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花样年华》的艺术特征

2024-04-02柏书涵

艺术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节人物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柏书涵(1997-),男,辽宁沈阳人,博士,从事戏剧与影视研究。

摘 要:《花样年华》是王家卫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巅峰之作,获奖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在华语电影圈里无人能及。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入探讨了人性、爱情和生活的主题,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花样年华》整部电影以诗情画意的手法展现了上海的繁华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由范烟桥作词,陈歌辛作曲《花样的年华》配合影片的情节和氛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分析鉴赏电影《花样年华》的艺术特征对类似电影的拍摄以及艺术作品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花样年华》;艺术特征;情节;人物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2-00-03

《花样年华》是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经典作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文坛和影坛,它曾被无数次地搬上银幕,成为影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影片改编自刘以鬯的小说作品《对倒》,主要讲述了一个香港普通家庭主妇苏丽珍和丈夫在上海过着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丈夫在香港工作,她则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突然离世后,苏丽珍感到孤独寂寞,于是开始和邻居周慕云之间产生感情。而邻居周慕云和苏丽珍都有自己的伴侣和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感情,并因此而产生了一些情感上的纠葛。影片用一种文艺化的风格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在情感上的挣扎和矛盾。该影片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了“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和艺术特征,契合我国象外之象、味外有旨,言近意远、含蓄隽永的审美标准。

一、电影《花样年华》简介

电影《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该电影于2000年上映,讲述了身处遥远的异国的周慕云仍无法忘记过去与苏丽珍之间的种种。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描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述模式,以及带有王家卫独特标记的风格特色而备受赞誉。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同时融入了怀旧的氛围和浓郁的时代色彩。影片中,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和影片的音乐配乐都成为其独特的标志之一。

《花样年华》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多个奖项的肯定。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张曼玉则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奖项的提名和荣誉,被认为是欧美影评界综合评价最高的华语电影之一。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美的画面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成功地展现了爱情、时代和人性的复杂性,成为王家卫导演的经典之作。

二、利用故事情节展示“象外之象”

“象外之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追求文本之外的精神意蕴和意象之美。这一术语同时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趣味与审美境界。在文学作品中,“象外之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应该是有无相生、虚实相间、言已尽而意无穷,从而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意境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而在电影作品中,电影情节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它的叙事结构。故事的发展需要以情节为依托,它是通过生活细节来讲述故事,反映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情感的变化。《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充分利用生活细节来讲述故事,并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在影片开始时,苏丽珍和丈夫在香港过着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她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每天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她每天早上起床后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上班。丈夫晚上下班后,苏丽珍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看书。在这一天中,她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对于她来说,她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她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这就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一天,每天都是如此。直到某天早晨,她的丈夫突然离世。

比如,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利用“早餐”细节,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苏丽珍每天早上都会穿上整齐的衣服去上班,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她很重视自己的外表,但她不明白为什么丈夫会突然离开她。每天早上,她都会梳洗打扮,但每天早上都会穿上同样的衣服。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仪式感。然而,当丈夫去世时,她没有时间去准备这些事情,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面对这种无奈,她内心会有一些冲突。这种冲突既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也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1]。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早餐这个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从影片开始到结束,观众可以看到苏丽珍每天早上都会穿着同样的衣服去上班,她对生活和家庭都充满了仪式感和责任感。

通过“咖啡”细节,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咖啡的饮用方式。从“一口闷”到“一口喝完”,从“混合咖啡”到“纯黑咖啡”,王家卫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在苏丽珍的生活中,没有咖啡,只有茶。当她第一次喝到这种饮料时,她非常兴奋。她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饮料。在苏丽珍的眼里,咖啡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当她丈夫突然去世時,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开始感到悲观和沮丧。因此,在最后一次饮用咖啡时,苏丽珍一口闷了它。在《花样年华》中,“咖啡”这个细节被反复使用。在这里,“咖啡”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它代表着人物内心对生活的渴望。“咖啡”让我们看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在电影作品中,意境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物象和景色,还超越于这些形象之外的深层意蕴和艺术境界。这种“象外之象”的创造和感受,需要观影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力来实现,从而使电影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三、用角色塑造人物彰显“味外有旨”

《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尽管以王家卫的个人风格为基调,但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却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特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配角,另一类是主角。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大多为女性角色,但也有一些男性角色参与其中。这些主角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家庭,他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来自爱人和家庭的压力[2]。其中,主角苏丽珍和邻居周慕云之间的情感纠葛,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代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在影片中,苏丽珍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过着按部就班、单调乏味的生活。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约束和限制,使她感到无法自由呼吸。然而,当她遇到周慕云后,他为她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浪漫和激情,让她对周慕云产生了强烈的迷恋之情。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女性在面对感情和生活压力时,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激情的渴望。

