留在学校,核算交给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事务与账务的脱节致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很难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密切联系。

学校觉得会计非本单位编制,不属于学校管辖范围内的人员,有时候认为会计不会立足学校,从而对会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不理解或存在抵触情绪。基层学校对于代理记账会计人员的优质服务、咨询解读、指导的需求与目前现行的财务服务模式局限性之间矛盾。

(四)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线下报销流程繁琐,沟通不畅

基础教育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被核算单位内部只设出纳岗位,定期将原始凭证送交代理会计。基础教育的经济业务由单位内部审核交至集中核算机构,进行报账时,会计根据发票、合同等原始凭证,了解详情存在着滞后性,如发现问题会将凭证退回或要求补充,来回往复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拉近代理会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财务线上报销具有及时性与实时性,很多繁琐的工作通过信息化平台变得便捷而有效,节省了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信息化系统,会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风险的业务环节,对症下药,出谋划策,及时修正偏差,帮助学校提升决策准确度、规避与防范风险。

四、优化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财务管理建议

基础教育财务集中核算机构是联结财政部门与各学校的重要设置,结合集中核算的管理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要提升财务管理,当务之急是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以及解决集中核算机构与基础教育单位之间由空间距离引发的各种问题。

(一)完善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模式的内控管理制度

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保证,基础教育系统需逐步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定内部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集中核算机构之间的责任,出纳与会计之间的分工,规范和细化财务管理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厘清被核算单位与集中核算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集中核算制度要求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预算单位仍然作为一级预算主体自行编报年度经费预算;单位的财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只有明确了权责利的边界,才能使得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形成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被核算单位领导要树立本单位财务管理理念,避免过度依赖核算主体单位。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情况,根据最新的政策要求建立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同时,集中核算机构也应该从日常财务工作中总结经验,制定一套科学统一适用于教育系统的财政收支标准及财务管理活动规范流程。例如对于日常财务报销流程和涉及的财务规定、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政府采购制度、预决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助工作制度等分类别汇编成册,明确各项工作管控流程,树立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工作理念,确保学校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推动学校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二)培养基础教育复合型财务人才

基础教育系统的工作围绕着教书育人,学校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实际上,财务工作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财务人员是对学校运营信息的核算者和归集者,最了解学校各类业务情况。

人才兴,则事业兴。通过人才培养,可有效促进财务人员职能转型,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则打造了一支肯干事、能干事、有战斗力、凝聚力的专业人员队伍。

1.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财务作为专业技术岗,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加之近几年财务制度改革,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修订等,部分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政策制度已经发生变化。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和储备财务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控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及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基础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安排邀请专业人员对新出台的文件进行解读,在财政信息化平台实操培训;定期收集财务工作中的共性及个性化问题,专人答疑解惑,有助于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扎实其实操本领。

2.新形势下的财务人员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在数字化时代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之前财务职能只要求财务人员可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础业务,但现如今简单的基础业务将逐渐依靠财务信息化实现。在实现财务共享的大背景下,财务人员不仅仅是基础财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要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中,通过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帮助学校做出正确决策。基础教育集中核算机构不仅仅是为学校代理记账成立的机构,重心更要放在做好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等各类财务信息的分析和控制上。集中核算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会计问题”,更要不断完善构建成更能适应新形势的基础教育体系下的集中核算模式,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培养多方面均衡发展型人才。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职能的转变,不仅可以释放财务人员才能,还能更好地为教育工作服务。

(三)加强集中核算财务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深化业财融合,提升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

财务会计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质是通过“算账”管理资产,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好“账房先生”。传统的事后核算型财务管理方式必须向业务前端前移,能够提供财务分析、做好财务规划,帮助规避与防范风险。

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将财务与教学科研业务全过程有效融合,比如: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需要参与其中,了解学校业务内容,使得财务人员跳出传统财务做核算、出报表的思维和工作定式,深入了解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熟悉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协助服务单位编制预算、跟踪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经费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定期向被核算单位领导汇报,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引导被核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主动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引导、规范。通过业财融合,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模式,通过及时沟通,有效化解、规避风险。

