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风羽绒服面料创新设计应用

2024-04-12冉,张

纺织科技进展 2024年3期
关键词:羽绒服面料工艺

王 冉,张 莉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 43007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羽绒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从功能层面的满足上升到审美价值、情感层面的综合考量。现今兴起的“中国风”热潮,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国设计不断探索和构建自身主体性的结果。新中国风羽绒服设计不仅是形制或时尚审美的概念,需要寻求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生活生产方式的互通,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羽绒服独特的功能性、工艺性相融合的创新设计。新中国风羽绒服作为一种新兴潮流,一方面深受消费者喜爱;另一方面从设计角度而言,并没有明确固定的设计要求,主要使用传统纹样、局部造型、装饰工艺等细节元素。因此,从面料和色彩2方面展开调研,为新中国风羽绒服提供更明确的面料设计要素和相关的面料产品开发参考。

1 羽绒服的新中国风设计发展

“中国风”一词最初起源于17至18世纪的欧洲,受中国外销艺术品的影响,欧洲工匠和艺术家们借鉴中国元素并加以创作,在艺术设计领域所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中国风格潮流[1]。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近些年来由国内掀起的中国风潮流在世界舞台上再度兴起,设计师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再迷恋于对繁复样式的极力追求,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时代特质和文化内涵,创造出兼具中国趣味和现代感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新中国风”[2]。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设计师们为打破人们对羽绒服的刻板印象,在面料色彩选择、款式造型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变革。2009年优衣库推出“轻羽绒”服装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2021年,波司登全球首发“风衣羽绒服”,也得到大部分女性的喜爱。不管是“轻羽绒”还是“风衣羽绒服”都有别于传统羽绒服,功能层面的提升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羽绒服的刻板印象。在新中国风潮流影响下,近年来不仅波司登(图1)、鸭鸭、雪中飞等传统羽绒服品牌推出了国风系列设计,EIN(图2)、音儿、茵曼、M essential(图3)等时装品牌也纷纷上市了新中国风羽绒服产品,运用提花、刺绣等传统工艺,盘扣、交襟、中式纹样等细节,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展现出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时尚氛围和东方韵味,赋予了羽绒服装新的文化内涵。

图1 波司登2023秋冬系列

图2 EIN 2023秋冬系列

图3 M essential 2023早秋系列

2 新中国风羽绒服面料特征

新中国风羽绒服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和时尚潮流,零售品牌和产品信息分散,因而调研分为2种路径:在羽绒服产品较全面的专业信息网站(pop-fashion.com)中通过关键词“新中国风”“新中式”检索,并选取50款羽绒服作为样本;选取以中式设计为主的密扇、花木深、界内界外、PURE TEA 4个品牌的50款羽绒服作为样本。对这100款羽绒服进行EXCEL 数据统计,分别对面料质感和色彩进行分析。

2.1 传统羽绒服面料的质感特征和设计应用

大部分羽绒服是由面布、胆布、里布和羽绒填充物组成。羽绒服装质量轻且保暖性好,这就要求羽绒服的面料兼具功能性和透气性,一般选用高密度、透气、防水的涤纶面料和锦纶面料,避免羽绒外钻、飞丝、跑毛等现象发生[3]。调研结果显示,新中国风羽绒服的面料可以分为亮光面料(22%)、哑光面料(48%)和半哑光面料(30%),可以用于各类造型见表1。羽绒服哑光面料比例最高,哑光面料细腻古朴的质感为新中国风羽绒服带去更高级的穿着体验。半哑光面料和亮光面料所呈现的光泽感,既低调又奢华,彰显新中国风羽绒服高贵品质的内在美。

表1 传统羽绒服面料成品样布

目前常见的羽绒服面料缝制方法有多层面料组合、双层面料加绒、直充面料充绒3种。多层面料组合是在胆布充绒后附上面布再进行缝制,里布与胆布选用高支、高密织物防止钻绒,材质较为单一。由于胆布已经具有防钻绒性,所以对面布的性能要求不高,面料成分和外观肌理变化更加多样,在新中国风羽绒服中运用最多。双层面料加绒是面里都用高支、高密的防钻绒羽绒服面料,充绒后按照设计好的绗线进行绗缝,整体更加轻便;直充面料也叫“直充布”,是在2块面料之间进行压胶处理来充当绗缝线固定,直充面料充绒后外观没有绗缝线,图案设计不需要考虑缝线连续性,是目前较新颖的面料类型。双层面料和直充面料都更适合轻薄型新中国风羽绒服的设计。

2.2 其他常用的面料类型和设计应用特征

在新中国风羽绒服设计中,除了常用羽绒服面料以外,也会用到具有中国风风格的其他面料,从而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根据收集到的样本进行“新中国风”羽绒服常用的特色面料类型统计,如图4所示。调研结果显示,传统中式绸缎面料和织锦面料的使用比例最高,它们的光泽质感与羽绒服专用面料搭配协调,其自带的肌理感呈现出代表性的中国元素。棉麻面料、丝绒面料、针织面料也都是当前中国风羽绒服的常用类型,这些面料常会采用2种及2种以上的工艺组合,如3D 压花和绣花工艺组合,激光绗缝、绣花和印花3种工艺组合,这种创意组合具有更高的经济性能,同时也能增加面料视觉表现层次,给人带来别样的中国韵味[4]。

