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与优化对策研究

2024-04-10邢宛飞

商场现代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畜产品影响因素

邢宛飞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经济往来逐渐频繁,而畜产品作为世界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影响着世界贸易格局,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畜产品的对外贸易。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畜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显著降低,畜产品的市场竞爭逐渐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此本文结合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首先从畜产品端综述了出口畜产品质量控制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出口畜产品在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展开分析;最后给出了提升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以期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科学认识中国畜产品的出口数量变化及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优化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畜产品在食物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畜产品已成为全球食物供给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不同,畜产品在供给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全球畜产品食物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之一,从进出口的贸易量来看,其进口份额显著高于出口份额,存在较大的贸易失衡现象。

一、出口畜产品质量控制的特点

1.产品质量难以维持

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周期较长,并且存在易腐败和不易保存的特点,维护的费用较高,在储存以及物流环节里的技术难度较大。新鲜的食用畜产品,在储存几天后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进而导致失去原有的质量水平,致使使用价值降低。在畜产品质量难以被维持的前提下,往往使得生产者在整个供应链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

2.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工业制造品可以依据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以及统一化的生产程序展开定型设计与生产,因此在工业制造领域里,其标准化程度较高。而畜产品的生产需要深度依赖于生产与储存环境、水质、土壤条件以及饲料等硬件资源的协调,相对于工业制造品来说加工与储存的标准化要求更高,同时受制于环境的影响,使得产品质量更加难以被控制。

3.产品质量的隐匿性

畜产品的质量监测具有较强的隐匿性,除了其本身的颜色、外观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外,产品本身的营养品质以及卫生品质信息都无法被直接获取。尽管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能够满足产品质量监控的要求,但是化学分析法的成本较为昂贵,并且还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隐匿性的特点。

二、出口畜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动物疫病防治问题

新冠疫情后,人们更加关注生活中食品与环境空间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空间较为开放,人与畜禽加工与处理在同一空间内。随着对外贸易进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动物产品的流通渠道显著增多,加工后的畜产品出现核酸阳性的案例不在少数,并且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存在极大的“兽–人”“兽–兽”传播的可能。

2.有害残留物问题

随着畜牧业生产加工模式的集约化发展,饲料及添加剂在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降低动物死亡率的基础上,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饲养周期。尽管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了有关于兽药以及添加剂计量的执行标准和管理办法,但是由于跨国贸易中的执行标准以及执行规范的不统一,药物的残留参数统一执行的难度较大。

3.畜禽屠宰和畜产品加工污染问题

畜产品质量控制不仅在饲养过程中受到影响,在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在过关检查的过程中,会对产品屠宰、加工条件以及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标准条件限制,但是由于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分布较为分散,在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二次污染,并且这些参数问题往往是潜在的,产生污染变质问题时往往是到达属地后才开始显现出来。

三、畜产品质量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

1.来自消费者方面的制约

海外消费者在开展畜产品消费时,往往还需要兼顾自身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以及自身饮食习惯,这使得消费习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因此这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产品类型多样化以及产品质量多元性具有较大的挑战。同时在我国畜产品的销售中,多数仍以鲜活产品为主,而多样化的产品保鲜形式会导致产品成本基础价格上涨,进而导致消费末端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无法实现供给升级和收入升级的同步平衡。

2.来自产业发展素质的制约

出口产品在产品硬性条件以及参数要求等方面均较高,因此供给方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管理与产品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我国畜牧业的队伍建设来说,从业者的生产、加工以及贸易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内统一的从业标准很难被建立起来。在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从业者素质技能提升的幅度较为有限,这就间接导致畜牧产业的优化受到制约,不利于从业者以及消费者全产业链的消费升级。

3.来自地方政府经费保障能力的制约

在目前现有的管理模式下,畜禽疫病的防控与保障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政策指导,近年来虽然在政府层面上逐渐加大了政府支付与行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但是供给管理与消费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缺漏与不足。通过本文“出口畜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容分析能够看出,农村基层的防控基础硬件设施与条件仍旧较差,这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来说是较大的管理难点。而从疫病的检测来说,无公害产品的检测费用更高,未来随着出口畜产品质量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政府将会承担越来越重的财政压力。

4.来自科学技术的制约

虽然中国的畜产品出口总量在逐年地提升,但是与之对应的科学储存和保鲜能力也较为有限,出口数量终究会存在瓶颈。尤其是目前产品的出口类型中,活动物以及鲜肉的比例较大,深加工的畜产品品种比例较低,因此生产产品的类型和质量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目前畜产品的出口国家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对其余国家的市场目前仍旧处于开拓阶段,而在产品结构单一和市场流通不利因素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畜产品的出口市场风险显著提升。在缺乏流通机制以及必要科学技术的保障下,产品所配套的金融、运输以及信息社会化服务还有待完善,未来还需要重点从科学技术的转型升级入手,综合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强化核心竞争力。

