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教师工作减负的校本实践

2024-04-01朱向阳朱剑英毛江月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6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朱向阳?朱剑英?毛江月

[摘要] “双减”政策彰显了循序渐进、适性扬才的教育理念。但“双减”政策的落实也带来了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效率降低,压力增加、个体心绪不稳,疲于应付、专业发展受阻,以及渠道有限、家校协同落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人性管理提升教师工作时效、以多样活动保障个体身心健康、以双轨驱动强化专业应对能力、以协同机制优化家校沟通渠道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双减”政策下教师工作减负提供样本。

[关键词] “双减”政策;教师负担;教师减负;校本实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學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深化,教师面临在校工作时间延长、心理压力增大、身体负担加重等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负担问题也更加突出,亟须探索“双减”政策下为教师工作减负的有效方案。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增负带来的现实问题

1.表象困境:时长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教师的工作时长究竟是多少?小学老师一般七点半左右到校,就要开始进班做一天工作的准备。在校期间,老师们除了完成日常的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备课、研讨等,还需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比如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午餐午睡的管理等,另外还要再安排出时间完成各种评比活动的组织和准备、校队的训练、临时突击任务等。如果兼任某个项目负责人,还要完成所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班级及学生各种各样的事务。这天教师如果需要参加课后服务,完成课后托管服务后17:50才能回家。而大多数教师到家后一般还要花大概1小时的时间在家校沟通、反思总结及备课上,个别的还要完成白天在校时没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因此,一线教师一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是10小时,这基本已成为小学教师的常态。有研究指出,周平均教学工作时长超过40小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

2.内心波动:压力增加,个体心绪不稳

学校教师的压力究竟有多大?通过对全校教师工作压力进行调研,我们对教师压力有了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系统了解了教师负担的“真相”。调研后发现,半数以上教师在“双减”后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心理压力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师的压力源之后,发现课后服务工作的增加不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量,更激化了教师的角色冲突,使得工作和家庭的时间需求难以协调与平衡。此外,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存在矛盾,造成教师在多种角色转换中身心疲惫,加剧了负面情绪。长期承受过大压力会使教师性格发生改变,变得敏感而易怒,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经常会健忘、感到倦怠,工作效率降低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可见,教育观念、工作诉求、社会期望等外部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的思想、能力、心态等内部因素,共同造成了教师负担过重。

3.长远影响:疲于应付,专业发展受阻

教师平均每天超过10小时的在校时间,加之每天下班后还要处理学生生活管理、家校沟通合作等事务,实际工作时间会更长。应接不暇的日常教学与事务性工作挤占了教师的备课、教研及学习时间,让教师无暇顾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由此看来,被不断挤压的工作时间和名目繁多的事务性工作是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因。实际上,要认真备好一节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如果要认真磨出一节精品课,花几周时间也是很常见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能发生质变,因此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持续投入和潜心钻研是很难获得成长的,而这些时间和精力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调配出来。同时,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存在个体和学段上的差异,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更是需要时间来不断调整完善。如今,原本正常的教研、业务学习、培训活动经常被各种事务挤占,教师只能为了完成考评任务而先忙于应付考勤、听课、交笔记等,再让他们挤出时间精心修炼自我,就显得不切实际了。

4.外部危机:沟通不畅,家校协同落空

课后服务开展之前,教师下班的时间相对会早一些,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个别的家校面谈、学生个性化的调研随访都还是能够做到的。随着课后服务的开展,教师工作时长和压力增加,挤占了这段时间,导致教师没时间主动家访,学生家长也缺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使迫于各种情况进行了沟通,也存在着交流时间仓促、方式方法简单、家长反馈意见教师无暇顾及和缺乏进一步协商改进等问题,容易导致家校摩擦,给原本就不够充分的家校沟通设置了阻碍,无法充分发挥家校的教育合力作用。尤其是过去三年的疫情期间,因管控及流调排查等相关工作的需要,时间都很紧急,老师在消息群中下发任务后,会时刻关注排查反馈情况。但个别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事情而忘记或者一时没看到,老师在电话联系过程中,因为工作身心疲惫,在言语上就会比较简单直接。如果凑巧碰上家长此时心情也不好,没有理解老师的工作,就会出现情绪上的对立。再有,原来的现场家长会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疑虑困惑充分交流,但居家学习期间也只能改成线上,教师的家访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进行,或者忙于手上的工作,而对家长的诉求没有及时回复,这些都给后续的家校工作留下了隐患。

二、“双减”政策下教师工作减负的校本实践

1.以人性管理提升教师工作时效

早上八点,笔者在校门口碰到张老师,随口问了一句:“今天来得晚点啊。”张老师满脸笑容地说:“我今天弹性上班。”其实,他比弹性上班的时间还是早了半个小时,但是从洋溢的笑容中能感受到他满满的幸福。一天的工作就从愉悦的心情开始了。“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延长为两个时段,总时长增加了不少。学校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以此作为起点,通过为教师“减负减压”,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减负提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参加第一时段课后服务的教师,第二天按作息时间正常到岗;参加第二时段课后服务的教师,第二天可延迟一小时到岗。因工作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增加的工作量以课后服务专项经费或绩效奖励的方式进行核算补偿。

