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声玉振

2024-05-13高希

月读 2024年5期
关键词:准噶尔乾隆帝编钟

高希

厦门鼓浪屿,一座音乐文化与历史交融的美丽海岛,素有“音乐之岛”美誉。故宫博物院藏宫廷乐器赴岛展出,入驻鼓浪屿故宫外国文物馆,与这座音乐之岛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使更多观众能在岛中步入故宫特有的文化场域,感受音乐独具的艺术魅力,欣赏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灿烂图景。

此次“钟鼓喤喤—故宫博物院藏宫廷乐器展”以“礼”入手,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三千件套音乐文物中精选四十四件,其中多为清宫旧藏,且属国家礼制用乐范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

作为礼制用乐,清代宫廷以中和韶乐、丹陛大乐、铙歌大乐为主,是皇帝祭祀、朝会、庆典、巡幸、凯旋时所用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在乐制中规格最高,亦是利用儒家礼乐思想进行教化、统治的主要工具,因而备受历代统治者推崇。

中和韶乐共包括十六种乐器和一种指挥器,全部乐器据质地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共八类,所谓八音皆备,囊括自然界的重要材质,符合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八音之中,又以金石为重,被称为“众音之纲纪”。

金之属的中和韶乐,有镈钟、编钟两种。这次展出的铜镀金甬纽桥口小镈钟—太簇,为先秦以来的甬钟形制,呈合瓦状。钟甬上饰回形纹、蕉叶纹。钟体在回形纹之上有规律地遍布三十六个凸点,称为“枚”,除装饰作用外,主要用于增大阻尼,以加快声音衰减。钟的前部有一百三十二字乾隆帝御制钟铭,后部有“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六日庚子铸成”篆书款识。

明清以来,镈钟本不属于中和韶乐,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江西临江府(今江西清江县)出土古钟十一枚,地方官绘图献于皇帝,乾隆帝参照古制,亲自定名为“镈钟”,并将其藏于北京西苑宫殿,此宫殿也因古乐器的入藏而得名“韵古堂”。此时恰逢国家西北战事告捷,皇帝仿效古时“功成作乐”传统,于二十六年(1761)命新铸镈钟十二枚,并亲自撰写铭文记录此事,这枚镈钟便是其中之一。自此,镈钟被纳入中和韶乐,体现了宫廷礼乐在传承中的创新性发展。镈钟每枚单独使用,随月用律,这枚太簇钟为农历正月所用。每当乐章演奏前先击镈钟一声,用以定音。

同时展出的合金双龙纽云龙纹编钟—太簇,通体椭圆,范铜为之。编钟最上端有双龙钮,钟体遍饰云龙与海水江崖纹,前刻“康熙五十五年制”年款,后有“太簇”律名,最下部有六个满月形敲击点。编钟一套十六枚,外形一致,仅钟体薄厚不同,使之发声由低至高,含十二正律及四倍律。演奏时,将钟悬挂于架座上,并依音律之阴阳分为上下两层,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顺序悬挂。编钟是先秦以来历代宫廷雅乐中不可或缺的重器。

石之属的中和韶乐,有特磬、编磬。展出的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黄钟,以和田玉琢成,磬体如矩,规整平阔,两面饰描金双龙流云纹,正中上方开孔,饰火焰纹。磬正面镌一百二十八字御制铭文,背面刻“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款识。

特磬随镈钟一同纳入中和韶乐。乾隆二十六年(1761)镈钟铸成后,主管乐部的庄亲王允禄等人奏请皇帝仿《周礼》磬氏遗法,造特磬十二枚与镈钟相配。其时西北地区平定,新疆和田已在版图,丰厚的玉石资源足供制磬。特磬上的铭文记录此事,并与上述镈钟的铭文相呼应,且与镈钟同年同月制,完成时间只差三日。与镈鐘相类,特磬每枚单独使用,随月用律,这枚黄钟磬为农历十一月所用。每当乐章将止,击特磬一声,用以收韵。

编磬则与编钟相配。展出的青玉描金云龙纹编磬,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以碧玉琢成,两面饰描金双龙流云纹,侧部镌刻满文,是宫廷中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

上文所述西北战事,即著名的准噶尔之役。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反叛,进犯喀尔喀蒙古,并乘胜南下,出兵至内蒙古地区的克什克腾旗,进逼京师。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经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击溃噶尔丹主力,成功阻止准噶尔东进,并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

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并未吸取教训,一度进袭西藏拉萨,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帝发兵入藏将准噶尔军逐出。清朝自此在西藏驻军,设立驻藏大臣,御制平定西藏碑立于布达拉宫前。

康熙六十年(1721)后,清军与噶尔丹在新疆地区展开旷日持久的角逐,双方时和时战。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帝认为平定准噶尔时机已到,谓之“天与人归,机不可失”,于是力排众议,发两路大军出征准噶尔,进兵伊犁(今新疆霍城县)。最终,清军俘获准噶尔首领达瓦齐,继而平定天山南北,“拓地二万余里”,将整个新疆重新收归版图。自晚唐安西都护府沦陷后,西域时隔千年再次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帝更其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西北战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长达七十年,最终为内蒙古、新疆、西藏地区带来了长久的稳定与和平。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终结的准噶尔之役也被乾隆帝列入“十全武功”,为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和韶乐中镈钟、特磬的创制,以及特磬、编磬等玉石材质的获取,均是这场辉煌胜利的有力见证。正如中和韶乐之名,“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宫廷雅乐寄托的“致中和”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美学及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导精神之一。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准噶尔乾隆帝编钟
金石齐鸣话编钟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皇帝偷枣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