图4 新中国风特色面料类型

2.3 基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面料色调流行特征

羽绒服色彩种类多样,新中国风的羽绒服色彩类型较单一。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把黑、赤、青、白、黄视为正色,分别对应着五行水、火、木、金、土[5],并提倡单色崇拜,在“新中国风”羽绒服的色彩中有明显体现。将调研样本的基本色调按照单色、双色和三色进行区分,其中单色结合中国传统五色分类,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基本色调占比

调研结果显示,新中国风羽绒服的主色调与当今流行时尚密切结合,但依然保持了中式传统审美。单色中黑色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白色,这是因为黑色跟其他服装的颜色搭配包容性高,并且更耐脏实用。黄色作为大面积运用时很少用高纯度色,接近中国传统“土”系的棕黄、米黄等更为常用,如图6所示。鲜明的大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象征,作为过年时的羽绒服主色调,穿着起来更有节日氛围。青色系新中国风羽绒服包含了从浅蓝绿到深靛蓝的多种色彩,给人一种意境悠远的禅意氛围。其他单色中也有现在流行的卡其色和灰紫色,这类颜色整体明度偏高,饱和度低,将新中国风的淡雅调性发挥尽致。采用双色或三色组合时多用强对比色搭配,很少采用等比例色彩搭配,如图7所示(红黑搭配、黄绿搭配),增添了新中国风羽绒服的视觉层次感。

图6 常用同色系图案

图7 强对比色搭配

3 新中国风羽绒服的面料设计应用

3.1 面料拼接的设计应用

拼接技术在应用初期是为了解决人们衣服破洞的问题。如今设计师将拼贴技术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实现了实用功能向艺术审美功能的转变[6]。该技术在新中国风羽绒服中有所体现,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是造型拼接,在领部、袖口通过不同颜色或材质的拼接,营造出局部鲜明而别具一格的视觉层次,又提炼出新中国风的古典意蕴。混搭造型独特实用,如图8所示,又或者用皮草在羽绒服的门襟缘边处做拼接,做成可拆卸式设计,不仅能增加服装的实用性能,又能突显新中国风羽绒服整体的奢贵气息,如图9、图10所示。其次是棉麻、锦缎肌理类面料拼接,以传统的中式国风图案提花为主,浮雕肌理和印花工艺的结合,增加羽绒服装的整体层次感,展现出独具时代特色的新中国风形象,进而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图11、图12所示。

图8 领部袖口拼接

图9 门襟缘边皮草拼接

图10 可拆卸式设计

图11 锦缎拼接

3.2 装饰性工艺面料再造

由于羽绒服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充绒,因此羽绒服的缝制工艺与一般服装的缝制工艺有所不同。羽绒服缝制工艺要有足够的特色来表现和丰富服装的外部轮廓,使服装的廓形更有表现力,缝制工艺的制作风格直接体现服装造型的整体风格[7]。新中国风羽绒服中门襟结构分绗的运用,让羽绒服呈现独特的东方韵味。在衣领门襟处采用多条直线紧密绗缝,让其形式更具张力,突显中式独特气质,如图13所示。

图13 门襟结构分绗

绗缝是在2层织物中间加入适当的填充物之后再辑明线,以此固定填充物和装饰衣物,使之产生浮雕效果的工艺手法,具有一定保温性和装饰性[8]。新中国风羽绒服的绗缝类型有抽褶绗缝和传统图案绗缝2种,不同种类的绗缝既发挥了固定填充物的功能,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抽褶绗缝是采用可调节的功能性抽绳设计来表现绗线,可以在局部形成丰富的褶皱效果,让新中国风羽绒服在实用的同时增加了调节外在形态的功能,如图14所示。传统图案绗缝不同于普通的面包绗缝,例如把传统祥云图案进行简化处理后变成曲线绗缝线迹。稍有变化的绗缝能够给羽绒服增添别样的中国风韵,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如图15所示。

图14 抽褶绗缝

图15 传统图案绗缝

4 结束语

自羽绒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设计师和研发者们不断打破陈规,勇于创新,在面料、版型、工艺等方面做出突破,适应市场需求,使消费者们眼前一亮。新中国风羽绒服面料不管是在性能研发领域还是时尚外观方面,都应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发展,不断进行开发革新,这对于面料企业升级产品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求设计师们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制作羽绒服特殊工艺、服用性能和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开展设计并进行组合搭配;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被推向市场,让大众接受并喜爱。

猜你喜欢

羽绒服面料工艺
新年新衣羽绒服穿搭指南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简单清洗羽绒服
又美又暖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