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六家畈古民居营建特征及地域性材料应用研究

2024-04-08孙晓梅黄成俞璋凌魏曼云

安徽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民居民居建筑材料

孙晓梅,黄成,俞璋凌,魏曼云

(1.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六家畈是目前安徽省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人文地理让其在江淮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民居建筑坍塌被大量改造更新。古民居在满足现代居民对品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民居建筑风貌趋同、地域特色缺失等问题。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需要,本文从六家畈古民居营建特征入手,分析民居营建特征及地域材质特性,为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1 六家畈古民居营建特征

1.1 村落空间肌理

村落空间肌理是反映村落人、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生态组合,通过调研六家畈及周边村落显性现状(表1),得出该村落具备典型巢湖地区特色传统空间特征,表现当地团状集中型空间分布特点。村落的巷道按照地形的变化呈现出网格状的分布,共同构建了村落的骨架结构。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规划布局实现了民居、地形与环境的有机生态整体,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民居建造类型

六家畈主要有两类民居建造类型,即城市化乡村住宅和六家畈传统民居。

①城市化乡村住宅。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村民新建住房大多数都是以2~3 层为主的城市小洋房,通常会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新住宅。由于这些建筑缺乏统一规划,所以导致其多样的建筑风格。

②六家畈传统民居。该居住模式是基于血缘宗亲的传统模式,它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建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当前的实际使用需求,但传统空间特征,如空间格局和院落,依然得以保留和传承其文化属性。传统民居的改造常常是对局部进行更新替换,在本地营建技艺的基础上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用新材料代替旧材料,根据居民生活使用需求进行一定的功能调整。建筑改造活动改变了传统民居废弃坍塌无人居住的状况,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居改造途径。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乡村生活模式的改变,人口的迁移和外出务工使得乡村空巢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少、家庭结构简单。改造的古民居也应该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居住模式的改变,满足居住者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在古民居改造时需要考虑防潮和排水、充足的日照等问题。除此之外,当前六家畈古民居还面临如下三个问题。

①居民自发修缮的民居忽视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居民直接使用新材料对建筑进行修缮,从实用角度出发对房屋表面进行加固,却忽视了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建筑装饰纹样缺失、民居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缺失。

②结构体系保护不当。村落空心化严重,古民居年久失修使得民居建筑材料保温蓄热能力较差。建筑构件出现了老化现象导致建筑结构韧性不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③建筑立面文化缺失。建筑风格趋于单调且差异化不明显,对于传统色彩成因的研究不足,导致了建筑装饰材料呈现出单一和简化的特点,缺乏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1.3 民居的形制特征与结构特点

六家畈处在合肥市南部,历史悠久。当地人群流动性较小,江淮民居文化得以保留与展示。其中以六家畈古民居群为代表的特色地方民居村落保存完好,展示了巢湖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是环巢湖地区历史文化的展示和延续的重要物质载体。下面从形制、结构、装饰三方面分析其特点。

①形制特征。六家畈古民居院落形式主要以天井式、院落式和天井院落组合式为主,院落布局上遵循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建筑体量大小上受传统礼制文化中尊卑有别、前后有序的等级思想,表现为细部装饰上兼具实用性与美化性。江淮民居建筑主要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集中分布在长临河镇和三河古镇地区,整体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状态,建筑具有南北融合、重视防御等特征。

②结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结构主要是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类型,抬梁式主要在官式建筑和北方建筑中出现,南方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使用穿斗式[1]。六家畈古民居以木构架结构承重为主,明间是抬梁式结构,次山和山墙面使用穿斗式结构,木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节点灵活且可逆,起到快速对其拆解、更替、搬运的作用。部分民居建筑受徽州文化影响,吸收了徽州建筑的马头墙等元素。

③装饰元素。细部装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是传统民居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在山墙、屋脊、门窗等部位[2],以雕刻和彩绘装饰为主。在尊重历史真实性、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筑装饰艺术除了起到保护材料的作用之外,也满足人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2 地域性材料应用特点与价值体现

2.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民居建筑材料的选择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六家畈坐落于巢湖北岸,西邻四顶山,呈现出山水交融的依存关系,体现村落与山水环境的融合。同时移民活动也为当地带来建筑文化之间的交流,皖南民居文化、江西“九龙攒珠”和淮军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建筑特色文化。同时基于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六家畈在聚落选址、民居营建方面都体现着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2 充满生机的青砖材料

六家畈古民居建筑群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分为砖、石、木、瓦四种(表2),民居建筑按照材料主要分为纯砖建筑、砖木混合建筑、砖石混合建筑、砖土混合建筑四类。其中纯砖建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砖石混合建筑、砖土混合建筑。六家畈古民居群与村民自建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已成为当地乡村的普遍风貌。青砖是中国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青砖材料分布广泛,可以就地取材。青砖结构具有透气性强、耐磨损等优点,但也有导热性高、不利于隔热保温等问题。青砖一般用作装饰材料,把旧建筑中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并用于构建新建筑表面肌理中,不但可以保持地区整体建筑特色风貌,也利于唤起人们对于旧建筑的共同记忆,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表2 六家畈古民居地域材料及特性

