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设计研究

2024-04-18逯娟王惠榆高磊刘淳李亚亚罗维斌成六三

高教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逯娟 王惠榆 高磊 刘淳 李亚亚 罗维斌 成六三

摘  要:为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该文对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设计,将政治素养、科学精神、哲学思维、道德素养、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六大类思政模块融入课程,每一模块包括四类思政要素,各模块要素间按照学生认知结构、逻辑层次、价值认知等呈现出渗透式递进关系,特色明显,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一套高职学校地质类专业群“全程贯穿、层次差异”的课程思政体系。

关键词: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054-05

Abstract: In order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carries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live in curriculum", the correct values are transmitted to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so that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s a proces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 temper their hearts and cultivate their conduct, and achieve the maximum effect of educating people.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desig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professional group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egrates six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s of political accomplishment, scientific spirit, philosophical thinking, moral accomplishment,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 Each module includes f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ognitive structure, logical level and value cognition, the elements of each module show a progressive infilt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nd close correlation, and finally form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with "full penetration and level difference" of geological professional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 geological professional group;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v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高等職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包括矿山地质专业、职业本科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环境地质工程技术等专业。地质类专业群具有专业特色鲜明、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覆盖广泛、内容更新迅速、地学科普性较强而课时量相对较少和思政与专业课衔接不佳等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内各地质类院校纷纷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且将哲学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劳动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普通地质学、矿床学、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学等课程,将各类思政元素贯穿课程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构建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1-2]。

一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设计研究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设计归纳为政治素养(理想信念、抗疫精神、家国情怀和榜样引领)、科学精神(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质疑批判和创新思维)、哲学思维(事物现象和本质、自然唯物辩证、事物发展规律及矛盾论-系统论-实践论)、道德素养(行为规范、价值取向、职业认同和奉献力量)、劳动意识(踏实勤奋、艰苦奋斗、劳动品质和劳动素养)和社会责任(专业使命、职业操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六大类思政模块,每一模块包括四类思政要素,将各思政要素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图1)。

(一)  第一阶段:以公共基础课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认知

该阶段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军事技术理论、形式与政策、信息技术导论和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地质类专业群各类课程中,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养。

具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劳动实践及卫生健康。从理论层面、历史角度、现实维度和未来向度“四个维度”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综合发展。

具体实施:大学生是高素質劳动者的重要人群,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劳动意识“不想劳动”、缺乏劳动本领“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有着树德、增智、强体及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和意义,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本领、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二)  第二阶段:以专业基础课为载体,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该阶段主要包括普通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古生物地史学、结晶与矿物、岩学、环境地质、测量技术和地质数据处理与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3-5]。

1)常见地貌类型的认知。认识甘肃特有的地貌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具体实施:以甘肃特有典型地貌类型为切入点(按地理位置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为七一冰川、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魔山火山遗址、七彩丹霞/冰沟丹霞、张掖湿地/景泰黄河石林/刘家峡水库、白银神龙谷、陇南万象洞及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敦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园,以及白银金昌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等地质地貌类型),借助各类地貌点特征分别讲授火山地貌、河流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等,通过设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环境、热爱祖国的品德素养和价值情怀,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常见地质灾害的认知。一是引入身边的典型地质灾害,培养学生应对防范及宣传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及保护地球的精神意识;二是以灾难片电影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电影中对真实发生的地质灾害场景或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一定的思考。

具体实施:一是通过爆发力较大、破坏性较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地震(“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火山喷发等,以及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地裂缝等,让学生明白地质灾害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地质大学生需要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和使命,需学会地质灾害的应对防范措施,且有义务向其他公民宣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保护人类和我们的家园地球环境。二是通过《唐山大地震》《末日崩塌》《庞贝末日》《2012》《后天》等影片中一些地质灾害片段的播放,让学生回忆现实地质灾害,且对未来的灾难引起担忧,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第三阶段:以专业核心课为载体,开展职业技能素养教育