集中核算机构财务人员应打破原有的埋头苦干、专业但不够变通的刻板印象,积极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拟定和修订;宣传、解读最新的财务和资产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及时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规范要求,及时解答或解决代理记账学校提出的财务和资产相关的疑问或困难。同时,持续收集学校对财务以及资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传下达,反馈落实情况。

财务人员作为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对事情灵活处理的能力。财务人员作为集中核算机构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出纳如何将学校财务情况及时、真实地反映给会计,会计如何将工作要求有效转达给学校等,都依赖于彼此的沟通。财务人员由于专业技能强,工作性质闭塞,常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普遍存在不善于沟通的现象。除了专业知识培训之外,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培训、财务角色分配场景训练和团建等方式,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换位思考,提升财务人员对外沟通能力。

新形势、新挑战,都对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以“创新思维”“变革精神”引领和推动财务工作持续向更高水平转型迈进。

(四)增强信息化建设,赋能财务工作

上海市静安区基础教育系统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教育财务管理事业,逐步实现了预算、核算和资产的平台建设。平台功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分析功能,同时还要增加平台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精简整合。

1.通过信息化平台拉近集中核算会计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距离。在现行基础教育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报销将逐渐向无纸化报销转变,会计与学校相分离也可以实现便捷迅速的审核。第一,增加电子发票报销端口,减少纸质材料各部门流转的时间,让报销更具有及时性与实时性。第二,增加经济业务报销网上审批系统,在网上报销系统中添加电子签名功能可以实现相关负责人线上进行实时签字审批。相关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PC 端或者手机移动端进入 “在线审批签字”模块进行签字审批。避免了开会外出、病假居家等的限制,无需面对面进行,报销人也无需奔波劳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缩短了沟通的时间长度,也避免了找不到人、找错人、见面材料不齐全等耽误时间的状况出现。

2.借助信息化系统,帮助学校提升决策准确度,规避与防范风险。集中核算机构帮助基层学校梳理了各个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并同步发布在云端平台,使得差旅费、课题经费、培训费等重点经费的使用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有章可走;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阻碍,强化了学习赋能与业务发展的互通互联。会计人员要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对症下药,听取学校困难点和意见,发现存在风险的业务环节,出谋划策,及时修正偏差,化解风险。财务人员不再是单纯地记账,更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并分析更为全面的财务及业务数据,从中提炼出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立足于学校战略发展,通过信息化数据为管理层的决策做分析,为教育发展提供科学、准确且有价值的信息。

3.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目前大部分基础教育系统财务人员仍在进行会计核算、数据填报等基础性、重复性工作,财务人员的职业特征使其在学习新事物方面动力不足。在未来一段时期,人类工作者和人工智能程序将共同完成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财务工作实现数字化、标准化、在线化之后,当业务量增大、快速扩张时,系统有规律有流程,高效率处理简单重复的工作,人则更多的是需要能够沟通以及处理复杂事务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解决落地问题等。

信息技术能够解决很多重复性、规律性、标准化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非标准化问题。让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重复性的基础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有价值、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有利于会计领域的转型。

高质量会计人才非但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反而是被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求。同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专业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五、结论

在国家、行政单位、集中核算机构和基础教育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工作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基础教育行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规范基础教育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有推动作用。集中核算机构参与核算监督工作的管理,使得内外监督共同作用,有利于规范基础教育单位的财务行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思想认识以及资产利用率等有着重要作用。

在继续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势下,完善信息系统功能、赋能财务工作,注重专业型、管理型、信息化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实现财务综合能力提升和财务职能转变。复合型财务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会计语言上升到管理语言,把数据转化为信息,输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满足决策者与管理者需求,有效管理基础教育单位的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教育财务管理绩效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财务人员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