弹性上下班制度将教师的时间按课时打散重组后再统整盘活,着力做好教师工作时长的加法和减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学校课程教学中心认真研究教师工作特点,统筹教师资源和课程课务安排,建立健全巡课制度,做好教育教学行为管理。教师则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计划组织各项工作,优化在校工作安排。

为教师减轻负担不仅要在工作时长、工作内容等方面加强管理,还要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提供系统的帮助和支持。在落实教师减负的过程中,学校坚持管理增效,布置各项工作注重实效性,突出重点,推出“工作定时限量”机制。具体做法如下:①信息限时。各类通知的多频次、多渠道发布很容易让老师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在执行上难免会有疏漏。为了提高工作布置的计划性,形成通知发送的规律性,学校专门组建微信、钉钉通知群,设置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窗口发送通知信息,减少信息发布频次。除了紧急事项外,在非时间窗口收到的通知信息,老师可以不予理会。②会议限量。限定会议次数,缩短会议时间,改全体教师会议为项目组工作会议,化大会为小会,少开会、开短会,注重会议内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提高会议精神落实的效率。

2.以多样活动保障个体身心健康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排头兵和执行者,教师的身心健康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学校联合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机构,引用石林、程俊玲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全体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问卷分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个部分11个维度,其中压力源部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8个维度,压力反应部分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3个维度。在178份有效问卷中,67%的教师表示“双减”后的工作压力在中等及以上。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设施设备,优化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环境,引入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常态化地进行教师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

学校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常驻校内心理健康中心,引导教师成为中心“常客”,及时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教师每学期至少两次到学校心理放松室调节,可自主选择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自由交流,根据自身需要或心理咨询师建议,积极参加促进心理健康的相关活动。心理健康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每月组织一次教师团体辅导,开展“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个人成长”“专业心理咨询”“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提升主观幸福感”等主题辅导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团建活动,减轻他们的压力,提高工作活力。针对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辅导,帮助教师直面工作中的压力和成长中的心理困扰,同时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鼓舞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书法特色学校”的优势,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书韵教师培养工程”研训活动,有计划地聘请专业书法导师,指导和培养“书韵教师”,并以书法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调节和放松心情。书法学科组负责开展各项书法活动,指导书法创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书法交流和展評活动。通过“书法修身”活动传承中华书法文化,彰显书法教育优势,提高教师书写能力,在学书、论书中修身养德。最终,学校拥有一支热衷并精于书写指导活动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书声琅琅,墨香浓浓”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书写习惯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校还重视教师身体疾病的调理,根据教师工作特点及身体状况,每周安排一个下午,邀请名医进校为教师开展中西医诊治、针灸推拿、理疗养生、保健咨询等服务活动。专属定制的医疗服务,节约了教师大量就医的时间和精力,既保障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以双轨驱动强化专业应对能力

“双减”政策后教师专业发展时间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在原有的每周固定时间的学科主题教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微主题研学活动,利用集团名师工作室、青研帮、学科组、年级组等小团队,以微课程、微试讲、微观点分享、微研讨、微比赛等形式,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共享群体资源,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思想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如此,教师行动受到合理工作任务的引导,可以与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形成高度配合。

学校注重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工作积分制。每位教师“满工作量一学期”即可获得100个基础积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承担项目、代换课、研训指导、值周值班、宣传报道等方式获得服务积分,积分可用于请假或绩效奖励。这让学校的“每一件工作都能有人主动参与”,让每位教师的“每一点付出都得到认可”。

4.以协同机制优化家校沟通渠道

2021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中明确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减轻教师单边过重负担的政策要求与现实需要。学校构建家校协同机制,保障每一位家长的心声都有人倾听,每一次的家校互动家长都可以充分参与。学校建立年级分管领导制,让分管年级的领导进入相应班级群,及时了解家长的诉求,发现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班主任改变沟通的方式;组建助教助学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助教助学会议,加强学校与年级、班级、家庭的多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利用家校社共育中心,邀请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协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邀请所属社区的家长在下班后积极参与;利用心理辅导师团队,每月开展“与你有约”沙龙,家长可以到心理中心咨询相关问题,同时拍摄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辅导视频,定期组织家长观看;除了线上家长会,学校分不同年级录制主题家庭教育讲座,利用班级钉钉群开展“线上有约”家长互动交流;在假期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增进亲子关系,落实“书信+”育人机制,开展“书香校园”行动等。

经过共同努力,学校不断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排除各种阻碍,保障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翟晓雪.教学工作时间对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孙传贵.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关注教师幸福指数[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3]吴维煊.教师“减负”迫在眉睫[J].教学与管理,2018(16).

[4]钟景迅,刘泱.教师减负的悖论:去专业化的困境与再专业化的陷阱[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6).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