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面裙,在巴黎美到流泪

2024-06-06祝越

南风窗 2024年12期
关键词:马面绣娘绣花

祝越

宽敞的大厅里,人们挤挤挨挨地把两侧坐满了,目光都投向中间空出的通道。通道上,一个个模特踩着音乐的节奏款款踱步。暖色的灯光把墙壁上的花纹雕饰照得越发金黄,人们仿佛置身于欧洲宫廷,而“宫廷”之中,模特穿着的半身裙上,缕缕绣花线也流光溢彩。

这是2023年9月,中国传统的马面裙出现在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上。在世界舞台上,这也是第一场独属于马面裙的走秀。而把马面裙带去巴黎的,是中国传统服装设计师、中国马面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林栖。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极具代表性的款式。它由一条裙腰、两片长方形裙身组成,裙式上承自宋代的“旋裙”,在明清时期成为女子着装中最为典型的款式,并发展出了鱼鳞裙、凤尾裙、阑干裙等多种类别。

走完这场秀,林栖流着泪拥抱了每一个伙伴。现场的掌声与拍照的闪光灯给了她鼓舞,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更多的热情朝她涌来,海外的观众用不同的语言留下了自己的惊叹:“太美了”“这种优雅的风格简直更上一层楼”。

林栖和他们一样,在见到马面裙之初就被它的“美”打动。这也是她投入制作马面裙的起点。2018年,她就已经带马面裙去过伦敦国际时装周,走秀结束后,她穿着一条清代凤尾马面裙谢幕,那一刻,她感觉到自己并非一个人站在舞台上。“这条马面裙过去的历史与见证,都在给予我力量。”

马面裙的意义不只是“美”而已。林栖渐渐意识到,其中精巧的制作工艺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在等待着当代人去理解与讲述。

她希望能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

“美”的生命力

第一眼看到林栖收藏的清代凤尾马面裙,人们大概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美。

它的美不那么寻常。马面裙两侧的裙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丝绸布条,一端缝进裙子的腰头,一端剪裁成尖角。展柜上,裙子周身的绸缎静静地垂着,但人们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它被穿在身上的样子,布条将随着主人的脚步摇荡、堆叠、四散,刺绣的花朵也在行走中添了一分生动。

神话想象中的凤凰尾羽,被绣娘们重现在马面裙上。古朴的橙、绿、红三色交错,多彩而融合,这是属于清朝的时尚。据多方考证,“凤尾马面裙”至少在清朝中期以前就已经出现。清朝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九中,就记载了“凤尾裙”:“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

最初,林栖只觉得马面裙“特别漂亮”。作为传统服装设计师,她过去一直专注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收集与研究,机缘巧合之下,她在一个收藏家的朋友圈看到了一条马面裙。裙身上是灵巧的三蓝绣,绣出了“蝶恋花”的纹样。当时的林栖还不知道什么叫“马面裙”,可她一下子就被击中了。

收到裙子时,它还保存得较为完好。在2017年的一天,林栖照样把自己收藏的这条马面裙拿出来,她拎着裙腰两侧一抖,抖下来一层黑色的“渣”—裙身上原本被染成黑色的布料,因为这一抖现了原形。不仅如此,那些规整的刺绣图案中,黑色的线条也开始脱落、斑驳,“一吹它就飞掉了”。

突然间,一种“美”在林栖面前破损了,她心生紧迫。

在此之前,他们常常把裙子拿出来“用”。林栖和同事们会研究上面的绣花样式,学习它的刺绣和剪裁工艺,有时也拿它对外展示。他们原本就知道,被染黑的布料比其他颜色的布料更容易破损,但这一次他们才亲眼看到了裙身上的折痕、腰头被衣架夹出的痕迹,还有绣花线的脱落。

这些痕迹让林栖内心震动。“要是有一天,这样的裙子都没了怎么办?”林栖知道,应该要像博物馆对待藏品那样去保护它,可能更有利于这条裙子生命的延续。

神话想象中的凤凰尾羽,被绣娘们重现在马面裙上。古朴的橙、绿、红三色交错,多彩而融合,这是属于清朝的时尚。

可她不愿意只是将马面裙“放进博物馆”。“它经历那么久才流传到了这个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它的使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毕竟,林栖知道,比起作为纺织品的马面裙,它蕴藏的工艺与文化有着更长远的生命力。

