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痕缕缕载风华
——读徐匡的版画

2024-05-18李熙斌湖南郴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2期
关键词:藏民版画画家

◆李熙斌( 湖南 郴州 )

画家徐匡

徐匡,出生于湖南长沙,当代版画大家,曾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家之村》艺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美术家协会顾问,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作为中国现当代版画领军人物之一,其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引领了新中国美术的木刻版版画。

徐匡是中国现代版画的杰出画家。2023年10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美术馆邀请系列展”中,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主办的“闪光的刻痕—徐匡绘画作品展”以“从《待渡》出发:光影的灵动”“探寻《大江之源》:生活的诗意”“开拓《新路》:形式语言的强化”“《天地的吉祥》:刀笔刻绘的原版独创”4个篇章,展出了徐匡创作的130余件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是徐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经过半个多世纪创作的,它们承载了画家熠熠生辉的青春风华,在观者面前呈现出俊逸的风骨和时代的精彩。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木刻版画是把自然物象转换为点、线、面的黑白形式的一种艺术。徐匡是长沙籍版画家,16岁时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20岁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期间他版画基本功学得扎实,能以画家的眼光观察生活,将生活形象上升为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出众的艺术天赋,于是他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和同学宋广训于1958年被四川省美协选调成为专业画家。到美协从事版画创作后,他悟出一个道理:造型艺术的特征是用形象说话。工作一年后,他就创作了《海员》《山城展望》《待渡》等作品。1959年中国美协选送了10幅作品参展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版画比赛会”,徐匡当时21岁,他的《待渡》被选送参展,初露他的版画才华。这次参展是国内美术界的大事,各大报纸都有报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的美术界十分活跃,版画在全国版画界名列前茅。以李少言、牛文为领军的版画群体,集结了李焕民、徐匡、阿鸽、宋广训,四川美院的江敉、谢梓文、尹琼、王叠泉、袁吉中、江碧波,西南美院美术系的尚英宗、胡定宇等一大批版画家和各地州市的业余版画家,组成庞大的版画队伍。四川美协重视对少数民族画家的培养,阿鸽(彝族)和同学加达瓦(藏族)从四川美院民族班毕业生中被选调到四川美协,阿鸽后来和徐匡结为艺术伉俪。徐匡版画创作的高峰期是20世纪的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其代表作、成名作有他和阿鸽合作的《主人》,在1979年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高原阳光》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银奖;《奶奶》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获银奖(金奖空缺);《过草地》在第十七届版画展中获金奖。

每个艺术家的学术背景不一样,艺术气质也不一样。要表现好现实题材的人物,以及时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艺术家需要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对其进行更为形象、生动的把握和表现,否则这个时代就会缺乏艺术的积累。艺术家如果只懂技术不懂艺术,就无法达到有法之极归于无法的境界,唯有变才能超于法度之外。几十年来,徐匡突破自我的屏障,解衣盘礴,尊重自我和艺术原本的法则,在一系列版画创作中,致力于艺术表现的创新,显示出了不一样的艺术生命力。他创作的藏民版画《希望》《守望》《扎西和他的女儿》《天地吉祥》《阿爸》等作品,表达了对藏区人民的深情。这些普通的藏民通过画家的审美,在作品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形象和符号,而是翻身当家做新社会主人的喜悦,这些作品已成为中国版画中的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历来深受艺术家的喜爱。徐匡不以猎奇的心态和眼光去捕捉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而是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更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精神状态的探求则成了这些作品的主要诉求。《高原阳光》以独到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塑造了一位自然状态下的中年藏民。身着宽大的皮衣的藏民汉子,面目沧桑,皮肤黝黑,在雪后阳光的照射下,透出了坚毅的目光。观者看到的是中年藏民乐观、旷达的微笑,见到的是西藏民族乐天、坚毅的性格,以及藏民与山川同在、与天地同乐的情怀。画家在技法技巧上,以细腻的刀法构成了丰富的色调,展露出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严谨的写实风格、浪漫的表现语言、抒情的写意画法,展示了他作为艺术家重诗性、重内蕴的语言特征。

