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精细化饮食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4-05-20陈华珍谢莉卢巧梅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食管癌精细化出院

陈华珍,谢莉,卢巧梅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食管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对符合根治性手术要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以优化远期生存预后。食管癌患者由于食道肿瘤阻碍进食以及肿瘤本身对全身的消耗作用,均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严重者抑制免疫功能,导致术后康复延迟及诸多并发症出现,不利于手术的预期效果。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以及手术耗时较长、对机体的损伤大,加上患者对远期生存的忧虑,均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进一步降低营养状态并对躯体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心理状态的疏导及饮食干预均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肿瘤根治术围术期涉及的范围及环节较多,常规护理仍将患者生命体征监护、术后并发症预防等作为护理重点。忽略对心理状态及营养状态的护理,缺乏重点关注及个体化护理措施开展,可能是导致不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身心康复缓慢、术后营养状况不佳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1-5]。整合式心理护理、精细化饮食干预均是最新护理理念融合进实际临床护理的新产物,本文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4 月—2023 年4 月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0 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整合式心理护理、精细化饮食干预对患者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后续同类患者的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 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 例。两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食管肿瘤位置、最大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中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食管癌[6-8];②首次确诊食管癌并接受治疗;③食管癌术前无新辅助化疗等保守治疗;④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⑤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进行基础沟通交流;⑥配合治疗及沟通,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恶性肿瘤性疾病者;②术前半年内存在全麻中大型外科手术史者;③术前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者;④存在食道手术史者;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术后康复、手术效果实现的严重疾病者;⑥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入院后进行常规宣教并告知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告知术后注意事项,预期手术效果等,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做好术后疼痛管理,对存在明显情绪低落的患者及时进行沟通及心理疏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精细化饮食干预。(1)护理团队组建。由本科室护士长1 名、责任护士4 名、心理治疗师1名、营养科专家1 名组建护理团队,对所有团队成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2)护理方案设计。开会讨论明确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个体特点、护理需求,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整合式心理护理、精细化饮食干预的具体内容,以及在患者中应用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结合食管癌患者的相关特点制订本次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将具体护理方案交由护理部专家审核,经过三轮审核修订后明确最终版本护理方案。(3)护理方案实施。①整合式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主刀医师的技术实力、仪器设备的先进性、护理水平的优越性等,讲述既往成功治疗并获得良好预后患者的案例,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住院及远期良好结局获得的信心,增加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同时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及关注、给予积极的鼓励及支持,促使患者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术后患者苏醒时,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后续疼痛管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给予患者成功手术的积极情绪并向其强调提升信念、用乐观的心境面对术后康复及其他保守治疗对于预期疗效实现的重要意义。对围术期存在严重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寻求专科心理医师干预。②精细化饮食干预。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首先根据标准体质量(身高-105)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其后明确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告知患者及家属食物进食顺序,先主食后蔬菜,再荤菜,最后计算烹饪油。根据患者的实际进食量、饮食结构,选择口服营养剂补充,对于无法口服营养剂的患者进行静脉营养。患者的目标总热量为20~35 kcal/(kg·d),脂肪1.0~1.39 g/(kg·d),蛋白质1.2~2.0 g/(kg·d),碳水化合物3~5 kcal/(kg·d)。