“美”是易逝的。认识到这一点的林栖,开始投入马面裙的复刻与制作。

起初,这并不被视为一个明智的决定。2018年,林栖想要放下其他传统服饰研究,全力投入制作马面裙时,团队的同事们最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马面裙不仅制作工艺复杂,会耗费大量时间,它的市场状况也不甚明朗,客户群体小,“在商业的角度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

但林栖并不认可。“在过去那么长的时间里,马面裙都通过竞争留了下来。我们的时代却没有把它延续下去,我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不是这条裙子的问题。”

她想要做那个重新拿起接力棒的人。所以林栖最终排除了所有反对的声音,果断地拍着胸脯向團队保证,这个项目由她来承担责任。

把工艺吃透

“传承”不是一条坦途,一路上,林栖踩了不少的“坑”。

他们需要花心思去筛选和培养供货商,100家供货商里,也许只有一两家真正愿意拿出时间和耐心,去做这样一条马面裙。而如果最初做出的成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们自然无法向客户交货,拖延了交货时间,也只能给客户延期赔付。

这些“坑”都是实打实的成本。但最让林栖感到困难甚至挫败的,还是对传统工艺的“复刻”。

刚起步的那几年,碰壁和遗憾是他们的常态。绣花的时候,他们尝试复刻繁复华丽的纹样,可每次绣出来的图案都皱着,要么翘起来,要么像是被什么扯紧了,不平整。绣花环节搞定了,接下来要加一层里衬,但套上了里布,又总会让裙子显得过于厚重。

后来林栖渐渐悟出来,马面裙的美得益于一种平衡。从面料选择、绣花到套里、熨烫,每个环节有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马面裙的“完美”程度。而单单绣花一个环节里,就藏着不少挑战。传统马面裙上的绣花面积大、针脚挨得紧,“有上百万针”。每个部分之间因此便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料的弹性、绣花带来的拉力、车线的缩量(衣物缝制时留的余量),三者如果能融合,达到刚刚好的那个度,那这件衣服就是非常完美的。”林栖说,“有点像做数学题。”和做数学题不同的是,在制作马面裙的过程中,正确答案需要不断地尝试、检验和摸索。

古董马面裙就像是他们的“参考答案”。林栖和同事们参照了古人的工艺,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出来的裙子会显得厚重。林栖习惯于一套自己的常规做法,把里布一整片套上去,而古人早就用上更加灵活的方式,一整块里布被分解成前后左右四个部分,裙子自然显得更加“清爽”、平整。如果不是特地去研究,这种细节的差异很难被看到。

不过,“参考答案”有时也并不能轻易被读懂。他们正在面对一道新的难题,一条鱼鳞褶马面裙。

“鱼鳞褶”,顾名思义,裙褶之间用丝线交叉串联,行走时裙褶舒展开,像鱼鳞一般层叠曳动。工艺的逻辑似乎很简单,可林栖尝试复刻了好几版,都没有成功。原版的鱼鳞褶是艺术品,而自己做的,就是“不能细看”。他们最近又把裙子翻出来研究,到底是缝针的手法不一样?还是面料的厚薄不一样?

林栖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她有点受打击,“(已经)有个东西在那里,我只是学着去复刻,怎么就做不出它的样子?”但她马上又会冷静地总结:“实际上就是这条裙子的技法没有吃透。因为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它内部有很多的环节,我们是看不到的。”

绣花面积大、针脚挨得紧,“有上百万针”。每个部分之间因此便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他们的复刻,就是要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由表及里。

每一条马面裙都像一个迷宫,等待着后来者摸索出那条通往宝藏的路。而找到这条路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有时间。“传统文化就是靠时间沉淀下来的,我们怎么可能一两年就马上学会呢?”

