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院校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2024-04-22蒋波步凯孔群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蒋波 步凯 孔群

摘 要: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时代价值。北京协和医学院立足百年校史,从课程创新、文化建设和媒体融合三个方面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探索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的新路径,为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协和医学院;精神谱系;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语境下的科学家精神做出全面概括,提出“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号召全体科研领域工作者“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医学院校肩负着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任,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之举。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坚持铸魂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大思政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校上下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以课程创新为重点,推进科学家精神进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家精神入课堂的重点工程。

1.内容建设。学校深入挖掘百年校史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元素,将校史编修工作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新生入学教育、新职工入职培训中注入校史内容,借助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优良作风、高尚人格,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

2.方式方法。学校推动手段创新,注重教学效果,用精神的力量浸润心灵。“行走课堂”成为学校月度思政品牌课程,师生代表在課堂讲授的基础上融入实践、体验和研究等方式传播科学家精神,让思政课堂“火”起来、思政课程“活”起来。

3.师资建设。学校秉持“破四唯”“立新标”,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打造科学家精神的传播高地。2021年12月,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为契机,学校加大招才引才力度,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学团队。学校每年遴选80名~100名教职工举办接受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培训,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主题征文活动,形成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浓郁育人氛围。

4.课程设置。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贯穿于专业课始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人体解剖学”设立开课献花仪式,由校长和专家带领师生向“大体老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的大体献花鞠躬,感恩良师奉献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医者仁心。

5.课程形式。学校注重实践育人,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让社会实践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最鲜活、最丰富的资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全校43名师生投身志愿者,担任反兴奋剂检测和赛事服务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北京冬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将弘扬冬奥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牢记“国之大者”。

以文化建设为主线,推进科学家精神进头脑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教书育人实践中积淀、凝炼形成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面向未来推进文化育人的宝贵财富。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信仰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1.物质文化。具有价值引导、情感激励、审美熏陶等功能,是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学校用活校内各类物质载体,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硬件设施和人文景观。2021年起,学校先后为黄家驷、吴阶平等老科学家塑像树碑,修缮“鼠疫斗士”伍连德故居,并为吴宪大楼、可胜大楼、家栋楼等揭幕,打造协和文化新地标。家栋楼历史展馆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协和窗口。

2.精神文化。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气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舍、伦理观念等。学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文化活动为抓手,赋能思政育人。学校立足百年校史,恢复传统毕业典礼,以仪式性的文化表达传递科学精神。毕业典礼先后邀请医学名家郎景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数学家丘成桐等科学家分享科研心得,为毕业生上好“最后一课”。

3.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弘扬科学家精神,离不开完善的制度载体。学校通过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将科学家精神植入校园制度体系中。2022年起,学校启动思政年建设工作,以此为着力点,建章立制,常态化开展“弘扬精神谱系 传承红色基因”知识竞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主题演讲比赛等十项思想政治工作系列主题活动,让科学家精神充盈育人空间。

以媒体融合为保障,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宣传工作是思政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当下,媒介新形态相互交织,新闻传播方式深刻变革、舆论生态环境错综复杂。学校主动拥抱融媒体时代发展新趋势,深入推动媒体融合,凝聚传播合力,壮大全媒体集群,打造“大思政”媒体矩阵,推动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学校新版官网上线,在显著位置增设专栏,建成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平台。学校打造校园媒体传播矩阵,形成“院校为主轴,所院为两翼”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的传播平台,打造强大传播合力。

综上,科学家精神是优秀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精神气质的概括凝练和重要表征,内在彰显了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的精神面貌。科学家精神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时代价值,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新时代,医学院校应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建设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健敏.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2.

[2]高翠峰.传播仪式观视阈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策略分析——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典礼文化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1(10):34-36.

[3]柴斯羽,孟令一,吴尚卓,等.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79-83,88.

[4]张苗.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88-90.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孔群系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