三个藏族老人 版画 徐匡

徐匡在几十年的版画创作生涯中,注视着藏区高原那片土地。他曾经和七位画家到藏区深入生活达九个月之久。初踏西藏高原之路,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他深深地迷恋上了这片无比神秘、充满诱惑力的土地。他将情感铸入了这片土地,他将满腔热情以画笔刻刀,忠实地记录着这片土地所发生的一切,讴歌着这片土地上勤劳、淳朴的藏民。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在写实技巧层面上,满足观者的审美要求,而是让观者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陶冶和审美的提升。他创作的《奶奶》,不仅表现出对藏民生存状态的关怀,而且是对藏民精神层面的赞扬。《奶奶》描绘了藏族老人沉静肃穆的表情、虔诚向善的心态,以及对孙辈孩儿的疼爱。奶奶为了满足孙儿渴望看到更远的地方的心愿,身背着孙儿,双手靠后拿着草帽,并托着孙儿的脚丫,孙儿伏靠着奶奶宽厚的肩背,小手捏摆着奶奶的白发辫,双眼凝望着远方。细腻的刀法下,老人陈旧的藏袍、草帽和头上花白的乱发,与孙儿新衣、新帽、稚气表情形成对比,让作品充满着强烈动人的情感色彩。《乡村小学》是徐匡构思独特的作品,画面构图中学生和老师被框在教室内,教室外是阳光下的小猪、斗笠、锄头、花草、木窗等,画家把观者带到了一个真实、简陋、陌生的乡村小学的场景。版画《守望》中的年轻的藏族姑娘,系着羊毛围巾的脖颈,身着斑斓的藏族服装,身边一条小黑狗正悠闲地依偎着女主人。正值豆蔻年华藏族姑娘满面笑容,守望着生活,也向往着幸福。

徐匡的风景画却展现出另一种风格。珍藏在中国美术馆的《郊外》《静静的九寨》两幅黑白版画,在题材和手法上都极具丰富性与多样性。他是刻树、树林、河流的高手,能根据树的不同品种造型,结构不同,采取不同的刀法,在丰富多变的线条中,表现出优美的节奏、旋律和出神入化的效果。画中的造型简括,却营造出平静温馨的情调。其中《郊外》的黑白对比强烈,树的刻画丰富而不琐碎。徐匡长期居住在成都。成都是繁华的大都市,上游都江堰滚滚而来的江水穿城而过,城中的锦江的美景,不知让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吟咏的诗句、墨宝,毫不吝啬地颂之、画之。唐代杜甫的《成都府》诗曰:“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蜀相》中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张籍《成都曲》中:“锦江近西烟雨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明代孙枝画的《锦江图》至今珍藏在天津博物馆。我揣测,徐匡的《郊外》是否以成都市郊外的锦江河边的风景来构图?《郊外》画里的河边,两只牛在河滩草地上啃草,草地上斜立着一辆自行车。左侧中景是宽阔的河面,右侧近中景的几棵树是满构图。树枝、树叶、河面的色块造型,令人拍手叫绝。《静静的九寨》表现主体是树林、树木、灌木、海子的青水碧草。一片大小、高矮不同的树、灌木组合成一片森林,各种造型优美、枝繁叶密的树木,汇集于同一幅画。作品通过巧妙的黑白组合和疏密分布,表现出树枝丰富的层次和纵深感。黑白主旋律波浪起伏,主宰着画面。蓝天、云朵、绿草、白马、水青等色调,使画面丰富多变,表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感。作品中海子的草丛、七彩的水色、马群在草地悠然地啃草、喝水的神态,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技法上疏密大小不一的刀触、或长或短的刀程以及或深或浅的刀味,自然朴实地表达了画面特定的内涵,喻示着九寨沟的冬天已经过去,海子已是春意盎然,树绿草茂,竹影摇曳,阳光照射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宛如洒满了钻石,画家把一幅精彩绝伦的九寨沟风景呈现给了观者。

在版画界和中国美术史上,徐匡凭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创造性,必将名垂艺史!

火把节·风雨无阻 版画 徐匡

猜你喜欢

藏民版画画家
版画作品选登
古道散茶香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酷炫小画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瓦布梁子
马河●绘画欣赏
月度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