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任务群 在演讲中形成大概念
——以六下《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2024-06-03文|袁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主席

文|袁 祎

《为人民服务》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担负着完成探究后形成大概念的重大任务。从《吃水不忘挖井人》到《八角楼上》,从《开国大典》到《青山处处埋忠骨》,归根到底,都是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体现。

《为人民服务》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语言富有逻辑,堪称红色经典。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宗旨和永恒的价值追求。学习主席的经典作品,聆听主席充满力量的演讲,感受主席服务人民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学习主席演讲的高明之处,并加以运用,尝试表达,用演讲的方式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创造性地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最终形成大概念: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演讲之趣

《为人民服务》的体裁是演讲稿。六上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就是演讲,不过对于学生来说,演讲绝非易事,需进一步学习。《为人民服务》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演讲的范本,它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结构严谨;在论证时,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很有力量;还巧用关联词,论证十分严密。

笔者在12 月22 日执教这一课时,离毛主席诞辰恰有4 天时间,这是对主席表达缅怀和追思的契机。结合生活实际,从新华网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了解一定的社会现实,从而生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的过时了吗?”这个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演讲发表观点和看法。综上所述,本堂课创设任务情境,让演讲成为学生的真实需要。

师:说起毛主席,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课文中多次见过他,还记得有哪些课文吗?

生:有《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上》《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用一段资料了解这位伟人,一起看一下。知道主席的诞辰是什么时候吗?

生:12 月26 日。再过4 天,就是毛主席130 周年诞辰了。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主席的那次演讲。那是1944 年9 月8 日,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如今,距离主席发表演讲已经过去将近80 年。新华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有些人已经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的过时了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参加班级举行的演讲比赛,用演讲向主席致敬!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任务情境有极强的代入感,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学生自主思考答案,寻找理由,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演讲的兴趣正浓。

二、设置任务进阶,学习演讲之法

围绕演讲这一特定的学习主题,以任务情境统整,设计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从“理清结构,简述内涵”到“阅读鉴赏,发现方法”,再到“运用方法,尝试演讲”,层层递进,实现任务的进阶。其间,充分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一)填写导图,简述内涵

主席的演讲,先提出论点“为人民服务”,再从“面对死亡”“面对批评”“面对困难”“面对死去的同志”四个方面加以论证,论点鲜明,论证充分。通过填写思维导图(见图1),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理解论点与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演讲的结构不仅入眼、入脑,更能入心。再利用思维导图,简要说说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更加清晰和全面。

图1

师:从思维导图可以发现,主席的演讲观点鲜明,围绕观点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结构严谨。现在,你能借助思维导图,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吗?

生: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待死亡,能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待批评,能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待困难,能提高勇气,努力奋斗,团结互助;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待死去的同志,要开追悼会。

生: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面对生死,要为人民利益而死;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面对批评,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面对困难,要提高勇气,努力奋斗,团结互助;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面对死去的同志,要开追悼会。

(二)寻找足迹,印证思想

通过简述,学生发现演讲中“人民”一词反复出现,真切地感受到毛主席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毛主席的课文,让学生自主填写“毛主席的足迹”时间轴(见46 页图),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吃水不忘挖井人》中,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八角楼上》,在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忘我工作,写下许多光辉著作;《开国大典》,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以国为重,把爱子永远留在朝鲜……学生在“时间轴”上找到主席的足迹,畅谈发现,充分印证了主席人民至上的思想,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学生还从毛主席写的诗词中找到与“为人民服务”相契合之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尽显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坚韧不拔、充满信心的形象。这份乐观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同出一辙。

(三)阅读鉴赏,发现方法

那我们演讲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简述就行了呢?随后补充资料:在抗日根据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主席的演讲,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使军民团结起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么,主席的演讲有何高明之处,到底用了哪些方法来加以论证呢?为一探究竟,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并有了各自的发现。

师:聚焦第2 自然段,你有何发现?

生:我发现了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师: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名言比较难懂,不如删去。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不能删。两千多年前的名言,是大家熟知的史学家司马迁说的,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已经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更有说服力。

师:再看,毛主席对这句话中的这两种死法,感情是一样的吗?

生:感情截然不同。对为人民利益而死,是赞美、崇敬的;对为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是鄙视和厌恶的。

师:主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价值的高低,感情的爱憎,全都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并辅以表情来朗读,很有演讲的味道。)

师:主席还举了谁的例子?你搜集到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事例了吗?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张思德亲口品尝有毒的野草,失去知觉前,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

生:见到不少同志的鞋底被磨穿脱帮,走路疼痛难忍,张思德就割下路边的一片马蔺草,背在背上,晚上到了宿营地就忙着为同志们打草鞋……

师:张思德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乃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毛主席举的例子很典型。

再聚焦第3 自然段,学生发现用了不少关联词,读中比较,读后评价,发现有了这些关联词语,句子联系更加紧密,前后逻辑性更强,论述更缜密。含有关联词语的四句话,能够交换顺序吗?学生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四句话层层递进,不可调换。

三、展示任务成果,实践演讲之魅

在简述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印证主席的思想、学到主席演讲的方法后,学生对“新的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时了吗?”这个话题有了清晰的答案,这时利用课前搜集的新时代为人民服务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运用学到的方法,试着写一段演讲稿,显得水到渠成。在后续的表达与交流学习活动中,学生当堂完成,当场演讲,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演讲中学习表达

学生在演讲中发表观点、论证观点,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思想情操和文化自信得以提升。

师:针对这个话题,用一段演讲发表你的观点和理由吧!

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一位位模范人物就像一颗颗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张桂梅,坚持为民情怀,在2008 年8 月成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黄文秀,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不幸遭遇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想人民所想,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

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演讲,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充分表达的机会,一个可以创造性表现的舞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光辉正照耀着新时代少年儿童,给予孩子们无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

(二)在演讲中形成大概念

我们惊喜地看到,大多数学生在展示任务成果时的表现,达到了评价量规要求,他们能围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的过时了吗”这一话题,运用学到的合适的论证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说明人们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演讲,学生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很真实地反映了思想认识水平。如此形成大概念,不是强行灌输的,而是孩子内心自然生发的,永不褪色。

演讲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的观点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学生服务人民、服务他人的愿望和志向。演讲中,新时代为人民服务先进人物的事迹激荡人心。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了解和熟知为人民服务先进模范人物和光辉事迹,并加以选择、运用到演讲中去,通过举例论证,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彰显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一路传承。演讲中,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演讲中,还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强调了沐浴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和谐美好,让人心生向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这样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温暖着每一个人。

就这样,在完成演讲的任务群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方法来表达看法,还明晰地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发现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对于该如何为人民服务,有了更为清晰、正确的认识,生成为人民服务永恒的价值追求,形成大概念。相信今后在生活中,他们也能用这样的大概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主席致辞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