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4-06-03赵艳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2期

赵艳君

[摘 要]教师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只能担任小学课程,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才能任教中学课程,一些高质量中学甚至对毕业院校都有所限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了先考一个编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以乡镇地区为跳板,工作几年后再考进县级、市级学校,导致了很多青年教师流失,剩下的都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刚入职青年教师对教育行业的满腔热忱和洋溢着的青春活力是年老教师所比不了的。正因为如此,乡镇青年教师流动问题应是给予关注和合理规划的。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原因及对策分析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赶上了时代的变革,对一些新的技术和事物更愿意接受和体验。他们在大学时代就感受到了科技带给教育的便利,他们接受了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他们也更愿意使用多媒体工具或其他教学用具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在县镇中小学待的时间都很短,服务期满之后就可以参加县和市级学校的教师选拔,走进更加发达的地区发展,这就给乡镇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性。

一、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的去向

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一般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乡村教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只是由一个学校调到另一个学校或者由一门学科换成另一门学科。垂直流动是指乡村教师出现职位上的变动,这种变动可以是职位的晋升或者下调。[1]本文所指的青年教师流动是跨地区的水平方向的流动,并且多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

二、乡镇青年教师流动所引发的问题

乡镇青年教师的流动不仅引发学校教师短期缺乏和师资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还有学生问题、社会问题等。

(一)教师人员不稳定,师资配置不平衡

教师的流动会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某一学科教师的大量短缺,其他学科教师的替补导致的师资配置不平衡,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的增多,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一方面要学习新学科的知识,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水平能否胜任新学科的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标准。这不仅给学校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还会加剧城镇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优秀青年教师都往城市流动。乡镇师资始终跟不上城市师资队伍,乡镇学校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二)教师流动频繁,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每学期或者每个学年给学生授课的班级是固定的,不会经常更换班级或者年级。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中,学生逐渐形成向师性的心理特点,与教师形成较稳固的师生关系,教师也逐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展開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的突然离去,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打击。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与中小学的学生年龄差距小,像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对教师比较依赖,一旦教师毫无告知地离开,会让许多学生感到非常伤心。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的上一任教师好,自己也很喜欢,若一直频繁地更换教师,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会由于不喜欢新教师而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还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对立情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就会难以建立,师生关系不稳固就会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青年教师以“家庭”为单位流动,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

青年教师的流动不仅是个体的流动,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一次大流动之后,特别是往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之后,就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在那里生活安家。他们的家人也会因此而搬迁至此。年轻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迁移,乡镇老龄化就会加重,乡镇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会愈加不平衡。

二、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的内因和外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流动内因分析

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这应该是所有教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师的节日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很多青年教师怀有投入教育事业的热忱,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长,非常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因此,这些躬耕教坛的青年教师渴望有学习的平台,非常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扩展视野,向更优秀的教师学习。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行为,以期具备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量。以更优秀的水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青年教师流动外因分析

1.乡镇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不景气

随着人民经济的富裕,大量乡镇人口涌入城市。为了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开始在城市定居。并且这种流动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的,年龄稍大一些的人在城市待了几年可能就回乡镇了。青年和中年以及儿童由于在城市定居已久,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就很难再返乡了。人口的大量流失,带走了大量的劳动力,乡镇的经济发展不景气。很多青年教师也和那些走进城市的人有一样的想法,乡镇发展缓慢,工资没有城市的高。调查发现,52.3%的教师认为城镇学校有更多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47.7%的教师表示农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机会比城镇学校少;63.3%的教师觉得城镇学校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在乡镇工作没有好的发展前景,养家糊口比较费力。这样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失。

2.青年教师坚守岗位意志薄弱,存在跟风从众心理

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的艰辛,在学期间也没有经历过劳苦。进入乡镇工作后,由于乡镇学校设施不够完善,甚至偏远贫困乡镇地区学校的条件更差,校园环境和饮食住宿远远落后于城市。很多青年教师难以忍受艰辛的条件而先后离去。不少青年教师由于坚守岗位的意志薄弱,在观望跟风中也逐渐离去。也有青年教师在亲朋好友“善意”的劝说下,为了家庭和前途也一一离去。

3.异地就业,服务期满考回家乡

很多青年教师在毕业之后,为了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拿到编制,工作地点的选择就不是必要条件了。青年教师考虑到自己还很年轻,将乡镇地区的编制当作一个跳板,工作稳定几年后再考虑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青年教师不是本地人这个普遍的现象了。在青年教师任职的服务期满或者有资格有能力考入家乡或者家庭所属城市学校时,很多青年教师就会选择离开乡镇,留下的人就越来越少。异地就业之后又返还家乡也是在合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很多人还是有家乡情节的。

