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种植活动价值,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2024-04-10徐力群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中心幼儿园

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家长探究幼儿

徐 颖 徐力群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中心幼儿园

分析园所及周边资源,开展本土资源主题活动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幼儿园地处农村,园所具有得天独厚的实践场地和教学资源,在探究过程中,种植活动呈现出利于教师和幼儿学习、探究的优势,能够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一是创设适宜的种植环境。种植主题活动研究的顺利开展,前期准备至关重要,我们利用园所地大、树木丰富的环境特点,创设优质的种植环境。

二是寻找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包括聘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为助教、利用周边种植资源等,拓展幼儿认知经验。

三是结合地域四大宴,拓展种植实践活动。我园地处昌平区明十三陵景区,有着丰富的民间美食资源,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四大宴(春饼宴、驴打滚宴、饸饹宴和烙糕宴),结合地域优势我们开展了制作饸饹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将植物进行二次加工变成美味的食物,拓展了他们对植物多种食法常识的认知,也增加了幼儿对家乡传统美食的认知与了解。

开展种植主题活动,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大自然就是幼儿的活课堂,要在种植主题活动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抓住幼儿遇到问题的契机,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种植主题活动中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一是学会观察,建立观察的习惯。幼儿在开展种植活动时,跟随问题和困惑的产生,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活动,掌握观察的简单方法,如:由外到内观察、由上到下观察等。

二是巧借问题,培养观察的方法。幼儿对种植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探究阶段,教师的教育意识要及时更新,引导幼儿逐渐成为活动的主人,逐渐养成自己的观察方法。

在种植主题活动中提高幼儿操作能力

一是丰富幼儿对工具的认知。在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一些种植需要的工具,大多数工具是幼儿熟悉并使用过的,随着活动课程的丰富和深入,幼儿会接触到更多传统的种植工具,例如,在收割麦子的时候,幼儿会用到“镰刀”,在家长助教的讲解和帮助下,幼儿了解镰刀的使用方法,在收小麦的过程中还尝试使用镰刀来进行收割。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尝试操作,这一过程丰富了幼儿对于工具的认知,提高了自身的操作能力。

二是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旨在发展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活动中,幼儿参与推小车、割麦子、摘豆角、拔萝卜、刨白薯、抱白菜、摘柿子、摘花生、剪韭菜、切柿子等操作,这不仅发展了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动作,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切身感受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且有助于挑食的幼儿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在种植主题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正确解决同伴间不同意见的问题。在种植主题活动开展中,中大班幼儿经常会出现对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争执,有些幼儿出现争吵和生气的情绪反应,我们抓住问题契机,帮助幼儿认识、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通过实践来验证结果的可能性。幼儿在争吵、协商、验证的过程中成长,逐渐学会尊重不同意见,学会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一过程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是引导幼儿采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种植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幼儿采摘果实的方法和选择适宜的工具是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寻求家人帮助和工具书查看等方法来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更能帮助幼儿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是冷静应对突发事件,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开展种植主题活动时,幼儿会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例如:观察的果实突然不见了,播种的时候发现了蚯蚓,小叶子突然出现了小洞等,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为幼儿创造出很多思考的机会,通过采用随机讨论和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遇到突发事情时要冷静思考,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面对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转变了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

开展种植主题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发教师主动思考

一是种植主题活动中引发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思考。参与种植活动研究前,教师更多关注植物外部特征和种植方法方面,对其蕴含的教育价值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事物的特点,由此,我们逐渐拓展种植活动的课程资源。例如,大班幼儿在种植土豆和白薯过程中,发现种植土豆和白薯与种植花生和南瓜不一样,是需要栽秧的,于是幼儿通过一起讨论、询问爸爸妈妈等了解土豆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在观察与记录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兴趣。总之,通过种植主题活动,幼儿的表达、合作、操作等能力都获得了发展。

二是种植主题活动中引发教师对课程意识的思考。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易对其产生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逐渐形成课程意识,生成种植园主题课程内容。“小种子又回来了”“小麦系列观察”“丰收的大白菜”等系列教学案例中,记录幼儿学习、探究、操作、感受、认知的学习过程,形成了我园优质的园本课程和教学案例。

深入研究种植活动,提升教师观察撰写能力

在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有意观察,并科学分析幼儿行为,教育意识得以转变,观察角度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地开展对幼儿活动的深入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学习与培训,帮助教师将实践与理论进行结合,用理论来支撑教师的实践,并利用撰写教学案例来逐渐提高教师归纳、表达的能力。

通过开展种植主题活动,促进园所整体工作的提升

一是转变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态度。通过开展种植研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帮助教师丰富种植相关知识,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发现、感受到种植活动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通过观摩、研讨、实践,积累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有价值的主题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到种植主题活动的研究中,在研究中与幼儿共成长。同时,整理的论文和案例也先后获得市、区级一等奖,增长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自信心,面对教研态度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是拓宽幼儿的视野,助力幼儿能力发展。我园地处农村,但是幼儿的课程离大自然环境却越来越远,研究活动的开展,将大自然还给了幼儿,通过有计划的研究带领幼儿走进探究植物生长的大课堂之中,感受四季带来的变化,在亲身参与中,了解感受植物生长及植物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幼儿多领域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是家长积极参与,转变家长对学习的认识。园所幼儿家长基本都是农民出身,对于幼儿认知发展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他们大多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我们开展种植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起初家长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很少。后来通过家长开放活动和助教活动,让家长了解种植活动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参与活动的家长逐渐增多,效果也越来越好,家长也在活动中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家长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