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评估分析

2024-05-20马广李海英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莫司斯汀乳膏

马广,李海英

1.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山东肥城 271600;2.肥城市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指的是由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面部皮肤炎症反应[1]。在短期内,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和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对激素的依赖性增加,因此很多患者在经历反复治疗后,往往会失去治疗信心,并使其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给其生活质量带来很多不良影响[2]。目前临床会使用依巴斯汀来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实施治疗,该药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能缓解患者的皮肤炎症症状,但是单独用药的效果存在不足[3]。吡美莫司乳膏是一种新型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对于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4]。本研究旨在对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便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6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 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96 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4 例;年龄25~70 岁,平均(45.65±6.92)岁;病程6~20 个月,平均(13.97±3.28)个月。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6~69 岁,平均(45.71±7.03)岁;病程5~19 个月,平均(14.14±3.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SD2021T04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为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②有正常意识,可以正常沟通交流患者;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传染性疾病者;②存在脂溢性皮炎及相关疾病患者;③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有禁忌证者;④同时有严重脏器疾病者,如肝肾功能衰竭等。

1.3 方法

对照组单独应用依巴斯汀片(国药准字H20040503;规格:10 mg/片)治疗,口服用药,2 片/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吡美莫司乳膏(国药准字H20130274;规格:1%×15 g)联合治疗,薄涂于受伤的局部皮肤,2 次/d,连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包括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丘疹、脓疱、潮红)评分改善幅度≥90%,为痊愈;症状评分改善幅度介于60%~<90%,为显效;症状评分改善幅度介于30%~<60%,为缓解;症状评分改善幅度<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症状评分:具体内容有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丘疹、脓疱、潮红,各项评分范围为0~3 分,分值越高对应症状越严重。

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具体统计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面部皮肤烧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的有关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丘疹、脓疱、潮红症状评分)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行χ2检验,用例数(n)和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丘疹、脓疱、潮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治疗后(0.75±0.23)*(1.15±0.32)*7.032<0.001治疗前2.36±0.38 2.35±0.34 0.135 0.892治疗后(0.80±0.21)*(1.14±0.36)*5.651<0.001治疗前2.33±0.41 2.26±0.38 0.867 0.387治疗后(0.91±0.23)*(1.11±0.33)*3.444<0.001治疗前2.32±0.40 2.36±0.48 0.443 0.658

续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丘疹脓疱潮红治疗后(0.83±0.21)*(1.13±0.24)*6.517<0.001治疗前2.33±0.43 2.24±0.36 1.111 0.269治疗后(0.74±0.22)*(1.15±0.30)*7.635<0.001治疗前2.35±0.38 2.31±0.41 0.495 0.621治疗后(0.94±0.25)*(1.10±0.32)*2.729 0.007治疗前2.35±0.36 2.37±0.32 0.287 0.774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1 例局部皮肤发红;对照组有局部皮肤发红和面部皮肤烧灼各1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1/48),和对照组的4.17%(2/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面部皮肤干燥、脱屑、红肿、瘙痒和灼热感等[5]。此外,皮肤表面可能还会出现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由于患者的皮肤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一旦停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往往会加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6]。临床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修复患者受损皮肤,充分排出皮肤角质层残留的激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也会借助降阶、递减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展开治疗,然而停药后反复发作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良好解决[7]。

依巴斯汀是一种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以对组胺产生选择性拮抗作用,并对其释放产生抑制效果,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一些症状表现。同时,依巴斯汀还可以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降低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从而改善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8]。但是单独使用的效果依然存在不足,因此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渐使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展开进一步治疗。吡美莫司乳膏是一种非内服的局部抗炎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炎症,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9]。本研究则在对观察组使用依巴斯汀治疗的同时,配合吡美莫司乳膏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P<0.05);和周小铮等[10]在其研究中提到乙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8.57%)(P<0.05)的相一致。分析原因:依巴斯汀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等机制发挥作用[11]。而吡美莫司乳膏则是针对炎症过程中的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的抑制,以及对过敏反应的抑制[12]。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同时抑制炎症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两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通过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更强的抗炎和抑制过敏反应的效果,这种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患者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和炎症反应[1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炎症的反弹等。联合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可以增加疗效,降低依赖于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允许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因此疗效更加突出[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更低(P<0.05),进一步表明,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加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机体预后效果。另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用药安全性较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使用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该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莫司斯汀乳膏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西罗莫司通过MAPK信号通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吸水链霉菌FC-904发酵代谢产物29-O-去甲基雷帕霉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流动相对西罗莫司异构体在反相液相色谱上分离效果影响的研究*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64例湿疹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