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个20年,中国仍将持续繁荣

2024-04-01戴闻名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企业

戴闻名

2024年2月2日,一艘集装箱货轮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赵子硕/ 摄)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多年。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长期跟踪研究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美籍专家万福麟(John Van Fleet)。他的观点是,中国正加速进入“全球化4.0”时代,已成为多个关键行业的全球性创新引领者和市场领导者,中国的下一个20年仍将持续增长和繁荣。

从“进口型全球化”到“出口型全球化”

《瞭望东方周刊》:你有个观点,中国正加速进入“全球化4.0”时代,能否详细描述一下这一变化?

万福麟: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是中国的“全球化1.0”时代。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进口型全球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开放和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中国经济从“进口”国际先进制造和管理实践中大大获益。

在这20多年间,中国涌现出一批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可以说,这种企业家精神集中“爆发”的程度,在全世界也堪称前所未见。

“‘ 复制到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从中国复制的时代开始了”。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也是中国“全球化2.0”时代的开始。

“全球化2.0”的特点,是“出口型全球化”。中国企业或与跨国公司组成合资工厂,或自力更生搞制造,为发达经济体设计的产品做生产和组装,再出口到发达国家。

在这个阶段,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出海,但通常拓展跨国公司忽视或不愿触及的小众市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尔。在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他们专注于提供学生宿舍和办公室专用的小型冰箱。对于美国市场上当时主要的供应商通用电器和西门子来说,这个细分市场规模太小,盈利空间不大。小型冰箱——于是成了海尔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敲门砖”。

很多中国企业都是走了这样一条出海道路。如今名满天下的珠江钢琴,就是以其极强的制造能力,专注于“优质低价的入门级钢琴”这个细分市场,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打破了全球钢琴市场长期被欧美和日本公司垄断的格局。

商业颠覆者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全球化3.0”时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万福麟:2005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由此开启了中国新的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3.0”,其特点是企业全球购买力日益强大,创新能力也在积累和上升。

继联想之后,中国企业又将英国名爵和瑞典沃尔沃两个欧洲老牌汽车品牌收入囊中。2014年,联想又买下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2016年,海尔则拿下了通用电器的家电部门。

一些欧洲引以为豪的时尚和奢侈品牌,也被中资收购。比如英国圣汐(sunseeker)游艇、法国酒店连锁地中海俱乐部(ClubMed)、法国时尚品牌浪凡(Lanvin)等。

不过,这些并购多半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品牌名称——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企业的名字仍然是陌生的。

这个阶段更重要的变化,在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飞升。2014年,《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一篇看衰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评论,题为《为什么中国不能创新》。

2015年,密切关注中国企业的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谢祖墀(Edward Tse)在英文新书《中国的商业颠覆者》中,讲述了很多令西方吃惊的中国企业创新故事。

比如,阿里巴巴公司不光构建了淘宝平台,更打造了支付宝——它与腾讯开发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一起,携手支撑起了全世界最有活力、功能最全面的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体系。如今,中国的移动支付体系成为整个东南亚学习的榜样。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手机品牌小米是“50美元手机”市场的开拓性品牌,打造了一个低价但令人炫目的产品线,在全世界拥有众多忠实拥趸。2021年,小米一度登上全球手机销量榜首,如今依然名列前茅。小米也是将智能手机与各种电子载体全面兼容的先驱品牌,目标是成为“车轮上的智能手机”。

另一个中国品牌华为不仅是全球电信设备领域的顶尖品牌,更为欠发达地区创新开发出RuralStar解决方案,可将简单小巧的基站放置在木头杆子上,快速、低成本地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每站成本由此可从33万美元降到1.5万美元以下,从而帮助更多人跨越数字鸿沟。这个解决方案已在全球80多個国家和地区使用,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

以创新颠覆世界的中国品牌还有很多,全世界的商学院于是重新审视了他们之前的假设。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评论》在2019年刊发了题为《向中国的数字化颠覆者学习》的文章,指出全世界正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创新并将之应用于本国市场的新趋势。《哈佛商业评论》则在2021年改口,开始讨论“中国的新创新优势”。

“全球化4.0”时代

《瞭望东方周刊》:较之“全球化3.0”时代,“全球化4.0”时代的中国,又有哪些进步?

万福麟:如今的中国,正在加速进入“全球化4.0”时代,其特点是在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地位,如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电子商务、5G和消费电子等。

除了行业水平整体处于领先之外,一批中国企业的细分业务也开始“吊打”海外同行,比如微信的功能之全面,远超西方同款脸书、Instagram等。

2022年8月26日,英国柴郡,Creamfields 音乐节期间举行SHEIN VIP 派对

早在5年前,《福布斯》杂志就曾宣布:“‘复制到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从中国复制的时代开始了。”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不止来自制造业,有了更多传媒、娱乐和时尚业的“软性品牌”。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和快时尚品牌希音(Shein)就是很好的例子。

希音以中国广东的服装产业链为基础,加上智能算法和数据平台,实现了时尚行业前所未见“从概念到产品”的上架速度,其估值很快就超过了西方老牌快时尚品牌Zara和H&M之和。

如今,它最大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仍然来自中国: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旗下的Temu。

这个阶段发生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全世界除了研究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之外,更开始关注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思想。

例如,全球不少商学院和商业期刊都对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模式很感兴趣。这个让企业摆脱传统的自上到下的管理架构,释放员工活力的管理哲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3年,《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管理》的文章,指出中国企业正灵活运用数字化界面,缩短管理者与生产线工人的距离,让后者拥有更多自主权并加快了决策速度。

中国具有独特优势

《瞭望东方周刊》:你对日本企业也有长时间的研究。有不少西方观察者把中国企业的崛起与曾经日本企业的崛起相提并论。你觉得两者具有可比性吗?

 万福麟:我认为并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日本人口只有美国的约1/3,即使是在日本经济最具活力的时代,也基本不可能挑战美国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

今天的中国有14亿人口,是美国的约4倍,2023年GDP相当于美国的65%。还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

从具体区域看,新冠疫情之后全球海运量普遍下跌,亚洲区域内的海运货运量却逆势上升,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带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3年9月发布的《2023年海运回顾》报告披露,2021至2022年,亚洲区域内航线的货运量增长率全球最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带动了亚洲邻国零部件与特色商品的海运贸易。

在拉美,与中国贸易创造的就业机会,已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带来的就业机会。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统计,在1995至2018年間,中国通过净贸易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创造了680万个新就业岗位,占这一时期拉加地区新增就业总量的12.8%。同一时期,美国在通过净贸易该地区创造的就业岗位数为670万个,已经被中国超越。

目前,国际上仍有学者和研究者唱衰中国,但他们没看到的是,中国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首先是中国拥有一个巨大的国内一体化市场和更加先进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足以面对挑战。其次是与其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同,中国已经是多个关键行业的全球性创新引领者和市场领导者。

因此,我相信中国的下一个20年,不会重复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命运。中国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对全世界来说也将是一个好消息。

猜你喜欢

全球化时代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