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浅针、耳穴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05-20张胜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耳穴证候穴位

张胜

南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福建南平 353000

失眠是现代人常发生的疾患,指的是一种睡眠障碍,患病后常出现彻夜不眠、睡眠较浅、入睡困难、多梦不安、频繁醒来等症状[1]。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不但会影响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还会诱发精神疾患,例如焦虑、抑郁等,更甚者会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2]。临床对于确诊后的失眠患者常予以抗抑郁类药物、褪黑素、抗精神病药物以及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治疗。部分患者通过口服用药后虽然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短期疗效,但长期用药会导致机体产生极大耐药性,且药物因素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继而促使痴呆并发风险加大。随着中医不断深入研究,中医疗法在治疗睡眠障碍中取得了显著成效[3]。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眠”等范畴,并认为该病的病位在心,阴阳失交、营卫失和、脏腑功能调节障碍为主要病机。中医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诸多,且治疗方案呈多样性,对于失眠患者而言,中医常予以辨证分型论治。针灸疗法为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浅针、耳穴均为非药物性针灸特色治疗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简便、无毒性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且不会引起药物成瘾性,临床疗效肯定[4]。鉴于此,本研究便利选取2022 年1—12 月南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4 例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针刺联合浅针、耳穴应用于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本院收治的84 例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23 例;年龄22~67 岁,平均(42.84±7.41)岁;病程0.3~5年,平均(2.18±0.65)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1~28 kg/m2,平均(24.97±1.33)kg/m2。对照组中男18 例,女24 例;年龄23~64 岁,平均(42.27±7.37)岁;病程0.3~6 年,平均(2.23±0.61)年;BMI 22~27 kg/m2,平均(24.59±1.28)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5]《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 版)》[6]中标准;②伴入睡困难,且睡眠质量差,难以维持正常睡眠者;③年龄≥18 岁;④符合针刺、浅针、耳穴治疗适应证者;⑤认知正常,可配合诊疗者;⑥病程时间≥3 个月;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针刺、浅针、耳穴等中医疗法存在禁忌证者;②合并认知和精神障碍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及严重传染病者;④合并严重躯体性或是器质性疾病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用药治疗。阿普唑仑片(国药准字H11020890;规格:0.4 mg)睡前30 min 口服,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各疗程需间隔1 d 用药,连续治疗3 个疗程,而后停药。

对照组行单纯针刺治疗。取多个穴位,主要包括神门穴、内关穴、安眠穴、印堂穴、百会穴以及四神聪穴。协助患者采取坐位,首先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取直径0.3 mm,长度25 mm 或30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时间约为30 min。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四神聪穴施以平补平泻法,印堂穴、安眠穴施以捻转补法,留针时间约为30 min,间隔10 min 施针1 次,1 次/d,针灸5 次后休息1 d 后再继续治疗。

观察组则行针刺联合浅针、耳穴治疗。针刺与对照组无异;应用浅针取穴重视镇静安心安神,取穴:董氏奇穴,其中包括镇静、山根、三皇、足针穴;腕针:上1、2;耳针:神门、心、肾、肝、交感、皮质下穴。操作需要坚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盛不虚以平补平泻之”原则。体针、浅针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两组都需充分结合脏腑酌情加取穴位,如痰热内蕴者加丰隆、内庭、中脘穴;肝郁化火者加行间、太冲、凤池穴;心胆气虚者加丘墟、胆俞、大陵、阳陵泉、心俞穴;心肾不交者加太溪、太冲、涌泉穴;心脾两虚者加脾俞、心俞、三阴交穴;胃气不和者加公孙穴等。

10 d 为1 个疗程,两组在应用阿普唑仑片连续治疗3 个疗程停药后还需采取中医疗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

