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良好习惯养成为导向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路径

2024-04-21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理想幼儿园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劳动习惯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理想幼儿园 倪 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仅是一种养成教育,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基本活动和传达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欢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基本的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本文就以此切入,基于游戏和习惯养成教育的天然性联系,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习惯养成下游戏化教学路径进行详细地研究,旨在提高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在研究中发现,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其责任感和独立性,促进幼儿的道德认知、自我意识、人格等全面发展。可以说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直接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儿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要求,倡导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时,应立足幼儿的学习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以游戏作为载体,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鉴于此,幼儿园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要遵循《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基于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科学组织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游戏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

良好习惯的培养属于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将其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得幼儿在日常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但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中,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常规教学模式难度比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习惯养成教育效果;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以“玩中学、学中玩”为主要准则和信条,契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鉴于此,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可以游戏作为载体,使得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经历、自主体验等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具体来说,游戏在习惯培养中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奠定良好习惯培养基础。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游戏活动无疑就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契合幼儿的天性,可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想要学的内容,并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天性,从中获得综合性发展。在传统的幼儿习惯教育中,教师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很少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基本是通过直接灌输、强加干涉的方式进行习惯教育。这种习惯教育模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依托游戏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有助于更好地传递知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教育中,要想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并依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学习方式以模仿为主。鉴于此,科学设计游戏活动,促使幼儿从游戏模仿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节约粮食、吃饭细嚼慢咽等良好品质,教师可聚焦于此设计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模仿中,对这一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在加深理解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有助于发展幼儿多项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并拓展思维、锻炼语言能力等,最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综合性发展。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有良好习惯导向的游戏活动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不再局限于习惯培养,而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一)基于游戏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

《纲要》中围绕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将幼儿的生命、健康置于核心位置,倡导幼儿园在实施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幼儿的卫生习惯,培养其形成爱清洁、讲卫生等习惯,真正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时,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幼儿设计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逐渐掌握洗手、洗脸等技能,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教师就为幼儿设计了一场“美丽的树叶(树叶粘贴画)”游戏,带领幼儿找寻一些漂亮的树叶,并指导其运用手工粘贴的方式,将捡来的树叶制作成为衣服粘贴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卫生,不要将胶水弄到衣服上,在完成游戏之后还应指导幼儿进行洗手比赛,看看谁洗得又快又干净。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掌握了洗手的技能,也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基于游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一直是我国提倡的教育。幼儿阶段作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机。尤其是针对当前家庭环境来说,宠溺孩子的现象尤为普遍,致使孩子犹如温室中的花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行为等现象。鉴于此,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单一地通过语言传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可采用游戏的方式,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依托特定的游戏情境,对文明礼貌进行感悟和体会,最终逐渐形成文明礼貌这一良好的习惯。

例如,为了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礼貌用语、讲文明的良好习惯,教师就组织幼儿开展情境办案游戏。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准备好相关的道具,接着为幼儿分配角色,指导其开展“扮家家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分别扮演厨师、服务员和客人,并灵活运用“您”“请稍等”“谢谢”等用语。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逐渐认识到了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有关礼貌的文明用语。久而久之,幼儿在游戏活动的引领下,也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三)基于游戏强化幼儿讲规则的习惯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见。例如,在学校中应遵守课堂纪律,在道路上应遵守交通规则,在社会中应尊重基本的法律法规等,这些都是规则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其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可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对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倡导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时,应使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鉴于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关注对幼儿规则习惯的培养,并聚焦设计游戏,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规则形成初步的认知,并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培养幼儿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中,教师就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太阳在哪里”的游戏活动。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教师先结合视频教幼儿学会唱这一首歌。待到幼儿基本上掌握这首儿歌之后,教师又组织幼儿开展歌曲接龙游戏,指导幼儿依次演唱这一首儿歌中的歌词。同时,教师在开展游戏之前,又将本次游戏的演唱规则、惩罚规则进行讲解,使得幼儿在开展游戏之前明确演唱的规则、正确的演唱方法,以及相关的惩罚等。通过规则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最终在游戏活动的引领下,逐渐形成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基于游戏培养幼儿懂分享的习惯

分享意识是一种亲社会的意识,可引领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形成同情心、学会与他人进行和谐相处等。可以说,懂分享的幼儿更能与小伙伴和谐相处,更加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幼儿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成长环境中,逐渐缺少分享意识,不懂得、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分享。面对这种现象,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科学设计游戏,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学会分享,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了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在找到朋友之后,进行分享,使得幼儿在分享自己“小宝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懂得分享、爱分享的良好习惯。再如,教师在讲述完“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之后,就向幼儿提出问题:“老山羊为什么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白菜呢?小白兔为什么又把最喜欢的胡萝卜送给老山羊呢?小灰兔为什么舍不得将自己喜欢的青菜给山羊?”幼儿在听故事和思考问题时,逐渐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又指导幼儿借助表演游戏,将老山羊和小白兔分享的行为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享游戏,幼儿逐渐感悟到分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行为,并由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养成懂分享、爱分享的良好习惯。

(五)基于游戏培养幼儿勤动脑的习惯

研究发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是脑细胞建立联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也恰恰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鉴于此,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时,应充分抓住“机会之窗”这一宝贵的时期,积极开发幼儿大脑,帮助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勤动脑、爱思考的良好习惯。鉴于幼儿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大脑开发、思维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要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科学设计思维游戏,使得幼儿在思维游戏活动中进行质疑、解惑,最终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养成爱动脑、促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具体的幼儿教育中,为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其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教师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制作新年贺卡”的小游戏。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准备游戏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彩纸、彩铅、小剪刀等。接着,指导幼儿以小组为载体开展制作贺卡的竞赛活动,引导幼儿在制作游戏活动中,积极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具备新意、美感的新年贺卡。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思考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并逐渐养成了爱学习、勤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基于游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关于“幼儿和劳动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论述,肯定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劳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最终为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提供保障。尤其是针对当前的幼儿,在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影响下,幼儿劳动技能相对比较匮乏,甚至出现了讨厌劳动、厌恶劳动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将幼儿劳动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应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求最佳的劳动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在劳动游戏中理解劳动、认同劳动,并逐渐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教师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基于其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在游戏投放区投放大量的劳动材料,包括锅碗瓢盆等。接着,为幼儿播放《中华小当家》《神厨小富贵》等动画片,指导幼儿从动画片中学会这些玩具的使用方法。随后,又为幼儿设计一个“我是小厨师”的角色游戏,使得幼儿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小厨房”中开展做饭游戏。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也在充满劳动特色的游戏活动中,形成深刻的劳动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根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鉴于此,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立足幼儿天性,科学设计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形成讲卫生、懂礼貌、守规则、爱分享、勤动脑、爱劳动等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劳动习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