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比较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2024-03-27闫慧琴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山西省

摘 要: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省际区域合作,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把握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机遇,严格按照批复要求,指导临汾、运城两市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发挥山西省丰富的矿产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势,全力夯实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基础,加快推动山西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需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外开放格局、优化产业承接环境等方面发力,更好地助力山西省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山西省 比较优势 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144-03

近年来,山西省依托区位、资源、产业、成本等优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推动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动能,紧紧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布局,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夯实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基础,加快推动山西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山西省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主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重大战略,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山西省持续锻造长板优势,大力开展产业链和专业镇招商,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承接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能力。

2006年8月,《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印发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联合申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革委印发《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发改地区〔2012〕1341号),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省严格按照《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要求,指导临汾、运城两市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布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快速发展。

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片区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为目标,以省级开发区为主战场,积极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其中临汾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将政策机遇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发达地区,重点在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方面加大了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运城市聚焦转型发展,培育壮大“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为主抓手,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方位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22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529亿元,增速稳步提升。其中,临汾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运城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临汾市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持续优化“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保姆式”工作理念,实行“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创优营商环境,畅通企业健康发展通道,逐步形成企業上下游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

运城市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市县两级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行“全帮办、半日办、零成本”。着力推进“跨省通办”“全域通办”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三)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

临汾市依托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了全方位、全产业链招商。围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双碳”、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积极与各商会对接联系,通过座谈等方式寻求合作机会,推动项目早落地、快见效,加速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发展动能。

运城市2021年和2022年通过开展七次“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479个,总投资831.24亿元。派出180名专业工作人员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启“云招商”模式,与200余家企业及重要客商进行“云沟通”“云磋商”,拟定《行动方案》,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

(四)区域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联席会议制定并实施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2021—2022年十大任务清单》,“四个框架协议书”,2022年谋划项目36个,总投资1859.3亿元;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347.13亿元。考察了三门峡市“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推动三省四市成功举办了国际蔬菜博览会、体旅融合发展高峰论坛、运动休闲体验季、双创大赛、百辆房车沿黄自驾露营等多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山西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山西省物产资源丰富,有着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一直以来都是能源大省,有着实惠的能源价格,悠久的商业文化,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矿产资源丰富

山西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20种,其中查明储量的有65种。煤层气、铝土矿、镁矿、耐火粘土保有查明储量位居全国第一,煤炭保有查明储量位居全国第三。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

(二)产业基础雄厚

山西省產业体系比较完备。四大传统产业煤炭、焦炭、电力、冶金优势明显,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在高端碳纤维、碳化硅、石墨烯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聚焦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煤制油、笔尖钢、手撕钢、煤层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发展迅速。

山西省立足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制造业十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立足于地域优势,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立足农业特色优势,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

(三)交通网络体系完善

山西省已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特别是太郑高铁开通、雄忻高铁开工建设,进一步拉近了山西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空间距离,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域内国家高速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一干八支”民用运输机场基本建成,普通国省道网进一步完善。

2022年末山西省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15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公里,客运航线达到304条。山西省建有7个民用机场。太原海关下辖11个隶属海关,拥有太原、大同、运城、五台山等航空口岸和太原铁路口岸。山西省已形成辐射“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28个城市的外贸新格局。晋中是国家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太原、大同、临汾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四)综合成本低廉

山西省具有相对低廉的综合成本水平。通过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光电、大数据、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实现终端电价0.3元/千瓦·时的目标;同时,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减免部分行政性事业收费。工业用地等要素成本优势突出。

(五)人才保障优厚

山西省对重点项目采用“揭榜招标”制,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开展“揭榜招标”,已吸引了清华大学等23家国内顶尖团队。针对人才建设,近日,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提出12条改革措施,人才引进奖补力度空前。

(六)营商环境良好

山西省以投资者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打造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省投资促进局为向投资者提供24小时中英双语投资咨询服务,开通了“96301”投资服务热线。率先以地方立法保障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模式,积极开展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试点。为显著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推进包括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13710”信息督办系统等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正式上线运行了“三晋通”APP。

(七)惠企政策优越

山西省不断加大政策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全力以赴惠企助企。重点围绕金融支持、环境能耗保障、财税支持、用地保障、科技创新支持、政务服务等,为市场主体提供力度空前的“政策大礼包”。

(八)投资空间广阔

山西省率先推广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一个大厅管服务、一颗印章管审批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山西省已经设立了9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重点提升50个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力。建设1000万平米以上的标准厂房,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实现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

