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

2024-04-03陈春怡肖菊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陈春怡 肖菊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英语改革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当前,如何评价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尝试厘清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与特征,梳理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表现,其目的是将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素养发展进行联动,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活动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接触英语国家文化,逐渐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识、英语语言思维模式等。在教学前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考量,判断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评价是指教师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收集体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证据,作出教学反馈并改进教学。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特征

1.聚焦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的是让学生能在不同语境中进行阅读理解和表达沟通,形成在不同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应聚焦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习得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将能力的提升转化为素养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英语核心素养时,必须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参考。

2.聚焦学生的动态发展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学习规律以及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时,要聚焦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遇到的困惑,了解学生在英语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整体状况。教师要基于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时作出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3.聚焦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英语核心素养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其评价要聚焦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落实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第一,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学生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用英语进行表达与沟通的能力。第二,评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形成的态度等。第三,评价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生成情况,包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英语思维方式。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领域,并对每一领域的目标进行了细分。布鲁姆对认知领域的目标进行了由低到高的划分,是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指引。克拉斯沃尔等人按照等级层次将情感目标组成一个“连续体”,各目标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为英语核心素养评价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框架,有助于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分层,使评价更具操作性和精确性。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只描述了学习者的外在表现,不能刻画学习者的内在品质;只指向学习的结果,没有刻画学习的过程,显然难以体现学习的全部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达成情况时,教师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形成结果的过程,以此构建完整的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二)SOLO分类理论

SOLO分类理论由比格斯团队提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 意为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结构。它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和学习结果来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格斯把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并阐释了各层次的具体表现。同时根据学生的多方面特征,将学生的回答与各层次对应起来,反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判断不仅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也反映学生内化、联系、组织知识的水平。因此,从SOLO分类理论的视角出发,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评价要设计进阶的指标,体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反映学生处理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

构建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时,要深入领悟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本质及价值追求;多维细化并构建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用评价类型,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注重评价反馈,提高评价时效。

1.深入领悟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本质及价值追求

充分了解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培养目标的首要前提。《课程标准》提供了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根本依据,即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本质内涵和具体表现。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是引导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2.多维细化并构建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是多维的,主要包含评价“双基”层面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层面的英语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层面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简单明晰的表述来检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多维细化并构建操作性强、科学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核心素养评价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3.合理选用评价类型,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评价是多维度的,不能将评价目光局限于分数,而要关注人的发展。在评价类型上,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结果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意义;在评价主体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等主体的积极性,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形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英语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形式,如书面测验、活动报告、档案记录、项目化作品等。

4.注重评价反馈,提高评价时效

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供针对性强的描述性评价结果和及时、准确的反馈。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进行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关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仅由教师提供,还由参与评价全过程的学生、家长、其他人员等评价主体提供,旨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反馈。对学生而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报告,使学生了解自身的英语语言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等与核心素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对教师而言,及时而有效的反馈能够促进自身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1.选择合理的核心素养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的立意由学科立场转向了教育立场,教学关注点由内容转向了人的发展。核心素养渗透到了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评价也在内。笔者选取了三种评价方式用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一,纸笔测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编制标准化试题,学生按照题意完成测验。常见的英语试题有选择题、填空题、书面表达等。教师能快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情况,如对单词、句型等的掌握程度。第二,活动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各种主题的英语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是英语辩论赛、英语小剧场等课外活动。活动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结构如学习策略、学习思想、科学探究能力等作出评价。第三,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搜集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如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习惯等。

2.明确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及其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对于英语学科目标的描述已由语言能力转为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认知因素应渗透到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的划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构建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量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总体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划分多项二级指标。语言能力指的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文化意识指的是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反观本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的思维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指的是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等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目标要求构建的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3.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

进行英语核心素养评价时,应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具有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时,应基于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布置分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以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Meet my family!中的Part A 为例,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评价如表2所示。

表2

总体而言,《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评价聚焦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动态、综合的发展。教师应在了解英语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使评价高效落实。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