快与慢之间

“时间”是古人最大的法宝。在投入制作马面裙的这些年里,林栖意识到,藏在复杂工艺背后的,其实是一种工匠精神。“古人是以如何做好为准则,所以他们会去等待,去找到最适合这件衣服的工序。”“慢工出细活”,这句朴素的道理,因此成了解开马面裙这道难题的“终极答案”。

绣花就是马面裙制作中的一项“细活”。刺绣用的线很细,原本1毫米粗细的绒线,绣娘要用指甲把它“劈”成八份,用那1/8来绣花,才能绣出纹样里渐变的细节。刺绣时的针脚也要细,绣娘坐在绸缎前,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穿针、拉出绒线、再穿针,手法沉稳而精准。针眼挨得密,绒线也得以紧实地排布在一起,即使凑近了看,也很难分辨针眼与针眼之间的距离。

更为细致的,也许是绣娘脑海中勾勒的图案。虽然布料上已经提前勾勒好了纹样的外部轮廓,但绣花不是机械的填色游戏,绣娘需要沉静下来,才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在轮廓的内部,不同的颜色如何排布,每一次穿针引线又要走向哪个方向。手工绣出的马面裙裙摆上,每一片树叶都略有不同。

对于这样一条马面裙而言,“慢”是必要的。一条裙子的刺绣往往需要两三个绣娘合作,纹样复杂的得花上好几个月,有的甚至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投入制作马面裙,林栖的脚步也不得不慢了下来,品牌逐步走上正轨,足足花了5年时间。

而在2022年,马面裙却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迅速跃入大众的视野。

2022年7月,国际时尚品牌迪奥推出了一条“原创”设计的半身裙,款式却与马面裙非常相似,这引起了不少争议。在指责迪奥“文化挪用”的同时,人们也穿着马面裙走上了国内外的大街小巷。渐渐地,马面裙从一种传统文化符号,真正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跨越几百年的沉寂,马面裙再度成为时尚。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共卖出马面裙超73万条,它也被评为2023年度的十大商品之一。2024年春,马面裙作为“新春战袍”中的爆款,还带火了作为汉服生产基地的山东曹县。自开年以来,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饰在春节期间销售额超过3亿元,整个一季度马面裙网络销售额逼近9亿元。

热潮之中,林栖却有些担忧。她看到,大众消费者对马面裙的追捧,很多都停留在了表层,只是“美”“漂亮”而已。“很多人可能覺得马面裙只是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或者穿去景区打卡而存在的,是可以随意丢弃的。”

在指责迪奥“文化挪用”的同时,人们也穿着马面裙走上了国内外的大街小巷。

她害怕人们对马面裙的喜爱只是昙花一现。在林栖眼里,马面裙值得被它的主人们呵护上百年,她收藏的古董马面裙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有的从山西、北京奔波而来,也有不少流传到了海外的拍卖场。每每想象这些马面裙经过了多少主人的双手,又走过了多少路程,林栖都会觉得感动。

值得珍视的不只是马面裙的“美”,还有它身上蕴含的设计者的心血。在每一条裙子上,林栖仿佛都能看到绣娘们穿针引线的身影,她们坐在布料前,上半身往布面伏下去,一针一针地锚定每一缕细绒线。而她之所以要传承马面裙工艺,也正是要去讲述她们的故事。

迪奥的“文化挪用”事件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很多人发消息给林栖问:“你怎么看?”

她没有做出什么言语上的回应。直到在2023年4月,“林栖马面裙”成为马面裙非遗保护单位,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为此筹备和学习了多年。2023年9月,林栖带着自己的马面裙走进了巴黎时装周,秀场上展示的既有她的品牌自主设计的款式,也有她收藏的古董马面裙。2024年,她把“林栖马面裙”品牌主题体验店带到了上海与广州,还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的研究者一起,正式开启了《中国最美服饰马面裙白皮书》的编撰。

传承之外,林栖也做了不少创新。传统的马面裙式样太厚重,不适合夏天,他们便改良出了短款的“迷你马面裙”,或者用轻薄的真丝做成“清凉马面裙”。但不论如何改良,“马面”的部分作为马面裙中最重要的存在被保留了下来。借助这些创新,她希望看到马面裙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我的回答。”林栖觉得,行动比说话来得更有说服力。

她仍然记得一些巴黎时装周走秀之后的细节。一个华人时尚博主哭着发来消息,感叹“终于看到我们自己的中国传统服饰秀了”。还有一个外国的时尚媒体记者直接冲到后台想要采访他们,“太震撼了,让我看到了一种新鲜的血液”。

林栖知道,她的回答正在激起涟漪。她还将要把这涟漪推得更远。

猜你喜欢

马面绣娘绣花
马面裙,“褶”真有意思
何为马面裙
松鼠绣花
农牧交错地带视角下史前马面研究
江南绣花楼(组诗)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岜沙苗寨绣花女
不懂松手求生的马面猴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