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结果分析

2024-05-20王秀和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免疫学肝炎

王秀和

莆田涵江医院检验科,福建莆田 351100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属于较为常见的肝病类型,二者均能够促使患者罹患肝硬化、慢性肝炎的概率增加。另外,二者传播的途径一般均为血液或者体液,从而容易发生合并感染[1-2]。根据报道可知,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会加重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3-4]。对此,临床中需要加大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生化免疫的检查。但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生化免疫的报道尚不多,为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8 年10月—2022 年10 月于莆田涵江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0 例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40 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1 组,40 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2 组。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0~75 岁,平均(51.66±0.23)岁。观察1 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9~76 岁,平均(51.67±0.22)岁。观察2 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9~76 岁,平均(51.67±0.22)岁。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检验最终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排除标准:①患者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②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清晨时对患者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收集2 mL,转速:3 000 r/min,离心时间:5 min,存储在零下80℃的冰箱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贝克曼Au 5800生化检测仪对患者的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进行检测。日本 Sysmex Cs51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比3 组患者免疫学指标(IFN-γ、IL-6 以及IL-10)、肝功能指标(TBil、ALT 以及AST)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PTA)。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免疫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F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IFN-γ、IL-6 以及IL-10 相比于观察1组、观察2 组更高,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s),ng/L]

表1 3 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s),ng/L]

注:IFN-γ:γ-干扰素,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与观察组比较,*P<0.05。

IL-10 623.55±88.40(302.11±87.63)*(317.20±86.55)*171.800<0.001组别观察组(n=40)观察1 组(n=40)观察2 组(n=40)F 值P 值IFN-γ 60.22±4.40(45.31±4.25)*(41.06±4.25)*219.000<0.001 IL-6 93.62±10.20(56.12±9.70)*(63.17±9.46)*165.700<0.001

2.2 3 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TBil、ALT 以及AST 相比于观察1 组更低,相比于观察2 组更高,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3 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观察组比较,*P<0.05。

AST(U/L)70.22±9.33(98.62±10.20)*(63.47±10.14)*142.100<0.001组别观察组(n=40)观察1 组(n=40)观察2 组(n=40)F 值P 值TBil(μmol/L)22.45±7.62(30.40±5.13)*(18.63±8.20)*219.000<0.001 ALT(U/L)75.92±6.44(94.22±5.70)*(69.53±6.21)*175.000<0.001

2.3 3 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PT 相比于观察1 组、观察2 组更高;观察组PTA 相比于观察1 组、观察2 组更低,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3 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PTA:凝血酶原活动度,PT:凝血酶原时间;与观察组比较,*P<0.05。

PTA(%)67.52±23.74(74.70±17.55)*(88.63±24.71)*9.327<0.001组别观察组(n=40)观察1 组(n=40)观察2 组(n=40)F 值P 值PT(s)16.80±4.52(14.06±1.35)*(13.63±2.20)*13.100<0.001

3 讨论

临床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多是由HBV 引起,主要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儿童、青壮年为疾病常发群体,一般是通过血液或者母婴进行传播,患者若得不到救治,一般会恶化为肝癌或者肝硬化[5-7]。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多是由HCV 引起,一般是通过输血或者针刺进行传播,患者若得不到救治,一般也会逐渐恶化为肝癌或者肝硬化[8-10]。由于两种疾病的传播途径较为相似,从而容易出现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治疗难度。现如今,随着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的增多,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至关重要,ALT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肝功能进行反映,一旦患者的肝脏出现病变,ALT 会释放进入血清内,从而ALT 水平上升较为明显[11-12];AST 一般用于肝损伤程度的判断,若肝损伤程度较大,血清中的AST水平上升较为明显[13-16]。本研究中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在ALT[(75.92±6.44)U/L]以及AST[(70.22±9.33)U/L]方面,观察组相比于观察1组更低,相比于观察2组更高(P均<0.05),顾园等[17]研究中HBV 和HCV 重叠感染组ALT[(86±28)U/L]以及AST[(90±21)U/L]相比于HBV 感染组、HCV 感染组的数据更高(P均<0.05),也表明了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会加重对于肝脏的损伤。

IFN-γ、IL-6 属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种炎症因子的类型,在病毒性肝炎病理学改变的发生、发展方面均有所参与,同时IL-10 与肝脏的损伤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肝脏的病变程度[18]。本研究中免疫学指标在IFN-γ、IL-6 以及IL-10 方面,观察组相比于观察1 组、观察2 组更高(P均<0.05)。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会提高炎症因子水平,加快患者肝脏的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会降低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增强炎症反应的发生,加重肝脏的损伤,同时凝血能力增强,可能会促使血栓的形成。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免疫学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现代免疫学》稿约
世界肝炎日
《现代免疫学》稿约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