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4-04-09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嘉钰

广东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操职业技能卫生

文/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嘉钰 卢 琪

国务院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2020年幼儿照护资格证书已被列入第三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甘艳、周寒,2021)。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双证”人才培养,促使课程与证书、课程与岗位对接,实现“课岗证”融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亟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为例,探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意义

(一)课证融合,提升学生实操技能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在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与证书方向一致,以促进就业和适应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将行业新技能、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学中融入考证目标,激发学生考证动力,使更多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取得该证书一定程度上标志高职学生具备幼儿照护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打破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之间的隔阂。

(二)课岗融合,缩小课程与职业岗位差距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走向岗位的高水平实操技能人才,随着幼师岗位的专业化和高素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与岗位能力相对接的实操技能,并且达到熟练化、规范化。另外,教育部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明确加强实践性教学,其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这也要求课程重视实操部分学习,强化学生实训能力。结合“1+X”考证内容,深化培养学生与幼师岗位相匹配的技能,实现“课岗融合”。这既是对课程的巩固,也是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更是“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的重要保障。

(三)课堂思政,在课堂中融入关怀生命、科学保育理念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能活学活用专业知识。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有个体差异的人。因此,在“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备考中,不仅向学生强调操作流程规范,还要树立他们关怀生命、科学保育理念,能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保育方法,不可一味机械地遵循流程,真正落实思政与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现存问题

(一)课程“重知识轻技能”,缺乏理实结合

对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不仅需要理论讲解,更需要教师示范流程、解析要点,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索,建构相关经验,知其然而知所以然,深刻掌握实操技能。课程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卫生保健”“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学前儿童安全与急救”等包含实操部分占比大,技能性强,需要学生在课中、课后进行多次练习,或在各类托幼机构进行教育实训、教育见习中进行实操应用,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但由于课堂空间与时间有限,实训部分无法完全真实模拟情境,甚至部分学校实训室缺乏相关实训设备,导致学生实践学习机会较少,对实操部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无法实现理实结合,脱离岗位能力与要求。在“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考试中,学生可通过电子或纸质资料练习和巩固,但在技能考核备考过程中则欠缺完备的练习环境和充分的实操机会。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但目前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中仍以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授课为主,借助PPT和视频案例进行教学,弱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未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之间形成有效学习回环,不利于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X”证书制度也提倡学生采取基于真实任务情境进行实操,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体验和合作探索过程中,能够重构学前儿童卫生保育知识框架,形成新问题解决策略。

(三)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片面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对学生后续学习起到重要反馈作用。目前课程教学评价通常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开展,仅考查识记的知识点,未能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欠缺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操能力、学习情感态度等多维度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方式较片面。课堂教学应注重“以评促学,注重增值”的综合评价方式,全方位分析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教学实施效果。

三、“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保育工作技能要求,从岗位工作需求出发,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课时需同时兼顾理论与实操教学,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拟采用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已有公认的、比较宽泛的定义是“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的混合”。相较于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2018)。

(一)构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三阶七步”教学模式

依据“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纲,结合现有教材的章节,本课程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为六个模块任务(如图1所示),涵盖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学前儿童身体疾病及预防、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卫生保健、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学前儿童安全与急救、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及环境卫生等知识。以上模块又可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着重提升学生卫生保健职业能力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模块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图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课程模块、考证要求以及幼儿园教师岗位要求,重新建构学生学习框架,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补充、拓展和延伸,突出课程思政,重视幼儿的安全与生命教育,凸显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对接“1+X”幼儿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重新建构学生学习框架。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四方面协同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统整,校内与校外工学结合。根据学生学情及认知过程,构建“三阶七步”教学模式,课前发布微课,自主学习;课中以“任务提出”“初步体验”“理论讲授”“实操应用”“评价提升”五个步骤有层次、有阶梯地实施教学过程;课后教师连接岗位,学生深化拓展。具体教学模式如图2。

图2 “三阶七步”教学模式

(二)基于“三阶七步”教学模式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实施设计

通过“三阶七步”教学模式,“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以任务式开展教学,教学实施需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回环。

课前,教师需深入幼儿园实践,与幼儿园共同研究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及资源,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职教云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内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借助各类课堂平台采集数据,及时收集学生疑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在课堂上着重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

课中,通过“任务提出”“初步体验”“理论讲授”“实操应用”“评价提升”五个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任务提出”:教师创设幼儿园教育情境,丰富学生感性经验,提出任务;“初步体验”: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和教材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模仿操作,尝试归纳操作步骤。“理论讲授”:教师阐述操作原理及相关理论,为学生实施科学、规范实操打下扎实的基础;“实操应用”:教师根据“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标准进行示范,提示要点,解析实操要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实操要点,识别实施保育的有效指标。“评价提升”:同伴操练,互相评价,共同梳理提炼要点,教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一同参与点评、讨论与梳理。

课后,连接岗位,工学结合。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分组任务,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在幼儿园实践中验证课堂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让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分享实践收获与体会,实现课堂的延续性。

(三)基于“三阶七步”教学模式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活动实例

以“模块七 学前儿童的安全与急救”中“任务3 鼻出血的急救处理”为例,挑选“1+X”幼儿照护初级考核中“学习情境幼儿外伤出血等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从素质、认知、能力三方面制定本次教学目标:

1.渗透生命教育,树立幼儿教师健康的生活规则和习惯的意识,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了解幼儿止鼻血的卫生要求,掌握幼儿止鼻血的基本要领。

3.能熟练进行幼儿止鼻血的准确操作,能根据指导要领处理学前儿童鼻出血。具体教学活动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任务3 鼻出血的急救处理” 具体教学活动过程

此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及教育行业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将保育知识与照护技能有机融入课堂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实操能力。未来,还将继续深耕“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关研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猜你喜欢

实操职业技能卫生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卫生与健康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卫生歌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