该阶段主要包括典型矿床分析、矿产勘查实用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沉积相分析、矿产经济管理与评价和矿床统计预测等专业核心课程。

1)典型矿床分析。引入地质人物事迹,塑造学生传承优秀“地质人”精神。

具体实施:以铁人王进喜发现、带队开采“大庆油田”的先进事迹,以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谢学锦、地学英雄人物黄大年、地球化学勘探家谢学锦等典型人物事迹,掌握典型矿床成因分析及成矿条件判断,让学生传承地质行业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地质人。

2)矿产勘查实用技术。讲述专业发展历史,厚植学生专业认同、职业担当及家国情怀。

具体实施: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命脉和重要支柱,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讲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种类及数量,了解地质行业发展历史的重要性,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综合运用技术和手段,从而培养地质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及节约资源的习惯,更好地肩负起地质人应尽的职责与使命,树立学生的大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四)  第四阶段:以实践实习项目为载体,开展地质工匠精神教育

该阶段主要包括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矿产资源勘查方法选择、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及地质类双创能力训练等实习实训课程。

1)野外基础地质认知实习。通过观察各类地貌和典型地质构造,让学生“知其美,更要知其所以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学习方法。

具体实施:带学生赴野外矿山地质公园、矿山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遗址馆、地质博物馆和矿产勘查野外现场等体验工作环境和气氛,以及到各类典型地貌点处等亲身现实性体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朴素奋斗、甘于奉献的地学精神,同时让学生思考“地质之美”背后的真实内涵,使学生明白任何事情只有透过现象才能看到真实本质的哲学思想。

2)综合实测地质剖面图绘制。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岗位,采用角色互换法,融入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光荣、艰苦朴素的精神。

具体实施:采用“校-企-行-政”多方深度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相应岗位中,能够进行岩芯编录、综合实测剖面绘制、矿产资源勘查方法选择及运用,以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等工作任务,让学生尽早了解岗位需求、掌握岗位技术,实现学校课程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通过企业的真实岗位体验工作,也更好地发扬学生“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

3)地质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设置综合创新型实验及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应用能力。

具体实施:引入新型CDIO教学理念,运用“用中学、做中学、教中学、思中学、创中学”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综合创新型实验的设计源于地质类专业群课程,但不限于课程内容。比如地球化学勘探课程中可适当增加解决当前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及综合设计勘查工作方法等内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将专业与“双创”融合,加快科研产品快速落地,提升相关产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思创融合”地质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新名片。

二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目标及采取措施

(一)  课程思政实施目标

采用“身边实例—感性体验—榜样引领—价值认同—實际行动”渐进渗透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和增强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6]。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地质学找矿勘探方法技术技能(物探、化探、钻探等),认识地质现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各类典型地貌、内外动力作用、三大典型矿床等),了解地质科学发展历史、轮廓及未来趋势(地球演化发展历史、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等),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质类专业群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对地质环境进行踏勘和设计,能够选择合理的地质找矿勘探方法进行找矿,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警,能够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治理与修复,让学生掌握地质类专业今后发展所需的知识分析与技能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地质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地质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入思政育人元素,培育与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质行业工匠精神和中国精神等,引导学生促发思考、坚定信仰,自然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必胜之心、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强化职业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且运用地质前辈们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地质学思维,塑造学生地质人精神。鼓励学生争做一名“能吃苦、有担当、敢创新”的新一代严谨科学地质人才,实现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

(二)  课程思政实施采取措施

1)打破唯分数的考核制度,优化学生的期末考核思政素养占比。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等特色课程中需优先进行学生考评方式的改革,取消单一的卷面考试方式,采用卡干合作交叉开放式考核方法,实现多维度多主体多层次螺旋式上升的绿色增值综合考评,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发展。

