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对比

2024-05-20谢国庆刘仲徐跃胜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根钉椎弓经皮

谢国庆,刘仲,徐跃胜

泗洪中信医院骨科,江苏宿迁 223900

脊椎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与胸腰椎功能障碍有着密切关系。患者在局部疼痛和颈部、腰部功能受限等临床表现影响下,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可增加瘫痪风险[1]。目前,手术为脊椎骨折的主流疗法。内固定术适应于骨折早期患者,可帮助其尽早下床活动,开展康复训练,具有复位效果好和手术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传统内固定术虽可促进脊椎功能恢复,但手术创伤较大,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椎弓根钉内固定为现阶段常用胸腰椎段骨折治疗方法[2]。有报道指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传统开放术式,在手术效率、术后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3]。基于此,本次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1 月—2023 年12 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82 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择本院收治的84 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4 例,女18 例;年龄22~60 岁,平均(41.00±7.34)岁;致病因素:车祸29 例,坠伤9 例,其他4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6 例;年龄23~59 岁,平均(41.01±7.44)岁;致病因素:车祸25 例,坠伤12例,其他5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医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核与批准(2023009)。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结合专科和影像学检查确诊脊椎骨折[4];②胸腰段脊柱损伤分类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5 分,符合内固定术指征;③首次发病治疗;④无药物过敏史;⑤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认知障碍者;②心肝肾等组织功能严重障碍者;③既往脊柱手术史者;④严重贫血者;⑤合并全身重大感染者;⑥骨肿瘤或结核者;⑦合并其他部分骨折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提供切开复位脊柱内固定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作10~12 cm 切口,剥离肌肉及软组织,显示伤椎上下椎体,开放钉道并放置定位标记物,同时调整钉道。在伤椎上下椎体沿着椎弓根放入4枚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螺钉,依次切开复位,纠正椎体塌陷和脱位。

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麻醉和体位与对照组相同。将克氏针分别标记在伤椎上下椎,然后作4 个纵形切口,长度为1.5 cm。在X 线透视指导下,将穿刺针置于椎弓根投影外缘,然后确定穿刺针进入骨质内2 cm。接着将空心丝扩大钉道并置入椎弓根钉,操作结束后,以C 型臂X 线机确定置棒器位置,并放入上下螺钉尾槽中,固定螺帽,拉伸复位。术后常规缝合切口,提供抗生素治疗。术后1 周根据患者腰椎活动能力,指导康复训练。持续随访4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记录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②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和随访4 个月(下同),开展X 线扫描,记录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和Cobb 角数值。

③临床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分值为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感受越强。采用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 评分)评估预后,总分17 分,得分越高,预后脊髓功能越好。

④并发症。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和血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临床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疼痛评分、JOA 评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手术时长(min)45.33±1.32 53.12±2.13 20.147<0.001术中出血量(mL)96.55±2.12 177.65±5.42 90.309<0.001住院时间(d)9.65±1.44 12.55±2.01 7.601<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和Cobb 角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s)

注:同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治疗前61.34±2.44 61.32±2.41 0.038 0.967 Cobb 角(°)治疗后(4.11±0.54)*(5.46±1.31)*6.175<0.001治疗后(90.32±2.44)*(87.65±1.53)*6.008<0.001治疗前14.32±1.44 14.31±1.42 0.032 0.975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预后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有明显降低,JOA 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预后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预后评分对比[(±s),分]

注:JOA 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同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疼痛评分治疗前7.22±0.51 7.21±0.55 0.086 0.931 JOA 评分治疗前7.11±0.42 7.23±0.40 1.341 0.184治疗后(11.41±1.44)*(10.23±1.46)*3.729<0.001治疗后(3.01±0.12)*(3.62±0.14)*21.440<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因生物力学应力集中于胸腰段脊柱,故脊椎骨折好发于胸腰段。脊椎骨折一旦发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坏,轻则限制患者腰椎和颈部活动,重则引起引发瘫痪和脊柱畸形等问题。尽早为患者提供手术干预,利于重建脊柱解剖结构,恢复正常脊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生活及工作的干扰。内固定术为脊柱骨折主流术式。因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进度慢,故现阶段临床多建议采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王玮等[5]的研究证实,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开放操作,更利于减轻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创伤和提高脊柱功能。

本研究得出,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杨帆等[6]指出,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传统手术更利于提高手术效率,缩短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本研究结论相符。伤椎前缘高度可评估手术复位效果,Cobb 角可评估颈椎曲度,其指数大小与患者脊柱侧弯,以及椎体压迫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效果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C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指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降低Coob 角,维护脊柱骨折患者椎体稳定和脊髓神经功能[7]。林捷等[8]认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降低伤椎Coob角,利于脊柱矫形,间接减轻神经压,均与本研究结论相符。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可改善椎体弯曲角度,促进椎体功能早日康复价值。分析原因,早期开展内固定手术,利于尽快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解剖功能。在伤椎和邻近椎置入椎弓根钉,同时结合矫形钛棒技术,可尽早恢复椎体高度,利于矫正脊柱后凸Cobb 角,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研究指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利于缩短椎间固定点间距离,利于预防术后椎间隙塌陷[9-10]。

确保脊椎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安全性,减轻手术创伤负担,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早日康复。李洪伟等[11]指出,后路经皮置钉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可显著减轻脊椎骨折患者疼痛负担,提高腰椎功能。吴溢峰等[12]等研究认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安全性,均与本研究结论相近。分析原因在于:①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切口较小,以C型臂X 线机透视下开展手术,可精准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剥离,降低术后肌肉纤维化风险,利于促进术后顺利康复。②本研究通过术前确定椎弓根钉进针区域,明确是否可影响血管神经,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精准手术操作,以免伤及血管神经,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13]。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P<0.05)。黄伟等[14]的研究得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5.40% vs 23.3%,P<0.05)。与本次研究结论相近。分析原因,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切口小,可减少肌肉组织过多暴露,利于降低感染等并发生发症风险。有研究证实,开展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干预脊柱骨折,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5],与本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给予脊椎骨折患者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干预,可减轻疼痛,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椎体功能。该治疗方法手术效率高,安全性佳,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根钉椎弓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后路短节段应用与不应用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