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2024-04-02廖凌悦

天津教育·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容探究传统

廖凌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借助英语知识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做到中西结合,实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英文的角度认知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知识滋养自身,实现英语学习水平的不断进步。

一、在课前导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主动认真进行自主学习为基础,才能确保教师的讲解和教授是有效的,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主动了解新知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了解传统文化的任务,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做到主动学习、自主了解,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认知。

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中的“1. Welcome to China!”教学为例,在Section A的学习中,学生应实现对以下知识内容的掌握:第一,学习理解good,morning,welcome,China等用于问候的词汇;第二,正确运用问候句型,Welcome to China!Thank you.并应用于实践中;第三,迁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文化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基于此,学生需要根据上述进行课前预习,除了要重点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外,最重要的是有效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可以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搜集和查询知识。基于此,在预习新知识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关于朋友、欢迎他人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比说,在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时,我们会报以欢迎的态度,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It is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的思想。此外,在与客人见面时,现下采用的方式是握手、拥抱等方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Hold fist salute”(抱拳礼)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对此,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这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重要帮助。

因此,在课前预习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应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以预习内容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借助预习提前了解英语新学课程、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分享文化故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前教学中,除了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外,教师也需要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分享。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中的“3. How old are you?”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学会运用与年龄相关的词汇,如twelve,year,old,class,fourteen,fifteen等;能够运用年龄、年级和班级等个人信息进行基本对话交流;在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年龄的知识,如女子及笄、男子束发、弱冠等。基于此,教师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先借助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再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在分享文化故事时,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英文化处理,如介绍及笄与弱冠时,教师可以分享这面这段话:“In ancient times,when girls reached the age of 15,they were required to use bamboo to wear their hair up,indicating the age of marriage,while men were required to put their hair into a bun shape at the age of 20 to signify adulthood.”清楚地介绍中国古代男子与女子关于成年与成婚的小故事。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在学习英语知识,也是在用英語的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关联,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因此,教师应运用好课前引导,找到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对其进行故事化处理,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课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一)设置文化类问题,引导学生认知传统文化

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与学习。设置问题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还可以让教学内容更有逻辑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渗透在传统文化知识时,教师也应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认知传统文化。

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Looking Different”中的“1. I have a small nose.”教学为例,在学习section B 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外貌描述类词汇guess,small,nose,big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have/has相关的句型进行对话交流。对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融入课堂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实现两者的结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首先,教师分享传统文化中关于外貌描写的词汇,如秀色可餐、风华绝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并设置思考问题“如何应用英语知识描写上述词汇?”如,秀色可餐是指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like the beauty of nature.其次,引导学生掌握上述成语的英文表达,让学生将上述词汇融合在对话练习中,并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思考问题,如“如何运用上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指中国古代哪些人物?”

因此,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文化类问题,以此推动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的关联学习。

(二)组织合作式学习,促进学生探究传统文化

在英语学习,合作學习法的运用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内容以合作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做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同。此外,让学生用英语的方式探究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3“Getting Together”中的“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根据播放的听力材料学习相应的食品饮料的英语表达,并学会询问相关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茶文化等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与中国八大菜系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首先,学生在探究中需要知晓八大菜系有什么,包括有Shandong cuisine,Sichuan cuisine, Guangdong cuisine,Jiangsu cuisine,Fujian cuisine, Zhejiang cuisine,Hunan cuisine,Hui cuisine,且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特色代表菜。其次,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深入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同菜系的代表菜有什么,如川菜的代表菜是“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辣子鸡丁)”、鲁菜的代表菜是“Sweet and sour carp(糖醋鲤鱼)”等。同时,在学习中还涉及了饮料的表达,对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关于了解茶文化的探究内容,使其借助探究进一步实现对茶文化的深层认知。

因此,在合作探究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渗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多样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让学生学会了用英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在课后复习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一)借助总结,串联文化知识

在课后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串联,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认知。借助总结的形式进行复习,学生除了可以串联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可以养成及时总结所学知识的习惯,以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Having Fun”中的“1. What can I do for you?”教学为例,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用餐常见句型,如—What can I do for you?/May I help you?—I want.../Id like...以及学会运用句型征询意见、表达喜好、询问价格等。基于此,在完成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后,学生需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特别是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做到充分认知与理解。比如,在表达意见或征询意见的过程中会涉及礼貌或礼仪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的内容,像“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等。而且,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必须做到有礼貌、懂礼仪,充分尊重对方,这样对方才能做到坦诚交流。

因此,在串联文化知识时,学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运用在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素养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练习,加深文化认知

在课堂中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练习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在练习中做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认知。因此,借助练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提高学生认知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也能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以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中的“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教学为例,在学习Section C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应达成以下学习目标:记忆和运用词汇umbrella,sunglasses,shorts,raincoat等讨论天气时常用词汇;比较并分析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天气的不同;讨论英美国家喜欢谈论天气的习惯并探究其原因。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节气的知识内容,如二十四节气以及节气变化会出现的天气状况。这样,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气候以及独有的节气文化,如夏季有节气Start of Summer(立夏)、small Full(小满)、Grain in Ear(芒种)、Summer solstice(夏至)、Minor Heat(小暑)、Major Heat(大暑)。一旦过完这些节气,便意味着夏天要过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以中国特有的节气知识为对话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中国和英美等国家间不同的天气为对话内容进行练习,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

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对关联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有效掌握,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认知,取得英语学习的进步。

四、结语

综上,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学习了解的机会,使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得到高效结合,让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在英语课堂中生根发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建议可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可以覆盖每一个教学阶段,让学生可以在不同学习阶段认识到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猜你喜欢

内容探究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