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4-05-21张淑平王慧珠高敏亚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8期
关键词:根治术穴位腹腔镜

张淑平 王慧珠 高敏亚

无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无锡 214071

胃肠道肿瘤是指胃肠道上皮细胞组织发生病理性恶性增生疾病,包括肠癌、胃癌等。随着人们膳食结构与日常作息的转变,胃肠道肿瘤病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腹腔镜下根治术通过将癌肿部位及周围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清扫,有效遏制癌细胞的转移与扩散,延缓疾病的发展与恶化,成为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2〕。研究表明,患者术前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与睡眠障碍,不仅导致其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还会降低自身免疫功能,致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3〕。通过对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利于降低其疼痛敏感程度,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常规中医护理技术较为笼统、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划,仅能解决患者现下症状,对于术后机体恢复无法保障〔4〕。而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是指将时间作为横轴,入院指导、治疗、护理、康复干预等为纵轴,并将临床传统耳穴压豆、音乐疗法、穴位按摩敷贴等中医护理操作引入其中,将中医护理技术最大优势进行充分发挥,给予患者细致化、动态性的针对护理,改善患者心理躯体症状,提高机体舒适度〔5〕。本文旨在探讨对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给予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以1~108顺序编号,按照单数、双数的分组方式,均分为每组54例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入组标准:①经磁共振、CT、生化实验等检查,符合《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胃癌、肠癌诊断标准〔6〕;②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适应证;③年龄>18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胸腔、颅脑、腹腔活动性出血;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③麻醉药物不耐受、酒精戒断综合征或药物滥用史;④近6个月内曾有大型手术既往史。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文化水平、疾病类型、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 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情况比较

1.2 方法

组建护理干预小组:主要包括普外科总住院医师1名、护士长1名、科室责任护士3名、中医技师1名。在护理工作开展前,组织小组护理人员进行胃肠肿瘤根治术中医护理技术的集中学习与培训,培训时间为5 d,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成绩达标者参与临床干预工作。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观察时间为7 d。患者入院1 d后,护理人员将胃肠肿瘤疾病机制、危害性、腹腔镜根治术步骤、危害性、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讲解告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其耳穴压豆、音乐疗法、八段锦、穴位按摩贴敷、中医药膳饮食指导等中医护理技术。

1.2.2干预组 给予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在常规中医护理技术的基础上,以临床干预路径为框架,给予相应中医护理技术,观察周期为7 d。

1.2.2.1入院1 d (1)耳穴压豆护理技术:以心、神门、枕作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选取脾、肾、肝、胃、胆作为配穴。先使用探针寻找以患者自觉耳朵疼痛最为明显的点为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应用耳穴专用磁疗贴粘贴于相应治疗点,指导患者拇指和食指并用,向耳廓背面与正面进行施压,直至感知局部发热发红、酸胀感为宜,每次每个穴位持续1~2 min,每天按压3~5次,单侧粘贴,每3 d更换另一侧。手术结束24 h后,继续进行按压。(2)音乐疗法:术前晚20∶00,护理人员于音乐曲库中挑选节奏舒缓、轻松的音乐,如《平湖秋月》《仲夏夜之梦》《催眠曲》等音频15~20首,根据患者自身喜好从中挑选5~8首,复制到患者手机内,音量控制在20~40 db,聆听时间控制在30~40 min。手术结束后,于每晚睡前40~60 min,进行聆听。(3)八段锦锻炼: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1 d后,将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八段锦训练的原理、必要性、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并使用多媒体投影,将八段锦训练章节、各节拍关键点与动作要领,对患者加以展示,主要包括:①双手托天理三焦;②左右开弓似射雕;③调理脾胃须单举;④五劳七伤往后瞧;⑤摇头摆尾去心火;⑥双手攀足固肾腰;⑦攒拳怒目增气力;⑧背后七颠百病消。在患者正式训练时,护理人员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告知患者动作幅度以自身承受为度,注重安全防护,每天下午15∶00训练,每次25~30 min。手术结束后,待其伤口无血液渗出且逐渐愈合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1.2.2.2术后 ①穴位贴敷:术后返室,主穴选用涌泉、神阙、双侧三阴交、内关等,以专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于穴位点,贴敷12~24 h,每天1次。②穴位按摩:手术结束6 h后,待其麻醉药效逐渐消退,护理人员双手常规洗手消毒后配合一次性手套,以合谷、内关、太冲、肝等穴位为主,双指按压轻揉穴位,并按照逆时针、顺时针于按压点周围揉搓,每个穴位按揉20~25次,按压强度由弱逐渐转强,直至患者自觉胀热、麻、酸样痛感为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5~30 min。③腕踝针:术后24 h,使用长度为0.25 mm×25 mm的无菌针灸针,取双侧下1区为针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操作者一手持针,一手紧绷针刺点上方皮肤,以30°缓慢刺入皮下浅层组织,以进针有松软感为适宜,使用无菌医用胶布加固定,并配合左右摇摆15°、下压上抬20°各2次,20~30 min后拔出。在针刺过程中需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觉,若患者存在胀、酸、痛等感觉,则说明针刺过深,需退出后减小幅度再次进入,每天1次。④中医药膳:于术后胃管拔除、肠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予患者中医药膳。选取黄芪、当归、党参、山药等中药,与富含高蛋白的肉食进行混合炖煮,患者通过喝汤与进食的方式,进行中药药膳干预治疗,例如归参炖母鸡、当归黄芪乳鸽汤、红枣银耳粥等膳食。严禁腌制、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天3~5餐。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1.3.1疼痛 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7 d后,采用1978年美国学者 Downie等人提出的数字疼痛分级(Numeric Rating Scale,NRS)量表对患者疼痛表现进行综合评估,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敏感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2〔7〕。