1.4 观察指标

术后24 h、出院当日,分别留取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各2 mL,分离血清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营养相关指标的水平,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恐怖症状、抑郁情绪、敌对态度、焦虑情绪等维度,采用1~5 分的5 级评分法,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包括积极行为、保持与他人密切关系、目前与未来态度3 个维度,各维度0~16 分,总分0~48 分,评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9-1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心理状态评分、希望水平评分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高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前白蛋白(mg/L)术后24 h 329.74±46.98 330.76±43.57 0.142 0.887出院当日349.02±43.17 360.84±50.94 2.193 0.043白蛋白(g/L)术后24 h 33.17±4.38 33.09±3.97 0.091 0.928出院当日34.85±5.21 37.34±5.78 2.147 0.035转铁蛋白(g/L)术后24 h 1.94±0.25 1.98±0.27 0.729 0.468出院当日2.28±0.29 2.57±0.32 4.505<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SCL-90 中恐怖症状、抑郁情绪、敌对态度、焦虑情绪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两组患者的SCL-90 中恐怖症状、抑郁情绪、敌对态度、焦虑情绪等评分分别低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患者的SCL-90 中恐怖症状、抑郁情绪、敌对态度、焦虑情绪等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恐怖症状术后24 h 3.01±0.42 2.98±0.39 0.351 0.726出院当日2.36±0.31 1.87±0.24 8.384<0.05抑郁情绪术后24 h 3.41±0.54 3.39±0.57 0.171 0.865出院当日2.58±0.42 2.01±0.37 6.831<0.05敌对态度术后24 h 2.60±0.34 2.62±0.39 0.259 0.796出院当日2.11±0.20 1.65±0.18 11.468<0.05焦虑情绪术后24 h 3.77±0.78 3.76±0.82 0.059 0.953出院当日2.98±0.56 2.41±0.37 5.697<0.05

2.3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术后24 h,两组患者HHI 中的积极行为、保持与他人密切关系、目前与未来态度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两组患者HHI 中的积极行为、保持与他人密切关系、目前与未来态度等维度评分分别高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的HHI 各维度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积极行为术后24 h 10.23±1.85 10.40±1.79 0.443 0.659出院当日12.64±1.92 14.05±1.82 3.575<0.05保持与他人密切关系术后24 h 9.74±1.54 9.85±1.70 0.322 0.748出院当日12.35±1.40 14.07±1.78 5.095<0.05目前与未来态度术后24 h 8.63±1.09 8.72±0.98 0.412 0.681出院当日12.01±1.79 14.15±1.63 5.930<0.05

3 讨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将直接影响其术后康复及远期复发,手术创伤、食管切口对进食的阻碍等均对机体的营养状态进一步造成负面影响,如何积极优化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全身营养状态并促进身心康复,是目前临床及护理研究的重点。食管癌围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生命迹象稳定的维持、术后并发症预防、切口愈合维护等,而在营养干预、心理护理方面的关注度稍显不足。整合式心理护理主要包括预防性心理护理和支持性心理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基础心理支持并告知其负面情绪对治疗的不良影响,术后积极鼓励患者并疏导不良情绪,必要时及时寻求专科心理医师帮助。精细化饮食干预是针对食管癌患者的进食困难特点及躯体消耗,制订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明确每日需要摄入的热量及最优营养物质配伍,在满足患者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升机体免疫水平,以促使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抵抗肿瘤复发风险[11-13]。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加入整合式心理护理、精细化饮食干预,首先评估两者出院当日的营养水平。血液中的蛋白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整体营养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经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精细化饮食干预后,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进一步提升。该结果出现首先归功于精细化饮食干预后,可明确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且对摄食困难的患者及时以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营养素;另一方面,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进一步促进其进食行为[14-17]。

食管癌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基于对恶性肿瘤所致严重结局的恐惧、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对自身罹患癌症的悲伤等;此类恐惧、抑郁、焦虑情绪均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进食行为、恶化营养状态、抑制免疫功能;不利于手术康复、远期疗效优化甚至直接增加术后早期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出院当日的心理状态也呈现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SCL-90 各个维度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经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明显减轻,直接证实该干预模式有效。

希望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存在紧密关联,良好的希望水平可优化患者心境、增加远期生存率。本研究中出院当日观察组患者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积极行为评分(14.05±1.82)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精细化饮食干预可优化患者精神状态,使其对生活及疾病保持更为乐观的心态,这是抗癌途中的良好开端,也为良好治疗预后的获得奠定基础。罗凤等[18]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开展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综合性营养干预后,患者的积极行为评分(13.05±2.32)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整合式心理护理联合精细化饮食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中切实可行。

猜你喜欢

食管癌精细化出院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