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的临床实习教学应用

2024-04-08李炯李午丽赵春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多学科临床实习一站式

李炯 李午丽 赵春晖

[摘 要] 在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下,探讨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在临床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析学生在临床综合能力、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知识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改变。结合“以提升临床能力为导向的互联网+模块教学法”及“标准化病人的教学考核模式”,强化了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奠定了学生成为具有职业胜任能力口腔医师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实习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为优化临床实习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MDT;一站式;多学科;综合科;临床实习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提升临床能力为导向的互联网+模块教学法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jyxm0880);2020年度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科建设项目“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的临床本科生实习教学探索”(2020kqjx01);2022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口腔医学专业临床教学案例库的建设”(2022zyxwjxalk051)

[作者简介] 李炯(1981—),女,安徽凤台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口腔预防医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李午丽(1983—),女,安徽桐城人,博士,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口腔内科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赵春晖(1972—),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学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145-04[收稿日期] 2022-11-24

在我国,口腔疾病属于高发性病种之一,人们受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口腔疾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提升全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关键在于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学会分析临床问题,解决患者病痛,是实习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后,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1]。口腔医学是个多学科的专业,口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各个学科交叉密不可分。针对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必须通过口腔多个学科科学协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实习生培养过程中,强调多学科交叉及联合治疗理念尤为重要。同时,伴随着知识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改变,涌现出大量的新药物、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临床学生的诊疗能力需要其不断开阔视野,掌握新的知识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科研能力,均需要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2]。

MDT理念强调的是“一站式”多学科诊治,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及應用。自MDT理念应用到医学生教学培养后,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改善了局限性的专科化教学,同时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了医学人文精神[3]。目前MDT理念已应用于肿瘤学临床带教[4]、消化科临床带教[5]、内科见习[2]、血液系统疾病[6]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题利用口腔综合科是多学科交叉较多的临床科室的优势,通过采用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口腔本科生轮转期间的实习效率,探索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

通过对典型病例(单一病种—双病种—多病种)的逐渐认识,最终实现以教师为主的MDT典型病例的引导,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病例分析以充分体现MDT理念的实例入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际诊疗过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模式,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

(二)临床实践

以学生为主的MDT病例每日总结与分析。学生跟随带教教师完成门诊工作后,带教教师和实习生共同总结当日病例,重点讨论能反映MDT理念的多学科诊疗病例。带教教师引导学生叙述MDT诊治思路及操作过程,探讨其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带教教师指出诊疗病例的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深层学习

MDT序列治疗每周讲座,即围绕MDT理念,每周安排带教教师举办讲座。根据其擅长领域介绍前沿技术及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如何进行疾病的序列治疗。引导学生建立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思维,依据患者病情,优化医疗资源,简化就医流程,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患者健康利益最大化。

(四)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本科生临床实习培养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通过建立“MOOC+微课”、微信课堂、腾讯课堂等“互联网+”混合教学的支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共享学习经验,提高思维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带教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通过现代信息化方式收集实习内容的相关知识,学习新的诊疗方法、治疗手段及科学研究,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出科考核

建立MDT多学科病例汇报+临床技能考核的考核制度。病例要求跨学科,至少包含2个及以上学科的联合治疗。通过病例汇报,可以培养实习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病例选择、病史采集、信息收集、病例总结及专业图像和PPT制作的能力。临床技能方面,着重考核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每名实习生在出科临床技能考试中,选取本科室经过培训的在读研究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在出科考核中,检测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做出诊断并制订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观察实习生在考核中的沟通技巧、病历书写规范及应变能力等,带教教师给予点评和提高意见,积极引导实习生树立口腔医生的职业感和责任心。学生在完成考核项目要求的诊疗、病历书写等内容后,由非带教医师打分。

二、评价方法

(一)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评分

通过学生提交的出科MDT多学科病例汇报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评价指标为病例选择、病史采集、病例分析、治疗原则和方案设计、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相关知识和新进展等。通过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实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主要评价指标为沟通技巧、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辅助检查、诊疗操作及病历书写等。

(二)问卷调查

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等方面让学生自评对教学法的满意程度。

三、结果

MDT理念下“一站式”多学科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本科生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充分提高了学生对多学科交叉病例的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均有所提高。

