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戏剧课程开发的意义、架构与实施
——以浙江省乐清市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为例

2024-04-03胡海燕黄培鸥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范式戏剧育人

□胡海燕 黄培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设置,提出在一至七年级课程中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将“在教师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短剧”作为学生的表达性技能之一,将“与同伴一起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学习英语”列入学业质量标准,还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强调课程的育人导向。

教育戏剧是指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运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载体。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让学习者亲身参与,从中感悟知识的意蕴,创造价值。最早将戏剧融入教学的是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他提出了“实践中学”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两个教育理念。1997年,我国剧作家李婴宁在《英国的戏剧教育和剧场教育》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教育戏剧”这一概念。教育戏剧通过“即兴—呈现—知识表达—反馈”的系统过程,在语言学习和戏剧表演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获得在智力水平、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提升,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手段之一。可以说,教育戏剧的意义与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具有共通之处。

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主动重构教学与教研内容和方式。对近几年区域内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导致英语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的理念及目标

(一)课程理念

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的理念蕴含在“Stage”一词中,其中的每一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内容: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构建戏剧教学素养课堂;以教师学时培训(Teacher training program-based)为平台;以课题联盟(Associated researching team)的模式开展区域实践研究;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Evaluation-oriented),最终达成育人目标(Goal-achieved)。

(二)课程目标

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旨在基于英语学科立场,立足《课程标准》,融合教育戏剧的理念与教学范式,通过研、训、赛等方式,优化、创新课程开发与区域实践的路径,并通过戏剧课程的多维联动实施,将课程、教学、评价及师生发展等融为一体,探索以育人为导向的“未来课堂”样态,为小学英语戏剧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构建合理有效的小学英语戏剧课程体系及实践模式,进一步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二、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开发的意义

英语戏剧课程融语言学习、表演和情感交流于一体,以人为本,包含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动剧本以及开放自主的表演方式。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以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勇敢表达自我,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学生通过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之于教师成长的价值,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课堂表现力、教学创造力和个人专业水平。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常规的教学习惯,克服职业倦怠,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和教师拓宽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并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未来课堂”样态,为区域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为师生探索课程资源发挥引领作用。

三、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落实核心素养

在开发英语戏剧课程的过程中,要打破以往从童话故事中拓展戏剧活动的单一途径,将视野向多领域延伸,提炼主题意义,构建多样态的戏剧课堂。具体而言,可开发“1+X”课程群,即学科延展课程、“主题+”联读戏剧课程、校本戏剧拓展课程和Growth 课程四大英语戏剧课程,初步建构育人导向的英语戏剧课程体系,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各学校积极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与教育戏剧融合的方法与策略。在“主题+”联读戏剧课程实践中,乐清市白象镇第一小学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主题联读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课程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基于主题的戏剧项目化学习实践中,乐清市建设路小学以“如何完成一次英语戏剧汇演?”为驱动性问题,融合多门学科,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了英语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课程内容涵盖英语诗歌的品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戏剧与STEAM 课程的融合等。这些学校从理念、内容、路径等方面出发,对原有的戏剧课程群进行了优化和迭代,形成了更加丰富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采用多元策略,优化实施路径

1.以演促学,构建多样态英语戏剧课堂

英语戏剧课程的展演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参与和积极投入为基础。因此,英语戏剧课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设计赏、析、编、演、评等活动,以生为本,探索多模态的教学范式(如图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师生按照“剧本创编—演员选择—角色解读—剧本演绎—剧目评价”这一路径开展英语戏剧活动。经过学习和交流后,学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演绎故事,教师也在多重身份的切换中获得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实践中,教师运用“空间行走”“良心巷”“即兴创作”等策略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实现与文本的深度互动。

图1

(1)“空间行走”引领快速入境

学生沉浸在教师构建的时空里,按教师的描述自由地运用身体演绎画面,让课堂更有活力。此项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英语戏剧The King of the Jungle教学片段为例,具体如下。

T:Close your eyes.Listen!What do you hear?

S: There are some birds. There is a river. There are some bees on the flowers.

T:Open your eyes. Wow! We are in a forest.What do you see?

S:There is a blue bird in the tree.There is a river here.

教师采用教育戏剧“空间行走”范式,让学生快速融入故事情境。

(2)“良心巷”助推情节发展

教师基于语篇情境,使用“良心巷”这一范式,让学生站在对立面,给戏剧中的主人公提供建议,并阐述理由。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有逻辑性和思想性。以英语戏剧Pinocchio的教学片段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

(3)“即兴创作”实现综合运用

英语戏剧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Read and act 的学习活动,使用“即兴创作”范式引导学生投入活动。以PEP《英语》(新起点)三年级下册Unit 3 After School Activities 中的Let’s spell 教学片段为例,学生选用包含字母“o”的单词创编故事,并用戏剧范式展现人物的特征,最后将故事片段表演出来。学生创编的故事如图2所示。

图2

T: It’s so great to get a gift. Look! What does Tom still have?

S:Tom still has a rope and a pole.

T:Will Tom give them back to Fox and Ox?

S:Yes,he will.

T: Please choose Scene A or Scene B to read and act. What are the gifts? Here is the word bank for you!And don’t forget the checklist.

在Growth Stage英语戏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内利用戏剧范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课外以拓展课的形式实施课程,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双线并进,构建多样态的戏剧教学课堂。

2.课题联盟,打通各学校研学边界

Growth Stage 英语课题联盟致力于戏剧课程的开发与渗透、教学范式的研发与创新、学习样态的建设与转型、学习评价的实施与变革,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子课题联盟校和子课题成员构建了层级化的“1+N”研训共同体,如图3所示。

图3

各子课题联盟校立足课题,开展区域联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戏剧教材。以农村学校智仁乡寄宿小学为例,教师结合山区学校的特色,构建了乡村教研共同体,开发了“田园英语剧场”校本课程,在融合与创新中构建了适合农村学生的戏剧课程,具体如图4所示。在解读校本戏剧教材的基础上,课程开发团队进一步创设优质剧本,形成剧本集,供区域教师参考和使用。

图4

3.多元评价,搭建多方位成长舞台

在英语戏剧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教师应根据育人目标制定评价量表,确定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和成长的机会。

(1)开展多维度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在英语戏剧课上,教师用教学清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及时、直观、有效的评价。每课结束后,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互评。每个学生从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表演的生动性和创意性,以及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和服装、道具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如表2所示。

表2

每次展演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包括表现能力、舞台效果、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倾听能力等方面,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喜欢的剧本,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完成海报设计、舞台搭建、道具制作、观众邀请、剧目展演等任务。教师可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

(2)举办学科风采大赛,实现以赛促评

为使教学成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外的转化,区域举办了小学英语学科的风采大赛,优秀的作品将在公众号上进行展示。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研、训、学一体化,提升研训实效

借助学时培训的平台,各试点校共研共享,推动区域教研发展,形成了研、训、学一体化的教师培训范式。学时培训围绕“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主题进行。内容包括戏剧课程理论、戏剧课程开发、戏剧课程实践等。

教师在“理论引领—专题研讨—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培训模式下,学习有关核心素养及小学英语戏剧课程的理论知识,研讨课程的实施策略,分享课程的开发经验,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研、训、学结合的形式既促进了区域课题项目规范有效的实施,也促进了学校英语校本课程的有序开发,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实践证明,Growth Stage 英语戏剧课程重视学生的深度参与和体验,不仅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换,也推动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地。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课程的开发意识,提高了专业素养。总体而言,英语戏剧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种创生共长的教学新样态,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英语戏剧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了研训的路径,为区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范式戏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有趣的戏剧课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