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桨声在洪湖上荡漾

2024-04-22谢隆新

青年文学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桨声洪湖渡口

谢隆新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每当听到这首旋律优美的歌声,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爷爷在洪湖上打鱼的情景。少不更事的我坐在渔船上看着爷爷摇桨的背影,听着水里哗哗的桨声,感受到小船在随着桨声有节奏地向前。那前后划动的桨叶溅起一朵朵水花,在湖面上留下一道道划痕。爷爷握着桨柄的手总是那么铿锵有力,灵活的身姿就像一个舞蹈演员站在舞台上,展示着优美的舞姿。

我的家乡在洪湖岸边一个富饶美丽的渔村,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白天,桅杆林立,桨声悠扬,仿佛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渔歌。夜晚,渔火在湖面上绽放,繁星点点,映照出湖水的柔和波光。

我从十二岁起就跟着爷爷下湖打鱼。渔民们以湖为家,“风里来雨里往,日夜辛劳在洪湖上……”男人稳稳地站在船舱,一个转身就撒出了手中的渔网。而年轻的母亲则背着孩子一边唱着童谣,一边摇着手里的渔桨。童谣和着清脆的桨声在湖面上荡漾。睡梦中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和温暖。刚拉上来的渔网银光闪烁,鱼儿在船舱里活蹦乱跳。渔民的孩子就这样跟随着父母,适应了船上的生活,爱上了洪湖这片辽阔的湖面。记得刚开始和爷爷学摇桨的时候,我总觉得桨柄在手里不听使唤,掌握不了摇桨的节奏和力度,不是用力太轻,桨叶伸不进水里,就是双手不协调,小船不能笔直向前。后来,在爷爷耐心地讲解后,我开始逐渐掌握了摇桨的方法,不仅动作规范,而且用力均匀,使小船在辽阔的湖面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爷爷总是鼓励我说,渔民的孩子要经得起洪湖的风浪,只有这样才能不畏艰难,创造出幸福的人生。爷爷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些朴实的语言。而正是这些朴实的语言,让洪湖的儿女既能吃苦耐劳,又怀有雄心壮志,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20世纪60年代后期,政府为了让渔民们的孩子上岸读书,开始鼓励他们上岸建房。于是,洪湖岸边就出现了一座座渔民新村。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买来砖瓦,建起了一排排新房。就这样,渔民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渔民新村里欢声笑语,炊烟袅袅,也响起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那时,家乡离县城新堤有六十多里路,渔民们到县城只能经过内荆河走水路。内荆河绕村而过。渔民们在内荆河上乘船,一条小船坐着十来个人。大家轮番摇桨,一去一回也得一天时间。故乡河湖纵横,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小船成为大伙儿出行的交通工具。从湖里捕捞上来的新鲜鱼儿要被运到县城去卖。加上各种商船往返,宽阔的河道上桨声悠扬,船影如梭。后来,洪湖县政府沿内荆河修了一条碎石公路。往东可通县城,往西可经沔阳到达省城。学校也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对岸。村里在我家后门口建了一个渡口,已到中年的父亲成了渡口的主人。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父亲在渡船上为大伙儿做了二十多年摆渡人。太阳刚升起,父亲就上了渡船,一直到夜里,渡口才安静下来。遇到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父亲就披起蓑衣,让桨声始终陪伴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渡口也是渔村最热闹的地方。由于有了渡口,渔民们把从洪湖捕捞上来的新鲜鱼类挑上岸,搭乘汽车运到县城去卖。县里为了方便渔民乘车,也在渡口的公路旁建了一个凉亭。男女老少,姑娘小伙儿,无论去县城还是更遥远的地方,大伙兒都要坐着小船过河。而父亲也一趟一趟地两边摆渡,只为方便人们的生活。因此,小船上除了父亲摇出的桨声,也经常会听到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那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父亲为大伙儿摆渡的桨声。这桨声常常与电闪雷鸣交织在一起。我也知道,从我家后门延伸下去的石坎码头,是村里人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看到乡亲们美滋滋的样子,我心里也暖暖的。听到父亲荡桨的声音,我感到那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歌声。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渔村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才在村头架起了一座水泥大桥,人们才结束了坐渡船过河的历史。而已经五十多岁的父亲也被渔民们推选为了村干部。

洪湖的桨声与洪湖的革命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据爷爷回忆,桨声让敌人闻风丧胆。爷爷参加过大革命时期的洪湖赤卫队。那时,隐藏在湖心小岛上的赤卫队员和红军战士,每次战役都是划着小船悄悄靠近敌人。当敌人的汽艇耀武扬威地在洪湖上冒着黑烟的时候,赤卫队员百船劲发,那激昂的桨声让敌人吓破了胆。赤卫队员迅速跳上敌艇,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纷纷投降。战斗结束,赤卫队员又摇着小船返回到了芦苇荡中。桨声又奏着胜利的凯歌一路向前。

桨声在美丽的洪湖上荡漾,荡进了荷花深处,荡进了富饶的渔场,荡进了长满野菱的湖面,也荡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新渔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洪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春暖花开,春雨淅淅沥沥的季节,年轻小伙儿摇着小船驶向了辽阔的湖面。在一片片荷叶下,他们抽出了一根根又长又脆又新鲜的洪湖藕带。盛夏,荷花绽放,莲蓬鲜嫩,姑娘们又荡着小船驶进了荷花深处。伴着轻盈缓慢的摇桨声,她们摘下了一船船新鲜的嫩莲蓬。岸边各种冷链车正等着她们上岸。不到十个小时,洪湖莲蓬就通过高铁航运送到了全国各地。秋天,菱角成熟。在湛蓝的天空下,姑娘们头戴斗笠,脸上晒得通红。刚摘上岸的菱角很快销往全国各地。桨声在一望无垠的湖面上唱着新时代的赞歌。

桨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路高歌。它见证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见证了洪湖几百年的历史变迁。

如今,洪湖市政府提出强市战略,不仅建起了几十家水生蔬菜加工企业,而且招商引资兴建了几家大型预制菜生产龙头企业。洪湖的鱼、洪湖的莲藕、洪湖的菱角,经过加工调料,很快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渔民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

猜你喜欢

桨声洪湖渡口
为君守卫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洪湖水浪打浪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桨声是故乡的一首老腔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桨声是故乡的一首老腔
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