1.3.2睡眠质量 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7 d后,借助由DanSedmark教授于1985年制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主要包括夜间苏醒、入睡时间、白天情绪、比期望值的时间早醒、总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3分,总得分为0~24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Cronbach a系数为0.874〔8〕。

1.3.3并发症 责任护士观察两组神疲乏力、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4质量控制 调查开展前,对本次参与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其研究开展的一致性。在相关权威专家的协助指导下,结合患者自身与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可行性较高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前,将问卷调查实施目的、填写方式与意义等内容,对研究对象进行宣讲,获得其同意后,进行问卷的分别发放。在其书写过程中,对于无法自主完成问卷填写者,研究人员需从旁协助其完成,时间控制在25~30 min,现场回收,双人录入核对,确保问卷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本次问卷共发放108份,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NRS干预前后对比

干预前,疼痛感知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干预组疼痛感知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RS干预前后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 d,干预组夜间苏醒、入睡时间、白天情绪、比期望值的时间早醒、总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等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在神疲乏力、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本文分析发现,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自我疼痛感知中效果较为可观。癌因疼痛与腹腔镜根治术后疼痛并非单纯生理神经上的疼痛知觉,而是痛感情绪和痛感知觉的综合反应,患者在疼痛应激刺激下,不仅加重了负性情绪,还会导致患者在感知觉方面存在误解或扩大疼痛范围,带来的消化功能紊乱与睡眠障碍,降低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9-10〕。护理人员通过术前音乐干预,将以听觉细胞作为传递载体,将信息经由神经脉络传递至颅脑内,于下丘脑位置进行整合,并形成各类情绪区分的信号,反馈扩散至内脏器官与外周组织内,对自主神经功能与情绪反应进行适度调节,降低唾液皮质醇的产生,增加内咖肽的分泌,降低儿茶酚胺水平〔11〕。术后配以外踝针护理治疗,通过针刺手法对局部区域的刺激知觉与经气进行激发焕活,疏通经络,促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处于平稳状态,充分发挥缓解癌性、手术创伤疼痛与过度紧张的效果〔12〕。

研究表明,对胃肠肿瘤行腹腔镜下根治切除术患者采取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有效提高其睡眠效率与质量。相关文献资料指出,有氧康复锻炼配合放松疗法,有助于缓解癌性疾病患者主观疲乏感知,提高舒适程度〔13〕。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康复锻炼,可发挥活血行气、壮力养气与调理脏腑之功效,可增加脑垂体腺中β-内咖肽分泌,强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色氨酸释放刺激睡眠激素-褪黑素的生成,并配合音乐疗养安抚,平气安心的同时,有助于机体气血、脾胃舒畅,减轻精神压力,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与效率〔14〕。

此外,研究还发现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耳穴压豆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根据,以王不留行籽对神门、枕、胃等穴位进行贴压刺激,可起到调理中焦、宁心安神等功效,缓解平滑肌痉挛,疏经通络,纠正胃肠道反应,改善恶心呕吐等病症。并以药食同源的理念作为饮食指导原则,将食物与药物进行配比烹饪,在减轻患者单独服用药物刺激胃肠道或食道带来的不适,提高食物中营养物质摄取的同时,还可调理脾胃,温经行气、补充气血,维持机体营养处于均衡状态,加强自身免疫力的功效,发挥祛邪扶正、舒缓机体疲乏的功效。与此同时,借助穴位按摩与贴敷,对特点穴位进行干预刺激,疏通因气血阻滞产生的经脉血液淤堵,调和营卫,从而达到活血行气,散结消瘀的目的,促使外周循环系统的血流畅通,预防深静脉血栓〔15〕。

综上所述,路径式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疼痛敏感度的降低,提升睡眠效率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推进患者近期、远期早期康复中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本次实验研究仅选取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且观察周期较短,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性与不足,在未来研究中,可纳入多地区医院作为研究开展单位,延长观察调研时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根治术穴位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