同时,《花样年华》中的配角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色彩,通过他们的表演和行为,更加凸显了主角们的困境和挣扎。无论是苏丽珍的丈夫,还是周慕云的妻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对于爱和家庭的无奈和困惑。他们的存在,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问题。总之《花样年华》这部电影通过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情感纠葛,成功地展现了当代女性在感情和生活压力下的内心世界。同时,影片中的配角形象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使得影片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比如,苏丽珍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在丈夫去世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整日在家照顾孩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而苏丽珍对生活也并不满意,她希望丈夫能够和自己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丈夫却对她说:“我不是你的丈夫。”对于丈夫的出轨,苏丽珍却没有勇气提出离婚,因为她害怕这样做会破坏了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而苏丽珍对此也并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她自己也有苦衷。在影片中,苏丽珍是一个被丈夫冷落、被家人忽视的妻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苏丽珍内心是孤独和苦闷的,她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心[3]。在她遇到周慕云之后,周慕云给了她一种浪漫和激情,这让苏丽珍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然而,当周慕云最终离开了苏丽珍之后,苏丽珍又感到了一种空虚和寂寞。这种空虚和寂寞是她在家庭中无法得到满足的一种体现。在这样一个传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只能通过爱情来找到内心缺失的东西。所以苏丽珍在影片中对于周慕云产生了一种迷恋之情,因为她在周慕云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

周慕云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经历的男人,他与苏丽珍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而暧昧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经历,这就使得他们两个人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周慕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他曾经喜欢过一个女人,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这段感情,后来他又重新开始了对苏丽珍的追求。从表面上来看,周慕云是一个非常理智和冷静的人,但是他在对待苏丽珍的情感问题时却表现得很情绪化。当周慕云遇到了苏丽珍之后,他对苏丽珍产生了一种爱慕之情,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感情之中。在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感情中,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彼此的心,但是两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暧昧之情。而且两个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之间又出现了感情纠葛。

四、用电影镜头展现“言近意远”

电影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不仅仅依赖于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则是摄影技术的精妙运用。在王家卫导演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中,摄影技术的运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摄影镜头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构成了电影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情感的烘托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4]。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这些特写镜头通常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细微感受。例如,影片中有一场苏丽珍和周慕云一起去看电影的戏份。在这场戏中,镜头先给苏丽珍一个特写,随后她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了走廊上。镜头在走廊上跟随她的移动,让观众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苏丽珍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当她走到走廊尽头时,镜头再次给了一个特写。此时,观众可以看到苏丽珍脸上略带惆怅和若有所思的神情。虽然影片中没有直接描绘出苏丽珍内心的具体想法,但她的神态和动作却在很大程度上传达了她内心深处对周慕云的感情。这些特写镜头的运用,不仅展示了电影中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们的内心世界。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的摄影团队还运用了各种摄影技巧来增强电影的艺术效果。例如,通过运用不同的光线和色调来突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和环境氛围;通过运用镜头运动来创造动态的画面效果和引导观众的视线;通过运用摄影构图来构建画面结构并强调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核心[5]。这些摄影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总之,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更需要摄影技术的精湛运用。在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中摄影技术的运用被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成为电影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情感的烘托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五、利用道具、服装、音乐来展示“含蓄隽永”

《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滿着东方文化韵味的电影,其中的道具、服装和音乐都被精心地设计和运用,以展示“含蓄隽永”的艺术特征。

首先,在道具方面,电影中出现了许多传统的文化道具,如茶具、扇子、屏风等。这些道具的使用不仅是为了营造氛围,更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绪。例如,在电影中,周慕云和苏丽珍经常喝茶,这种细节不仅展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和尊重。

其次,服装也是电影中重要的道具之一。电影中的服装设计充满了东方的韵味和精致的细节,尤其是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服装,更是体现了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慕云的服装充满了绅士风度,体现了他的高雅和品位;而苏丽珍的服装则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细腻,体现了她的温柔和美丽。

最后,音乐也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电影中的音乐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绪。例如,电影中出现的《广陵散》和《阳关三叠》等传统音乐,不仅为电影增添了文化气息,同时也表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的挣扎[6]。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电影《花样年华》通过道具、服装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手法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了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六、结束语

《花样年华》是一部具有深厚艺术特征的电影,它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在叙事结构、视觉风格、人物塑造、音乐和主题等方面,还体现在电影的各个方面。这些艺术特征使得《花样年华》成为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对于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诗韵.观《花样年华》:一场“猜”的游戏[J].戏剧之家,2022(35):132-134+188.

[2]班莹莹.《花样年华》中海派旗袍文化解析[J].西部皮革,2022,44(20):150-152.

[3]潘雅婷,顾春华.电影《花样年华》中服装的表意功能[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8):75-77.

[4]冷文琦.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视听艺术与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07):117-119.

[5]杨光祖,谢蕊冰.王家卫《花样年华》的旗袍叙事和男性凝视[J].阴山学刊,2022,35(01):14-20.

[6]赖荟如.“私电影”“电影书写”及电影作为关系之整体——王家卫电影在法国的接受与研究[J].艺术广角,2021(05):29-41.

猜你喜欢

情节人物艺术特征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