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瘦素、-EP 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儿童期受虐和自杀行为的关系

2024-04-20金程程金青青黄云卓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精神创伤儿童期瘦素

金程程,金青青,黄云卓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既有躁 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通常以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1]。BD 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等,具有起病年龄早、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2]。近年有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显著增加自杀发生率[3]。因此探寻与住院BD 患者儿童期受虐和自杀行为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非糖基化多肽类激素,具有调节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海马突触可塑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情绪等功能,在BD、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瘦素低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有关[4-5]。内啡肽(Endorphin,-EP)为内阿片样物质,可参与情绪调节活动,在BD患者中异常表达,且其水平异常与自杀成瘾有关[6]。本研究拟探讨血清瘦素、EP 与BD 患者儿童期受虐和自杀行为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防治BD 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9 例BD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ICD-10 中BD 的诊断标准[7];(2)18 岁≤年龄<60 岁,首次入院的住院患者;(3)文化程度小学以上;(4)病历资料完整;(5)病情处于稳定期。排除标准:(1)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情感障碍;(2)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发育迟滞;(3)精神分裂症、痴呆、沟通障碍、意识障碍;(4)酒精或药物滥用史;(5)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脏病;(6)合并恶性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根据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分将患者分为无受虐组(n=122)和受虐组(n=67)。无受虐组男82 例,女40 例;年龄18 ~58 岁,平均(35.2±6.1)岁。受虐组男19 例,女48 例;年龄20 ~59 岁,平均(34.8±6.3)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由专职统计人员实施盲法统计分析,以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本研究获得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法定代理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有配偶)/丧偶/离婚]、职业(无工作/有工作)、吸烟史(无/有)、饮酒史(无/有)、重大精神创伤史(无/有)、家族自杀史(无/有)、既往自杀史(无/有)、足月顺产(否/是)等。

1.2.3 CTQ 测评[8]问卷包括情感虐待、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5 个分量表。量表采取5 级评分法,量表分数≥2 分判定为有虐待。有≥1条分量表分数≥13 分或总分≥55 分判定为受虐组,反之为无受虐组。由本院精神科接受统一培训的2名主治医师评定。患者于入院24 h 内进行测评。

1.2.4 自杀行为判定 统计本次起病至入院前7 d内有无自杀行为(包括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分为自杀行为组与无自杀行为组。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预测价值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受虐组与受虐组血清瘦素、-EP水平比较

与无受虐组相比,受虐组血清瘦素水平更低,-EP水平更高(均P <0.05),见表1。

表1 无受虐组与受虐组血清瘦素 水平比较

表1 无受虐组与受虐组血清瘦素 水平比较

注为内啡肽

?

2.2 无自杀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临床资料比较BD患者中出现自杀行为59 例,占31.22%(59/189)。与无自杀行为组比较,自杀行为组女性、有重大精神创伤史、既往自杀史占比,血清-EP 水平更高,血清瘦素水平更低(均P <0.05),见表2。

表2 无自杀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BD 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自杀行为”为因变量(无=0;有=1),以“性别、重大精神创伤史、既往自杀史、血清瘦素、-EP”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重大精神创伤史、既往自杀史、血清-EP升高是影响BD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血清瘦素升高则是保护因素(均P <0.05),见表3。

表3 BD 患者自杀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4 血清Leptin-EP 对BD 患者自杀行为的预测价值分析

表4 血清Leptin-EP 对BD 患者自杀行为的预测价值分析

?

3 讨论

BD是一种反复发作且高致残率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9],BD患者的一生中,通常存在1 次甚至多次自杀未遂的行为,自杀行为率高达50%。Duarte 等[10]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与BD 患者抑郁/躁狂情绪高频发作及自杀未遂关系密切。本研究BD 患者儿童期受虐发生率为35.45%(67/189),因此有必要对BD患者进行儿童期受虐的早期筛查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BD 患者自杀风险。

瘦素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肾脏等组织或器官,可参与调节神经内分泌、精神障碍等生理过程[11]。有研究显示[12],瘦素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异常等密切相关,表明瘦素具有抗抑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受虐组比较,受虐组血清瘦素水平更低。依据既往研究[11]推测抑郁症状和儿童期受虐的叠加效应致使受虐组瘦素水平下降。本研究显示瘦素升高是BD 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这是因为自杀行为与低水平5-HT 有关,而瘦素水平升高能促进5-HT 功能障碍逆转;而低水平瘦素也可影响总胆固醇水平进而导致自杀行为[13]。

此外,女性、重大精神创伤史、既往自杀史是BD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自身调节基因和激素水平有别于男性,这或许在自杀行为中发挥一定促进作用。当有既往自杀史的BD 患者想要逃避或是压力过大时则会倾向于以自杀方式解决,故既往自杀史为其危险因素。重大精神创伤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出现,因此和自杀风险呈正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瘦素、-EP 联合应用的AUC 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各单独应用指标高,提示瘦素联合-EP 对BD 患者自杀行为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BD 患者血清瘦素和-EP 水平与儿童期受虐及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BD 患者自杀行为的预测效能。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精神创伤儿童期瘦素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Dancing through depression in beach therapy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文珍小说《你还只是一位年轻人》精神探析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孤独患者: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