四、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教育基本上遵循前4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专业课理论学习过程中,专科教师带教的知识结构往往围绕某一个学科知识,缺乏疾病相关学科之间的学术交叉,导致学生对疾病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传统临床各科的教学带教方式是以专科进行划分的,这就导致在专科带教过程中出现学科之间的知识结构壁垒鲜明,使得不同专业之间产生了交叉空白,不利于口腔医学生临床思维技能的培养。口腔临床患者的疾病又常是复杂的,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理论向临床转化的能力,呈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4]。

以往的教学模式,诸如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以授课为导向的LBL教学法、以案例为导向的CBL教学法,虽然都是以学术为主导,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并没有避免学生的思维缺陷,不利于学生对口腔患者诊疗方案的选择。口腔学科发展迅速,集口腔多学科诊疗,继续教育和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一站式”多学科教学符合现代发展需求。

口腔综合科是临床多学科交叉比较多的临床科室,在培养本科生实习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的优势。本研究在教学定位上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在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各个模块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的,在理论授课中穿插讲授临床实践的要点,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病例展示、临床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临床实习内容不再单一地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对同一疾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领悟,帮助医学生逐步建立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思维。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某一方向进行专科学习,进而避免杂而不精、博而不纯的情况出现[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7]“互联网+”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中,作为新形势之一的“互联网+”医疗也逐渐趋于完善。通过医学三维图像、医学生物力学建模仿真技术及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技术,实现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使抽象理论知识更为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多元化开放性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本课题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改变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领域。互联网能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交流性强等特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带教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学方式从以往的“授”转变为“导”。除此之外,学习领域也扩展到了临床科室以外的区域。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共享网络资源和学习经验,优化教学质量。总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通过在综合科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的临床实习,培养强化了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奠定了其成为具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口腔医师的基础。

在学生考核中,我们还尝试运用标准化病人提高了教学效率。SP的概念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提出的,起初用于神经内科疾病的教学,之后大多数高校在临床教学和评估过程中使用了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是经过培训后的正常人或患者,能准确表现疾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已有研究表明标准化病人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已在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学科中取得较大成就。从研究结果看,选择在读研究生作为SP,培训投入少、周期短、不受时间限制,其医学背景能使其更好地模拟各种症状、体征,也是其自身专业课提高的途径。SP提高了医学生问诊及查体的技能水平。SP能够加深医学生对所模仿疾病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临床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作为医生接触病人时的自信心。同时,缓解了医学生扩招而导致的教学资源匮乏,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隐私权日益增强等导致的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的矛盾。不能忽略的是,真正的患者不會完全具备书上的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叙述病史不全面,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对待医师的态度也千差万别,真正的临床环境并不会像演示的一样平和,需要医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MDT理念下以“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结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考核模式能极大提高实习期间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进一步推动实习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但该模式想要普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过程中发现,轮转到我科的学生基础不一致,可能要给出不同的带教方案;标准化病人的扮演者可以扩大到患者和教师,以增加评估者的功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医患关系;带教教师临床任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实现教学相长,仍待进一步探索;学生从接受知识的惯性思维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需要时间去适应。但相信,经过不断的完善与探索,该模式的优势一定会被认可,为口腔医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章斌,郑雪松,时权,等.口腔正畸教学中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的培养[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6):146-148.

[2]雷娟,欧冰,曾宽,等.基于MDT的多学科联合带教在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5):63-65.

[3]肖志杰,张贺,王玮,等.MDT模式下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12(39):1793-1795.

[4]关徐涛,徐江雁,徐立然,等.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肿瘤学临床带教中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2):3-6.

[5]曾晓清,李蕾,李锋,等.基于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9,3(2):135-138.

[6]康欣欣.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在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6):6884-6886.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0-3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8]程丽佳,刘志萍,钟灵允.“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临床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6):171-174.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Undergraduate Practice Teaching Aiming at “One-stop”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 the MDT Concept

LI Jiong, LI Wu-li, ZHAO Chun-hui

(College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stomatology talents,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undergraduate internship teaching with the goal of “one-stop”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 the MDT concept is discuss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learning interest, 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et+module teaching method oriented by improving clinical ability” and the “standardized patients teaching assessment mode”, it has strengthened the interns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obilized their enthusiasm for active learning,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becoming a stomatologist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urther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s to clinicians, and provided new ideas for optimiz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effect.

Key words: MDT; one-stop; multidisciplinary; general dentistry; clinical practice

猜你喜欢

多学科临床实习一站式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促进兽医药理学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验中心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多学科的应用型“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