2)加强思政元素的挖掘,解决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问题。挖掘与整合哲学思维、国家力量、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引入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奉献担当、家国情怀、环境意识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传承先辈们优秀地质人工匠精神,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争做一名新时代“地质科普宣传者”“地质遗迹保护者”“地质精神传承者”。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和取向,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设置思政学习榜样,建立先进地质人物事迹库,整合地质学发展资料库,将思政元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贯穿实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取向,培养学生多方位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能够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与剖析评价。

4)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研精神。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培养学生具有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质疑批判、创新思维和美学与人文素养的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发散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5)塑造学生PRED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专业认同感和家国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甘肃省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等组织的各项地质研学及科普旅行活动,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走进企业、走进科技馆、走进博物馆和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专业素养水平,让地质青年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祖国,树立可持续发展与当代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可、民族自信、家国情怀。

三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特色

(一)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采用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各类地貌景观、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和专业发展历史等思政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地球,同时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光荣、艰苦朴素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塑造学生传承优秀“地质人”精神和矿地质人文素养,厚植学生的职业担当、家国情怀意识及专业自豪感。

最终形成一套高等职业学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全程贯穿、层次差异”的创新教学设计体系(图2),将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地质与珠宝学院进行全员实施,约2 000人次学生接受创新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模式,且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可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甚至相似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改革与设计实施提供了思路方案。

(二)  课程思政实施特色

1)思政元素全面多样,素材高度归纳整合。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入,素材多样全面,且对其进行了高度归纳、整合,形成了政治素养、科学精神、哲学思维、道德素养、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六大类思政模块,每一模块包括四类思政要素,各模块要素间按照学生认知结构、逻辑层次、价值认知等呈现出渗透式递进关系,特色明显,紧密关联。

2)知识有层次,层次有思政,思政有主题,主题有特色。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按照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层次进行思政教学,每层次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构架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第一层次教师讲演思政学习榜样、学生领悟思想,从思想政治上正向引领、鉴定信念;第二层次教师指导地质先进事迹、学生模仿学习,塑造学生的地质人精神;第三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深研地质发展资料、学生深研练习,培养学生的地质发展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第四层次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创设和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学生持续发展价值和知识内化迁移能力,树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3)实现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最大化效应,构建创新型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分阶段、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创新教学体系,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巧妙有机融合,引入有针对性、主题鲜明、特色凸显的思政元素,将地质教书与思政育人高度交叉、相互穿插、有机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地质学思维,实现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思政育人最大化效益[6-8]。

四  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精准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岗课赛证思创融合”综合育人模式下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相互融合发展[9],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彰显职业担当,积极主动争做一名能吃苦、有担当、勇攀登和敢创新的新时代青年地质人[10]。

参考文献:

[1] 王石,田洪芳.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6-19.

[2] 温潘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8):12-14.

[3] 兰叶芳,刘登,吴海枝.“普通地质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及思维导图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3):60-66.

[4] 舒良树,王博,茆雅风.新形势下教师的新使命——“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3-16.

[5] 郑德顺,石梦岩,李云波,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4):39-42.

[6] 逯娟,高磊,李亚亚,等.高校“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1(22):67-69.

[7] 李振华.地质学思政育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普通地质学”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22,33(5):120-125.

[8] 令狐彩桃,于松,肖敏,等.“六个融合”构建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研究——以贵州大学实践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4):22-29.

[9] 张秀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9):63-65.

[10] 逯娟,王惠榆,李亚亚.游戏驱动引领高职“古生物地史学”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1,30(2):64-68.

基金项目:2021 年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设计与实践”(GSkcsz-2021-060);2021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游戏驱动引领高职古生物地史学创新教学及评价的探索与实践”(GS[2021]GHB18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4171);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3052);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改课题“校企协同推进实习生制度的探索与实践”(ZMZC2022017);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高职院校的科教融汇的途径探索与实践研究”(JG231031)

第一作者简介:逯娟(1985-),女,汉族,青海海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球化学的应用、资源勘查等教学与研究。

*通信作者:高磊(1983-),男,汉族,河南新郑人,副教授,地质与珠宝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资源勘查、地质工程等的教学科研。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