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语文高质量课堂的若干追问

2024-04-22陈青松

科学导报 2024年17期
关键词:语文

陈青松

关键词:语文;高质量课堂;若干追问

  一、基本共识

1.高质量课堂是一种学本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2.高质量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高质量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3.高质量课堂要以情境任务驱动设计生本学堂。主要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疑义追问

  (一)前置追问:集体备课究竟是求同存异还是求异存同

1.方向选择上:是个性化读解为主还是标本性的考核为主?

在文本的解构策略上历来就有科学性的条分缕析倾向和不求甚解的人文性感悟两种倾向。科学派责人文派失之空洞,不现实;人文派嫌科学派失之繁琐,缺境界,其实两者是兼容的。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1],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一定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春》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篇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春草图中的小草应当就是韩愈眼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春花图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相契合;春风带给人的当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受;而春雨滋润万物的绵密轻盈、无声无息,自然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韵相通。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古典诗词阅读量的支撑,对《春》自然无法科学解读,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春》的美好、精妙了。

2.重难点把握上:让位于教参的专家把脉还是让位于学生的学情?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那么简单的叙事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薄。而笔者在研习时发现,此篇文章无论从情感的抒发还是顺序的安排,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所以我把教学重心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七年级学生很好地了解了抒情性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3.教学三维目标的逻辑联系上:经的序列还是纬的立体?

越来越多的论者认为它是递进的,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的是纬的层级,而过程与方法更多的是经的贯穿。我市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学习任务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机驱动,把学习的任务进行细化,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

①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

②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朗读技巧指南、教师仿写下水文之类,授学生之以渔。

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二)过程追问:是多媒体的格式化呈示还是人人、人本对话取向

1.多媒体的程序化操作模式会不会异化语文的完整性和内在美?老教师们声讨了多媒体的程序化弊端,但遭到年轻教师的质疑,他们认为,其实传统课堂也有程序,粉笔失之于慢,单纯课本失之于少,容量失之于小,是“少慢差费”的典型。其实在设计情境教学内容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一课一得,向课堂要效率,精讲精练,让学生始终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中。

2.多媒体的大容量是不是就是高效课堂的显著标志?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让学生讨论,屏幕上一下子打出20多个问题,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没交流几句就下课了,更不用说自己再质疑、探究。魏书生老师有一次上课,只让学生自己画了三四个词语,先揣摩其意义用法,后又让学生造句,再共同评价运用是否恰当,初看很简单,但学生学一个能掌握一个,效果很好。

  (三)结果追问:是满足于应试教育的实际需要还是致力于人的文化素养的内在提高

焦点一:知识的广度和意义的深度的比例究竟如何把握?

广度论者认为,初中语文以打基础为主,不是說对意义的追问就不重要,而是知识的广度更重要,一个连古文使动用法都不知道的同学能读懂古文吗?深度论者认为没有灵魂的知识者纯粹是行尸走肉,如果长期惯性地陷入知识圈中,形成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即便有许多知识,也不过是“有脚的书橱”罢了。其实古人早已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高质量课堂。

焦点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3]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并严格按照其要求执行。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

[2]刘勰.文心雕龙·知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1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7.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新区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纸恳切书,一段语文情
语文的“理”性
美读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重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