①临床疗效:依据患者睡眠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正常深度睡眠,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 h,醒后精神状态较佳;有效:与干预前比较睡眠好转明显,且睡眠时间增加超过3 h;无效:失眠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中医证候积分:依据患者寐而易醒、入寐困难、烦躁易怒等中医证候轻重程度,将其分为无(0分)、轻(2 分)、中(4 分)、重(6 分)等4 个等级,总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③睡眠质量评估:应用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总分等类目,各类目分值0~3 分,总分满分21 分,评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低。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中医证候积分、PSQI 评分)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寐而易醒、入寐困难、烦躁易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寐而易醒治疗前4.73±0.85 4.79±0.81 0.331 0.741治疗后1.37±0.28 2.61±0.53 13.406<0.001入寐困难治疗前4.49±0.91 4.54±0.82 0.264 0.792治疗后1.51±0.35 2.72±0.58 11.575<0.001烦躁易怒治疗前4.42±0.67 4.53±0.62 0.780 0.437治疗后1.21±0.21 2.45±0.52 14.329<0.001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 各类目评分、总分值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 各类目(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等)评分、总分值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睡眠时间治疗前2.71±0.51 2.72±0.48 0.092 0.926治疗后0.52±0.12 1.86±0.31 26.124<0.001睡眠质量治疗前2.77±0.59 2.71±0.61 0.458 0.648治疗后0.81±0.22 1.88±0.23 21.787<0.001睡眠障碍治疗前1.56±0.33 1.53±0.34 0.41 0.682治疗后0.48±0.15 1.78±0.28 26.522<0.001治疗后0.79±0.11 1.34±0.21 15.035<0.001入睡时间治疗前2.73±0.49 2.74±0.46 0.096 0.923

续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睡眠效率治疗前2.69±0.56 2.71±0.54 0.166 0.868治疗后0.56±0.16 1.67±0.22 26.444<0.001日间功能障碍治疗前2.25±0.32 2.31±0.28 0.914 0.363治疗后0.66±0.15 1.26±0.21 15.067<0.001催眠药物治疗前2.67±0.46 2.71±0.43 0.411 0.681治疗后0.51±0.17 1.17±0.26 13.769<0.001总分治疗前19.43±2.84 19.37±2.79 0.997 0.922治疗后5.45±0.73 11.54±1.54 23.158<0.001

3 讨论

中医将失眠归于“目不眠”“不得卧”“不得眠”“不寐”等范畴[7]。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常应用中医外治法,例如耳穴、针灸等,中医外治法不仅操作简便,且具有明显疗效,患者易于接受[8]。本研究中应用安眠、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等穴位[9]。头部百会穴具有治疗失眠、健忘之效。洪文学等[10]研究表明,对百会穴予以针刺可调节神经递质,继而改善睡眠;安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印堂为督脉的腧穴之一,具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功效;四神聪为头颈部腧穴,循经入脑,可对上行气血加以调节,经由针刺可调整脏腑功能,继而起到安神助眠、开窍益脑的作用[11]。阙榕彩等[12]研究显示,针刺四神聪可使睡眠时间延长,并以此对睡眠节律加以纠正;内关穴于手腕关节周围,该穴位归于心包经,通过针刺内关穴可对失眠状态进行调节,进针后持续捻转,可发挥安神安心的功效;对失眠患者予以中医治疗常取神门穴,对神门穴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神经递质分泌,基于此对人体睡眠系统进行调整,以此发挥助眠之功效。针刺上述穴位不仅可以益脾气,同时还能补心血,对阴阳进行调和,从而发挥宁心安神作用,失眠方可得到治愈。

中医针灸疗法中涵盖了浅针、耳穴,其中浅针是经古代提针持续演变而来,又称推针,浅针疗法在治疗时并不会将针刺入皮肤,这种治疗方法是以按推指势、指甲搔刮柄,使得针体产生震颤,并经由震颤刺激穴位得气,以此治疗疾病。龚德贵等[13]在研究中,通过对失眠患者实施浅针治疗得出,浅针作用机制是通过具有连续性、规律性的震颤刺激穴位,穴位得到充分刺激后可诱导δ 波,从而使得患者逐步沉浸于深度睡眠中,以此改善相关症状。郑美凤等[14]在对于失眠症患者的研究中得出,浅针取山根穴可改善情绪状态,基于此可促进舒缓压力、调节情志,使效果发挥最大化,继而促进睡眠。

《灵枢·口问》中曾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人体各个穴位紧密关联十二经脉,经由对耳穴实施相应的中医疗法,可充分治疗远隔部位疾病。王贵玲[15]研究报道指出,与针刺治疗比较,对失眠患者予以耳穴压豆治疗疗效更佳,因此选用浅针与耳穴压豆联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组的最佳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与王贵玲的研究呈一致性,可见,针刺联合浅针、耳穴治疗睡眠障碍有效性更高。吴轩宜[16]通过对120 例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PQSI评分降低至(9.85±3.02)分,明显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更低(P均<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类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5.45±0.73)分低于对照组的(11.54±1.54)分(P均<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针刺联合浅针、耳穴应用于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可促进睡眠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浅针、耳穴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经治疗后可以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有效改善,促进症状好转,加速病情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耳穴证候穴位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