2.3 纯朴厚实的石、木材、瓦片

在六家畈古民居的建造中,通过石、木材及瓦片等材料的表现,彰显了江淮民居浓厚的文化历史。石材用作墙体基础、门体砌筑和地面铺设,坚固牢固;木材用于建造梁、柱,使屋顶减少对墙体自身受力问题;瓦片用作民居建筑屋顶的主要铺设材料之一,重量轻,易施工,是屋顶之上或部分屋脊的重要部分。宋代《营造法式》中“石作是建筑营建的基本工种之一”,到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营建技术逐渐达到成熟阶段[3]。其中石材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许多地方建筑的独特特色,石材的应用特点与价值尤其体现在门楼的建造上[4],展示了石材的性能与属性。石材遵循下大上小的摆放原则,在水平方向采用错缝拼接,而在垂直方向则采用顺丁结合的方式。这种布局方式使外墙与内墙石材交错,使各个方向的负荷由多方向消解。通过石材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有效减轻了墙体的负荷,从而提高了民居建筑的安全性。

基于木材的物理及力学特性,六家畈古民居广泛采用榫卯构件、梁架结构和门窗部件等木材构造,以满足其在传统民居中承重的主要职能。然而,木材作为一种自然建筑材料,其使用寿命有限,但其属于生态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5]。木材的吸水性使室内空间保持干燥,但木材的不耐保存、易燃等缺点使木构架建筑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因为建筑材料功能不适宜再使用,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现存部分将通过修缮和改造的手段进行保护。传统木建筑材料在早期的民居建筑或是现代的建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瓦片是屋顶结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六家畈古民居改造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其具有耐腐蚀等特点,重复的瓦片叠加形成具有层次感的屋顶形态,并具有防雨保护屋面木构件的作用。瓦片在建筑的发展史上创新了越来越多的材料做法。随着建筑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独特的方法将传统材料与新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新的趋势。在传统建筑中缺乏材料原真性的表达,因此在现有材料再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材料本身属性与营建技艺,以形成六家畈古民居中地域性材料的应用研究的重点。

3 合理利用地域性材料的营建策略

3.1 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民居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地域性特点。古民居建筑的立面造型最能体现传统建筑的形制与特征,也是最需传承保护的部分。建筑的功能布局应根据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做出更新和调整,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新技术、新材料改善居住建筑的使用空间,保留传统营造工艺的同时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砖瓦作为传统建筑材料之一,在配料中加入含废砖瓦粒料的复合材料,即木节黏土、硅灰石或石灰中的至少一种胶结料,可以有效地实现废砖瓦的再利用[6],并生产出再生砖、墙板、砌块、地砖等建筑材料,同时又保留了砖瓦的原有特性。这一方法既解决了处理废弃砖瓦的问题,又能节约天然黏土和砂石资源,减少了生产黏土砖所消耗的能源。

在传统民居的保护方面,并不应该一味地修旧如旧,而应采取修旧以用。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了其地域性特点,通过对拆旧材料进行处理再利用,既保留了原始材料的本质特征,又使民居建筑与环境空间达到和谐统一。在保护古民居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对古民居建筑材料更替的建议,以提高现代乡村民居应用价值,从而推动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3.2 结构体系保护修缮

六家畈古民居采用多种木构架混合结构,山墙面采用穿斗式结构,内部则采用抬梁式结构。其所处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在运输过程中更为轻巧,节能效果显著。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柱、梁、檩是木材,因此需着重对其进行防腐、防火处理。通过保留原有的砖石结构体系,六家畈古民居实现了结构的延续使用。同时,在损毁的构件上进行了木结构和砖墙的替换,以恢复建筑的完整性。此外,在必要的部位引入钢架结构,与木构架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留木结构、青砖墙等,空间秩序得到强化,在改造中重新认识到传统民居的价值,并得到新旧结合的启发,找到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连接的路径[7]。

当前的村镇住宅在形式和材质等方面与传统古民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建筑风貌的不同。地域特有的传统材料在其物理性质和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提取传统立面材料的人文属性是建筑材料对社会人文背景的分析和总结。在对古民居建筑外墙进行重新修缮时,可以采用旧石材进行立面装饰,同时增强结构的稳固性。选择传统的青砖和青瓦作为替代品,以取代现有的彩钢屋面和砖砌围墙,并使用白面抹灰处理外立面,以替代瓷砖饰面。深色的青瓦和白色的墙面形成强烈的色调构图关系,遵循环巢湖地区淳朴自然的色调基础。

4 结语

六家畈古民居的营建特征是民居对环境选择的结果,深入挖掘其地域性材料的应用对巢湖地区民居建筑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传统民居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通过对六家畈古民居的营建特征和地域性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探索了环巢湖地区传统民居的立面特征。重视地域性材料特征的要素,在功能上传统民居以本地人口家庭和产业结构为基础,沿袭六家畈的传统空间布局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重视地域传统风貌的延续,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结合六家畈的营建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风貌。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挖掘传统民居营建的特点,继承和弘扬六家畈优秀的地域材料应用智慧,以延续村落的历史文脉。

猜你喜欢

古民居民居建筑材料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民居智库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奇趣民居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