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化”阅读味蕾 品赏新鲜词句

2019-09-09叶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鲜感新鲜自然段

叶刚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的话。本单元第一课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笔者撷取教学本课时的几个片段展开评析。

【片段一】自由浏览,畅聊“新鲜感”

师:读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对哪些地方感到新鲜呢?

生:我觉得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挺新鲜,给人感觉树很大,学校很小。

师:哦,有点儿意思。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文中的傣族我知道,而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我是第一次听说。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少数民族的见闻?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今年暑假里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了云南,我们去了傣族聚居地。

生:去年我跟舅舅去景宁县,到过那里的畲寨。

师:我们来看一首简约版的《爱我中华》MV,里面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看完后,你们会对他们有一些大致的了解。然后请大家来说说感想。

(播放MV)

生:少数民族的服装真是艳丽多姿。

生:新疆维吾尔族真是能歌善舞啊,葡萄沟的葡萄园太大了!

师: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去少数民族聚居地看看,了解了解。下面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中写道:“……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我在想,为什么树枝、鸟儿、蝴蝶这么听话呢?

生:第三自然段中还写道:“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孔雀我见过,山狸听都没听说过。我在想,孔雀和山狸为什么和同学们这么亲近呢?

生: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我在想,这所学校真有意思,怎么还用铜钟当上课、下课铃啊?

……

师:大家都提出了初读课文后的真实感受,非常好!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但更多的带有新鲜感的词句需要我们慢慢去深入学习和领会。

(评析: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自由畅谈“新鲜感”,既“扫描”了全文,也“透视”了学情。从学生发言来看,“新鲜点”还是不少的。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虽出现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但教学中不必作过多展开,因为语文课的任务是学语习文,自然没必要去深究“非语文”或“泛语文”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在观看歌曲《爱我中华》MV时对少数民族进行“集中观摩”,目的就是构建简约高效的课堂。)

【片段二】择例为范,揣摩“新鲜感”

师:下面我们深入课文细细地品味吧。刚才有同学说课文题目中的“大青树”挺新鲜的。其实文中好几处提到了大青树,请大家找一找。

(生寻找、圈画)

师:你们找到了几句?

生:两句。

师:那就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生:“‘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生:“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师:(投影出示上述两句)这两句分别在第二、四自然段中,是吗?

生:是的。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完之后来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读句)

生:这棵大青树上挂着铜钟,铜钟是用来打铃的,告诉大家上课、下课了。

生:这是一所边疆的学校,学校条件肯定不如我们这里好,只能用这样的铜钟,他们那里或许没有电铃。

师:是的。叶老师当年刚教书时,学校也挂有铜钟,供停电时使用。

生:这棵大青树上挂着铜钟,肯定很高大。如果还只是一棵小青树的话,那铜钟挂上去就会不稳,甚至会有个子高的同学去玩去碰,那就危险了。

生:文中说这棵大青树很粗壮,说明树龄很大了,它肯定也是高大雄伟的。

师:你善于联想,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刚才有人说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挺新鲜,好像显得树很大而學校很小。现在你们还这么认为吗?

生:不是学校小,而是这棵树远远高过学校房顶,所以题目很准确。

生:大青树肯定茂密,树冠能遮住很多阳光,让小朋友们在下课后能愉快地在树下活动和玩耍。大青树外形美观,是一道很美很美的风景。

生:大青树生机勃勃的,能带给人很多的氧气,让空气更新鲜。

师:说得真好!看来这确实是一所大青树下的、美丽的边疆小学。

(评析:本文内容鲜活,因此学生的“新鲜感”遍布全文。教师依据学情,将学生的视角引向“大青树”。包括课题在内,全文共有三处提到“大青树”。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提示甚至“告诉”(早年学校里的铜钟),让学生既一步步读懂了大青树的绰约风姿,又勾连起了全文。读懂了“大青树”这个例子后,对后面其他内容的解读也就有了模板,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片段三】类化体验,品赏“新鲜感”

师: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地方很多,刚才课一开始时大家已经自由地谈了自己的发现。现在我们提高要求,要来说一说你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的想法或看法。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一起来补充,我们共同来琢磨和读懂。

生: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写:“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句话让我感到新鲜。我在想,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一起读课文,会不会彼此听不懂啊?

师: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谁来谈谈看法?

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民族,但肯定都用普通话交流,最多有不同的口音吧!

师:是的,他们肯定用普通话。可能不十分标准,但一定是每天都在进步的。我们班里不是也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同学吗?像金 × × 是朝鲜族的,熊 × × 是土家族的,马 × × 是回族的,可是他们的普通话都讲得很好,不是吗?

生:课文中写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玩时,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和山狸也来了。这可以说明同学们和这些小动物非常亲近。

师:想一想,为什么会这么亲近呢?

生: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同学们一早来上学就和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那我想,对于其他小动物,同学们平时肯定也是非常爱护的。

师: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个办法好,今后可以用。

生:课文最后一句是:“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我以前听说过凤尾竹,但前两天才在网上见到它的样子。我觉得这很有少数民族的风情和味道。

师:嗯,我们这里不太有凤尾竹。有一首歌曲叫《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听听。

生:从“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里,我知道了同学们既守纪律又讲卫生,因为要保持墙壁洁白还是不容易的。

生:这句话没有直接写凤尾竹在摇,而是写它的影子在摇,我很受启发。

师:是的。以后咱们写作文也可以试着这样写。学校虽然条件简陋,但整洁优美,同学们也都很可爱。这真是一所美丽的——(师手指课题)

生:(齐)大青树下的小学。

……

(评析: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已有的阅读体验,自己去读懂、读活课文。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借助教师点拨和同伴互动,学生对课文实现了自主解读和个性化感悟。有的学生甚至还发现了课文的内在逻辑(小朋友亲近小动物的原因)和语言表达上的秘妙(凤尾竹影映粉墙)。期待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心中阅读的“种子”长成一棵“大青树”!)

统编教材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走心”和“动情”的活动,任何“浅表性”的阅读事实上都是一种辜负!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敏化”阅读味蕾,品出语文的“新鲜”好滋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312030)

猜你喜欢

新鲜感新鲜自然段
新鲜汇
秋天
KINGSWOMAN
新鲜的夜晚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新年好新鲜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美丽的秋天
新鲜感
完成新鲜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