四、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1.畜产品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中国是畜牧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行业发展取得了长久的进步,其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12—2022年中国畜产品进出口及占全球比重的数据变化如表1所示。

通过表1能够看出,在2012—2022年,中国畜产品出口总额呈递增趋势,而此时世界畜产品总出口额也在上升,但是中国畜产品出口占世界的出口中贡献较小,且11年间徘徊在4%~5%。而中国对世界进口总额却增长显著,中国畜产品进口占世界畜产品出口的比重由7.54%上升到了14.40%,吸收了大量国家的出口。

2.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概念”。而净出口竞争力指数能够表述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2012—2022年我国畜产品对世界出口TC值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22年我国畜产品对世界出口TC值

通过图1的数据分析能够看出,2012—2022年TC值均为负值,出口保持大于进口。其中,2018年TC值最大,为-0.30606,表明该年畜产品在世界有微弱竞争优势。2021年为-0.52025,竞争力上升,虽然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但是整体表现仍为贸易顺差,且逐渐扩大。

3.我国畜产品出口MS指数分析

MS是衡量一国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地位的指标,其计算原理为:

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值;xwj为世界j产品的出口值。

MS的值越大,则表示该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大,与之对应的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强;反之,竞争力越弱。2012—2022年我国畜产品出口MS值及其指数变动趋势如表2所示。

由表2能够看出,中国的畜产品出口相对比世界出口为几乎不增长,数值大小基本处在0附近。而世界畜产品出口在2022年显著上升,这也间接表明了中国的世界畜产品出口MS值过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

五、提升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通过实际的市场调研能够看出,中国的畜产品出口的潜力较为有限,肉制加工畜产品是我国出口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之一,因此在产品结构的优化中,需要深化畜产品技术结构的创新,积极开发安全、营养并具有多元化的产品,综合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不同目标市场需求下,中国产品在目标市场的优势产品也不尽相同,因此还要深度调研好目标市场的需求結构,积极开发出迎合不同消费群体以及不同消费水平的多元化商品,重点突出商品的个性化层次化水平。而对于畜产品需求较大但是支付能力较弱的市场来说,还要注重其价格的定位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量级。

2.坚持质量为第一要义,引导生产主体开展质量认证

积极开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国家认证能够显著提升畜产品的分级质量及评估质量,通过科学化的分级能够实现对产品“优质优价”的定位,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监督机制的形成。对于农产品来说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而对于畜产品来说,还需要深化推行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程)、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和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的认证标识工作,切实提升产品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畜产品优质化、批量化以及均衡化的发展要求。

3.建立畜产品逆向可追溯系统,明确质量主体责任

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更好地保证本国的食品安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维护食品安全的措施,深化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流程监督,保证了食品安全能够溯源。对此我国也应建立起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发现不合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要及时地追溯问题环节和责任,同时将污染源/病原及时地进行追踪,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同时在可追溯系统机制背景下,也显著提升了抗生素以及疾病防疫的透明度,显著强化了消费者的安全感,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增加竞争力。

4.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生产-流通-屠宰-消费”的横向合作,而这其中质量链管理能够显著适应畜产品质量保障的要求,进而为提升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提供解决方案。在畜产品管理的进程中,可以深化QCM(Quality Chain Management,质量链管理)的应用,其以价值信息流、质量信息流为核心数据载体,通过深化控制关键链条节点,实现产品质量管理的协调耦合,进而为质量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全新的工具手段,在搭建好质量链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基础后,能够明确好质量责任的边界,通过“守则”和“问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畜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也提升了产品质量管理效率。

六、结语

传统的畜产品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本身就是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大国,贸易竞争力较强,外加西方国家频繁设置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畜产品流入,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贸易频繁受挫。对此亟须寻找更具潜力、更有发展前景、贸易自由度更大的市场。纵观全世界,未来的畜产品出口中东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随着市场格局的转变,通过深化畜产品的生产质量与管理效率,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畜产品贸易发展,改善我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更好地稳定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1]程惠芳,杨莉.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三元边际效应测度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5):112-115.

[2]翟荣花,张庆萍.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12):103-112.

[3]匡海龙.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解决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20(10):60-61.

[4]2021年国际畜产品市场形势及2022年展望[J].中国畜牧业,2022(4):39-40.

[5]郝娜,朱增勇.2021年11月国外畜产品生产贸易形势[J].中国畜牧业,2021(23):25-27.

[6]郝娜,森巴提,林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畜产品进出口情况[J].兽医导刊,2021(23):4-6+12.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畜产品影响因素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