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和县东征村:红土地赋能乡村振兴

2024-04-22王小静

科学导报 2024年17期
关键词:东征玉露香梨

王小静

吃上红色旅游饭,幸福日子有奔头。在临汾市永和县乾坤湾乡有一个小村庄,因80多年前红军巧渡黄河、战略转移的一段红色历史而得名,又因近年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群众致富奔小康而闻名。这个村就是傳承着红色精神、赓续着红色基因的东征村。

走进东征村,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盏盏灯笼喜庆红火,一处处雕塑述说革命往事,尤其是那青松翠柏掩映中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不时有头戴八角帽、身着红军服的队伍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洗礼……

东征村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贫困村,村里百姓靠着种植玉米、谷子等作物为生,“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村民收入微薄,能填饱肚子已是奢望,更难谈致富。但东征村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是当年毛主席领导红军东征返回陕西时在山西的最后一站,村内建有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近几年,来东征村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5年底,我们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发展‘培训经济,承接培训、体验、互动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培训项目,创新开设重走东征路、听东征故事、吃忆苦思甜饭等教学活动。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村里的百姓,村民们都动起来了,生活也有了新动力。”东征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晓辉介绍说。

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很重要。村里不仅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还实施了道路硬化、饮水保障等工程,东征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东征村以前是“出门一身土、回家一身泥”,经过改造后,居住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村民们闲置的土窑洞都建成了农家乐。

“搞红色旅游,让人有奔头!”村民刘文生说。前些年,由于家里人多地少,加之妻子冯取梅做了骨髓炎手术,家庭入不敷出,刘文生一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看到搞农家乐能挣钱,当年年底他就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起两间平房。农家乐不误农时。刘文生两口子试着在村里摆了个杂粮煎饼摊,光去年“五一”假期就收入了1000多元。

东征村的百姓越干越有动力,在这条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近年来,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东征村还开始栽种玉露香梨、苹果、樱桃等水果,建设红色采摘园,开发挖掘了“红军泉”、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真正让这片红色土地开出致富花。

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东征村村民的持续增收致富。如今,东征村的苹果种植面积扩大到500多亩,玉露香梨达到70亩。“我家里就有6亩玉露香梨、4亩红富士苹果。”刘文生告诉《科学导报》记者,“旅游业火起来后,我们就在村边摆摊卖自家种的水果,去年“十一”假期卖给不少游客,收入还不错。随着现在村子名气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我们的果子不愁销路。”

在奔腾的黄河岸畔,一个乡村的振兴,一方百姓的富足,正围绕着“红色旅游”缓缓铺开,乡村振兴之问,东征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猜你喜欢

东征玉露香梨
玉露香梨“赛美人”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寒露感怀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冰灯玉露烂根怎么办
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库尔勒香梨提质增效
香梨:瀚海的果实
LG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