4.乡镇学校管理不当,青年教师晋升空间小

相比于城市,乡镇地区学校的管理就比较宽松。宽松的氛围会让教师的工作更加舒缓地展开,但是也存在一些隐患。有的教师为了谋求高薪,而又想保留自己的编制,则雇用一个“教师”替自己在上课,自己另谋高职。这个“教师”的水平就不可而知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就会参差不齐。一些青年教师对此厌恶或者模仿就会给乡镇学校带来很大的弊端,不仅是教学质量的改变,乡镇学校的声誉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青年教师刚入职,资历浅,业务不熟,乡镇学校的很多事物青年教师无从下手,也没有管理的机会。在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时候,都是优先老教师。青年教师晋升空间小、晋升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5.乡村教师社会认可度不高,存在地域偏见

很多人在选择工作时,都是优先考虑大城市的高薪福利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教师这个行业也是如此,城镇待遇两极化严重,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多倾向于往城市地区流动。在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大量向城镇地区迁移,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一些人误以为优秀人才留在了城市,回到农村教学是能力不足的一个表现,这使选择乡村教师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更多的怀疑。许多学生把参加农村教育看作在城市工作的跳板,认为在乡村从事教学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3]受到地域偏见和薪资待遇的双重打击,很多教师把乡镇的工作仅仅当作往城市发展的跳板,很难坚守在乡镇。

三、合理规划乡镇地区青年教师流动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满足教师基本需求

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逐渐实现。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辛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劳动者,理应享有基本的薪资福利,满足日常的生存需求。很显然,在众多职业中,教师的基本工资已然跟不上物价的飞速上涨,尤其是乡镇地区的薪资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很多教师流动的很大原因也是基于此,特别是对于男教师来说,既要承担养育子女的重任,还要赡养老人。经济的拮据给教师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会去发达地区谋求高薪职位,以满足家庭开支。乡镇地区的教师既没有发达地区的高薪,也没有优美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他们仍然认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所以,满足乡镇地区教师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教师服务于乡镇地区甚至更偏远的地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二)增添人文关怀,建设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年轻教师是乡村教育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主力军。从现实境遇来看,年轻教师确实面临着较为不利的生活处境,比如任务重、付出多、职称低、收入少、结婚难等。[4]乡镇青年教师的困境不僅有经济上的,还有生活上的,青年教师的生存处境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也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尊重年轻教师的意愿,公平公正地对待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更多地参教评教的机会,让年轻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热忱,体验教育事业的幸福感。学生家长应理解和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教师携手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创建,多方协力才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

(三)改变对教师的传统定义,迎接“非典型”教师的浪潮

人们对传统模范教师的定义通常是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无欲无求,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为学生照亮道路。教师的形象常常被视为完美无瑕。然而,难道教师就不能有缺点吗?答案是肯定的。相反地,一些“古灵精怪”“不修边幅”、个性鲜明的老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一代教师,他们不满足于传统教育,勇于积极探索,愿意主动尝试不同的教学风格,跳出教科书的限制,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之海。对于这些“非典型”教师而言,乡镇地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给教育带来新变革,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教育应成为一项幸福快乐的职业,而学习则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项活动。

(四)减轻乡镇教师非教学负担,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乡镇教师在兼顾教育教学任务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尤其是新来的年轻教师,参加的次数更多。另外对于乡镇地区的扶贫、家庭访谈等情况还需要教师挨家挨户去收集家庭和学生的基本信息,乡镇学生分散,教师疲于奔波劳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疲惫之感。频繁的非教学负担会让教师身心俱疲、劳累不堪。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更是苦不堪言,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书育人,把学生教育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师最大的教育目标。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合理规划教师的任务,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教师回归于教育教学本身。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

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为日本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师资配备的合理性起到了重要作用。[5]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暴露出很大的缺点,一是怎样制定教师流动制度是最合理的,二是教师本人是否愿意参与流动。教师流动不能只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政策,还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使其制度化、合法化。一是完善教师聘任制,使教师聘任制真正成为优化教师队伍的制度,选聘优秀教师任教,淘汰不适合的教师。二是强化合同管理,以契约的形式约束教师流动,使教师流动合理、合法。三是改革学校的福利制度、教师保障制度、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为教师合理流动扫除障碍。[6]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动条理化、制度化、合法化,既能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也能保障教师流动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许雅莉,肖园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乡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3):64-66.

[2]彭张力,邢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研究——基于河南省中牟县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6(07):13-17+23.

[3]李亚辉.乡村教师流动意愿成因中非货币性因素分析——基于某农村学校25位教师的深度访谈[J].教育研究,2021,4(08):88-91.

[4]侯小兵.乡村教师的现实境遇与人文关怀:生存质量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09):67-76.

[5][6]李森,杨正强.关于教师流动的理性认识与管理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71-74.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