四、关于山西省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山西省应进一步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片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中西部地区先行区。另外,以建促批,以长治、晋城为核心,打造晋东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一)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山西省要出台相应的金融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应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配套能力,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引导基金。打造高效应政企融资平台,多措并举,为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强地区间、行业内部的交流合作,提升其服务产业转移、产业承接的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山西落户。

(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企业。积极拓展承接产业转移范围,推进产业迁移,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加速建立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拓宽承接产业转移的范围,在一些具备较好工业基础的地区,如太忻经济区及晋东南城镇圈,规划建设新的示范区。深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关注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合成生物等行业,承接一系列链式和集群式的产业转移重大项目,并采用“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与招引战略,积极吸引并培育一批与重点产业相关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引入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本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激发地区经济的新活力。此外,还要重视产业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使之形成有效的产业生态圈,引导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这些产业聚集区倾斜,从而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全面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集中优势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升本地基础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稳定性。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及竞争力的增强。采取全方位的策略,大幅度提升产业的配套能力,应对未来潜在挑战,确保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实现产业基础的重塑,对产业链进行全面提升。重点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着眼于提升本地的基础配套能力,从而加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把握雄忻高铁的建设战略机会,大力发展以“高铁经济”和“临空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领域。使产业布局更加紧密地融入到整个国家乃至国际的产业循环之中。构建一个速度更快、更为广阔的高速信息网络,并推进管道、光缆、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此提升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加快推进物流资源的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物流行业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完善的人才引育政策,鼓励省内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促进人才的留存和有效利用,为本地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创新和完善区域产业协作机制

全力推进“引商入晋”项目,加强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对接。从政府层面落实省政府签署的促进产业转移合作协议、备忘录、共同协商等合作协议,确保政策得以落地执行。关注边界地区的协调发展,通过创新投资合作模式、委托管理以及“飞地经济”等形式进行推动边界地区的协调发展。此外,为促进工业转移,正在构建专门园区,并实施企业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分离的改革。这旨在优化区际间的工业迁移所涉及的成本分摊以及税收上的利益共享机制。这样做可以确保关键要素比如技术、人才、资本和管理的有效配套迁移,吸引来自京津冀等区域经济开发区与产业园区的企业在山西省设立子园区或分支机构,这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也能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营造一个协作性强、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生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将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也将为迁移中的产业创造更为全面的发展条件。

(五)健全产业转移绿色发展体系

严格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入标准,严格实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碳中和纳入发展全局。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两高”项目进行精细的审核,并且实施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确保用于生态建设的水量得到充分利用。有序引导产业项目入区,全面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园区环保生产的实现。提高数据中心、5G基站等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标准,推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新领域集约绿色发展,完善分时电价政策。

(六)优化产业承接环境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形成上下发展“一盘棋”。要在提升政务公开精准度上做文章,从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清单、办理结果公开、减证便民事项公开等方面入手,完善优化政府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及时进行线上线下公开。要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主管部门、申请材料、设定依据等基本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做到事项同源、统一规范,确保全省上下保持一致。二是破除区域壁垒,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要将服务同质化、政策均等化、发展协同化作为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的主方向,打破地方壁垒,对全省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修改或废止其中的地方性特有条款,建设全省统一的规范制度体系。要强化区域互通,持续健全“全省通办”“一业一证”体系,通过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服务协同,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要积极推动市场环境一体化,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为试点,推动许可事项清单合一、证照资质互认,形成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强数字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高标准、高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整合迁移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管用实用的政务服务APP,实现一键通办全省政务事项,真正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要加快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大力深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等数字化支撑应用,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要全面拓展政务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建成“一站式”服务总平台,实现受理、转办和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四是巧用加减乘除,厚植绿色生态优势。政策供给做加法,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精简流程做减法,要高效落实“减证便民”行动,打造全域“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便民利企。厚植增量做乘法,要加强城市营销与推介,塑造充满人文活力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来晋投资兴业。攻坚克难做除法,要去除各种隐性“门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减少“有形之手”对市场主体的过多干预,切实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七)创新全方位服务模式。

一是要强化“精准滴灌、靶向施策”的工作理念,全方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服务举措,集合市场监管的各类职能打出“组合拳”,汇聚市场监管的各类政策提供“政策包”,梳理各类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打造“工具箱”。广泛开展调研摸底活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二是要入企服务,惠企直通。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企业公共品牌建设,筹建工业计量测试中心、产品質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采取腾讯大会、集体对接等方式,面对面座谈交流、解读政策。设立“惠企直通车工作站”,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各类市场监管政策“一站快享尽享、均等共享”,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真正把惠企直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提升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困难问题.绵竹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4-27.

[2] 窦育瑶,闫凯.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试行)》相关政策.太行日报,2022-04-27.

[作者简介:闫慧琴,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研究。]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