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互动教学案例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

2024-06-09张小桂

新课程 2024年8期
关键词:青树生字课文

文| 张小桂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主,但忽略了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本文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探讨课堂互动教学的意义,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式的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师生之间友好互动,不断提升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案例描述

(一)课堂前期设计:教学目标与任务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师应当注意提前规划、精准设计教学任务,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

1.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意境。

(2)认识课文10 个生字,能够读写本课13 个生字,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语言意境,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描述的画面。

(4)通过联系实际校园生活,根据课文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力描述自己在多民族小学的生活。

(5)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多民族学校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团结,展开想象讲述倘若自己在多民族学校的感受。

2.教学任务

(1)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

(2)借助课文语句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课堂设计:引入大青树下的小学

1.课堂引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询问父母少数民族的事情并预习课文,教师提前备好关于少数民族的多媒体资料、各民族的头饰道具、课文重难点字词卡片等。

教师:(教师拿出教学道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头饰是哪几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维吾尔族、藏族。

教师:没错,同学们真棒!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都将要进入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入这所民族团结的小学,一起感受我国多民族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初步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范读时,边听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注意生字的发音。随后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提出以下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发音,确保句子通顺,读起来不顺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同学们,朗读完课文后,你们能够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学生A: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多民族小学的学生快乐地生活、玩耍。

学生B: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民族小学,里面有好多孩子们一起幸福的生活。

教师:前两位同学讲得都很不错,那么我们初步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孩子们的幸福生活,那么同学们在朗读中是不是发现有些字词不理解,甚至不会读?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听读本课生字,认识“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10 个生字,让学生正确地读写文章中的词语。教师板书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词、多音字、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出示词语:穿戴、朗读、鲜艳、校园、打扮、服装、国旗、敬爱、敬礼、铜钟、教室、早晨、安静、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

通过“开火车”练读音,这种“开火车”练读音的互动式教学能够帮助每个学生认识生词读音。

3.互动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词义连线游戏”“找出‘间谍’”“同桌互助”。

(1)教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展示几张图片,你们通过这几张图片找出字词。

(2)“找‘间谍’”:教师板书重点字词,请学生上台指出生字词,教师读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到生字词相应卡片贴在黑板上。

(3)同桌互助:教师要求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朗读课文,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词。

(三)课文教学: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

1.课文朗读感悟

教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1 自然段,在读中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上起床,同学们来到学校,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读完《大青树下的小学》后是不是有感而发,我们早晨的校园多美丽啊,你们喜欢这样的学校吗?那请你们用语言来表达一下吧。

给学生留出2~3 分钟的思考时间,随后请学生交流。

学生A: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因为它好漂亮。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那么你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学校呢?老师就很喜欢我们这所学校,因为在学校中有学生的读书声、有莺飞草长的自然环境,那么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喜欢这所学校的理由。

学生A: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而且大家可以在下课后嬉戏玩耍。

教师:那么读书的声音究竟多么好听呢?大家能不能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窗外十分安静……”这句话,使他们明白这种安静源于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为何校园如此安静?”进而领悟这句话描述的深意。在感受校园的喧嚣时,学生除了在树下跳舞、摔跤、做游戏外,还可以想象更多有趣的活动。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将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A:“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课堂互动:通过游戏理解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3 自然段,想象一下,如果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是不是也能让窗外变得十分安静呢?

教师设计课堂游戏,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其他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如果读得好,“小动物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也很认真,那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来一起做游戏,我们需要几个“小评委”来扮演“聪明的小动物”,我们还需要几个认真朗读的同学“穿越”进大青树下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游戏互动能够理解语境,通过课堂的游戏教学,学生有效地转换了自己的角色,能够更好地体会窗外安静的气氛,感受周围花鸟鱼虫的静谧,静静地去朗读和感受这篇课文。

3.延伸教学:展开学生想象力

教师:同学们,大家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在上课时的场景,那么大家能想象一下,下课后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请大家想象一下,朗读有关句子。

学生: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教师:同学们朗读得很棒,那么这所多民族小学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大家小组交流。

教师:这所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教师:我们一起来这所多民族小学参观,学生的上学、下课活动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美丽的小学,可爱的学生,让我们和他们道别吧,说几句道别的话语。

学生:这是我们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教师:请大家带着感情,放飞想象,画出你心目中的大青树下的小学。

(四)拓展活动:课堂活动设计

1.字词学习

教师指名读生字、新词。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词,对于“晨、服、绒、读”等进行指导,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上进行示范。

教师:“晨”字属于上下结构,“辰”只有跟“日”在一起才能够是早晨的“晨”。“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两者加起来,书写要紧凑,才是绒毛的“绒”……

2.课堂活动

教师: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美好,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同学们,你们想对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学生写一封寄给大青树下小学生的信。

3.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新时代,对于信息的获取有着更高的需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提升互动性。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少数民族的道具获取难度较大,且单调的道具限制性较大,很多学生不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少数民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丰富多样的资料信息,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PPT 展示,小学生可以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地加深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如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孔雀舞,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区别。

三、案例反思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互动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

本案例是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语感。

(二)在教学方法方面

本案例采用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课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表演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语感能力。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本案例中小动物为什么突然安静了,窗外为什么静下来了。教师通过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三)在教学效果方面

本案例为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作为开学的第一课,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在课前做好课前设计,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理解生字词,能够熟练掌握字词读写。

综上所述,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改进本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将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青树生字课文
读儿歌识生字
贵州省铝土矿采坑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恢复治理方法探讨——以清镇市麦格乡大青树铝土矿采坑为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字辨识大闯关
“敏化”阅读味蕾 品赏新鲜词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布哈克历险记
背课文
修剪青树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