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

2024-04-02周苗苗

天津教育·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育新课标

周苗苗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逐渐得到更多关注,与此同时,各学段和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自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并推广后,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对此,教师更需要站在新课改视角,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以音乐课程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实际上,新课标与新课改将教育的核心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强调的是对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是一门寄托听觉感官的艺术,能为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做好音乐的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一、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特征

跨学科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整合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模式下的单学科教学相对,强调的是打破学科界限,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于核心学科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与现阶段社会所追求的高素质、全方位、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也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助力。跨学科本身指的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中各学科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沟通是跨学科教学最大的特点。综合小学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与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小学音乐课程的跨学科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一)以音乐学科为核心

现阶段所说的跨学科教学更多指向的还是以本学科为核心,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或融合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因此以音乐学科为核心就是当前阶段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追求。虽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但是以驱动性问题为主要学习任务的音乐跨学科教学有着更宽泛和深入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跨学科理念下进行的学习行为与参与的学习活动中贯穿着多种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包含音乐知识积累、音乐技能锻炼和音乐艺术实践,而这些培养和锻炼不仅能够增加学生有关音乐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以美育融合为导向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审美。实际上,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推行跨学科教学的一大追求就是发挥美育应有的价值,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完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因此,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又一特征是以美育融合为导向。教师设计所有以探索为目标的驱动性任务时,都应当注重融合美育与其他素质教育,创建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在现代化教育模式下,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是支撑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更有效的跨学科学习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阶段小学音乐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支持,包括入项、探索、实践和出项在内的一系列跨学科主题项目实践活动更是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绽放光芒。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不僅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多种方向上的选择,更为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使教师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提炼中花费更少的时间,同时收获更好的效果,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就成了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特征之一。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方向

与专项学科教学活动不同,以“跨学科”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从认知、技能、情谊、元认知这四个维度进行设计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总结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路径,而在实际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音乐隶属于美育的这一知识特征,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核心要求出发,基于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目标,在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综合近年来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来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主要指向的是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生活教育这三个方向。

(一)与艺术教育融合

在跨学科的教学理念下,音乐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主要从美术和表演这两个维度出发,其中美术主要是以色彩和结构为载体来传达艺术之美,表演则是以配合和演绎为武器来传达艺术之美。而综合音乐、美术与表演这三种艺术形式又不难发现,在感官上音乐强调的是听觉,美术强调的是视觉,而包含舞蹈在内的表演则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因而音乐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实际上就是多种不同感官的融合,以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方向,遵循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美育认知规律,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际提升提供助力。

(二)与文化教育融合

以音乐为核心的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实际上可以从语言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三个层面入手,而文化教育本身就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二者之间的融合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其中,与语言文化教育的融合对应的是语文学科,而语言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则主要包含在歌词大意和内涵中,与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融合更具有宽泛性,通常不单指某个具体的学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学科能够完整包含并体现这两个元素,因而音乐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实际上围绕的就是文化品质这一核心。

(三)与生活教育融合

生活教育实际上是新课标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现实生活为核心,主张在教育活动中完成对学生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掌握适应社会以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包括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生态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音乐本身的形式和主题是多变的,且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跨学科理念下音乐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同时由于生活教育的落实依托于实践,教师在推动音乐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时便要着重关注学生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意识。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

音乐是美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美育实际上就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单一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对学生以听觉感官为主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美育教育本身的教学追求主要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等,新课标与新课改追求的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五育”之间的融合,而这也与跨学科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以音乐和语文、美术、体育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为例,语文是一门具备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下更多指向的是智育,即知识教育;美术则是一门以视觉感官为主要接收感官的艺术类学科,与音乐学科同属于美育的主要载体;体育学科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课程组成中大部分都是各种户外体育运动,小部分是有关各种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在素质教育体系下指向的就是体育。

(一)“音乐+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虽然在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但思考后不难发现二者在更深层面的联系,一方面,语文学科中存在着可用于演奏的乐府诗,现在很多音乐创作人在创作歌曲时也会借用一些优秀的古诗词;另一方面,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创作一副优秀歌词的步骤在某种程度上与写作一首优秀诗词的步骤相同,都是对一个字或一个词的反复斟酌,而对这些字、词、句背后内涵的分析也可算作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一部分,对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同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古韵新声》就十分适合用于开展“音乐+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本单元包含两首需要演唱的歌曲《梅花》和《静夜思》,两首只用于欣赏的乐曲《梅花三弄》和《渔舟唱晚》,还有一个以“古诗词朗诵演唱会”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其中《梅花》和《静夜思》两首歌曲的歌词就分别取材于王安石的《梅花》和李白的《静夜思》。而在“音乐+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音律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演唱或朗读来感悟诗词中饱满的情感,让诗词的意境能够透过音乐和听觉感染每一个学生,或者在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辅以相对应古诗词的介绍,帮助其在脑海中建立更直观的音乐具象,让学生对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内涵拥有更准确的认知,如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渔舟唱晚”这一景象的详解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音乐+美术”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对语文学科来说更为浅显,也更为紧密,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要更加直观,因而音乐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被框定在听觉层面,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也大都被框定在视觉层面,从这一角度入手,“音乐+美术”跨学科教学设计就需要更加注重听觉感官与视觉感官的联合,即借音乐来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或借美术来再现音乐情境。

以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中的歌曲《盧沟谣》为例,从单元主题就不难看出这首歌背后必定蕴含着一些故事,而作者创作这首歌的灵感也的确源于对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深思。基于此,教师可以先从歌词入手来推动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歌词以更简单、贴切的语言讲述了卢沟桥的战火与意志,反复强调的“水清清 月圆圆”更是在用浅显的语言描绘卢沟桥夜晚的风景,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首歌的同时创作一幅以卢沟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描绘歌曲中提到的桥、水、月,而这种将听觉感官与视觉感官结合起来的教学更能帮助学生感悟歌曲本身蕴含的形式美、艺术美和意境美,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三)“音乐+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从学科视角出发,跨学科教学强调的是知识间的横向交融;从学生视角出发,跨学科教学需要完成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跨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本质上就是“美育+体育”的综合性教育,综合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教师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舞蹈或武术与音乐的融合入手。

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功夫》的教学为例,本单元选取了一些与武术相关的音乐作品,其中《中国功夫》和《男儿当自强》都是只依靠听觉就能振奋人心的歌曲,常被用作各种武术表演配乐,而教师在开展“音乐+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时就可以从这一视角入手,将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武术动作。与枯燥、单一的武术训练不同,音乐的加持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而武术动作的加持也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别样的感受,可以说“音乐+体育”的跨学科融合为音乐元素赋予了更鲜明的体育特征,在丰富学生音乐感受的同时,让学生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能够达成同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身体素质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跨学科教学就是新课标与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有能力站在整体视角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未来多维度、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小学音乐学科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需要从美育视角出发,综合素质教育下“五育”融合理念来设计和开展,具体可以是整合小学音乐教材,并从中寻找其他学科教育或其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也可以是综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知识,在碰撞中寻找交汇点,构建包含多学科知识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在发展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可以借由实践中的思考和锻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且具有高尚情操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育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