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4-03-22胡丽丽王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1期
关键词:夹脊电针磁共振

胡丽丽 王健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洛阳 47100)

失眠是一种以无法长期保持正常睡眠为特点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大多患者会持续一个月伴有每周≥3 次、每日睡眠时间<6 h 的表现[1~3]。现阶段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不断增大,精神紧张、疲劳、熬夜、负面情绪等因素均导致失眠人群持续扩大,失眠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同时失眠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容易造成抑郁障碍,这也是失眠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5~6]。针对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的作用,但停止服药后,患者病情易反复,且头晕、定向力障碍等副作用发生可能性高。因此,尽早发现、诊断失眠伴抑郁障碍,抓住早期治疗机会具有关键意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可反映脑部功能的网络情况。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关于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7~8]。本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50 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75 例,男、女分别为34 例、41 例;年龄42~60岁,平均(52.17±5.24)岁;睡眠情况:睡眠时间<4 h者12 例,难以入睡者63 例;病程1~3 年,平均(2.23±0.61)年。观察组75 例,男、女分别为31 例、44 例;年龄45~60 岁,平均(52.21±5.05)岁;睡眠情况:睡眠时间<4 h 者16 例,难以入睡者59 例;病程1~3 年,平均(2.31±0.52)年。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10030012 号)。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10 分,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 版)》[9]中失眠标准;20 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5 分,符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修订与抑郁障碍的规范治疗》[10]中抑郁标准;患者无磁共振使用禁忌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2 周内接受过抗抑郁治疗;经常酗酒或吸烟;患有脑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癫痫、严重心脏病或其他躯体疾病;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物质依赖致抑郁;情绪不稳定,或伴有明显自杀倾向;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造成失眠;配合度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硝西泮片(国药准字H32020591)口服治疗,1mg/次,2~4 次/周,治疗2 个月。(2)观察组:取穴T5、T9、T10 夹脊穴(双)。具体步骤:医务人员协助患者俯卧于床后,对穴位进行酒精常规消毒,随后采用0.30 mm×40 mm 毫针,直刺患者上述相应穴位1 寸左右,注意针感传导方向是由前胸或侧胸传导,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施针1 min,将电针治疗仪(型号G6805-ⅡB)一组导线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同侧T5、T10 夹脊穴,并设置频率20 Hz、以疏密波形式输出,需注意电流强度不可超过患者耐受程度,留针20min,1 次/d,5 次/周,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抑郁情况。借助HAMD 量表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评估患者抑郁程度,总分最高分54 分,抑郁程度与分值呈正比(分值低、抑郁程度轻)。心理弹性水平。借助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从3 个方面(坚韧性、乐观、自强)评价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共25个条目(每条目0~4 分),总分最高分为100 分,心理弹性与分值呈正比(分值低、心理弹性弱)。(2)临床疗效。显效:PSQI 总分<6 分,HAMD 评分降低≥75%;有效:PSQI 总分≤10 分,HAMD 评分下降50%~74%,存在轻微负面情绪;无效:PSQI 总分>10 分,HAMD 评分下降<50%。总有效包括显效与有效。(3)睡眠质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总分0~21 分,最终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高。(4)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数据采集:检查时,告知患者取仰卧位,医务人员向其提供软枕,并告知患者垫于头下,不要随意转动头部,保持固定位置;给予患者耳塞以降低噪声干扰;患者检查时避免思考。采用西门子3.0 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设置T1 结构像,33 层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层厚4 mm,矩阵256×144,视野256 mm×192 mm,回波时间18 ms,重复时间580 ms,与前后联合线平行,展开扫描。静息态扫描:设置梯度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视野为192 mm×192 mm,矩阵为64×64,重复时间设置为2 000 ms,回波设置为30 ms,层厚为3 mm,翻转角为90°,32 层轴位。采用DPARSF 软件,校正时间、头动,以REST 软件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体素、临近体素的ReHo 值。(5)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从4 个方面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最高分为100 分,最终得分根据上述得分总和取平均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EST 软件统计分析ReHo图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Alphasim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后(P<0.001) 得到两组大脑ReHo 值差异显著的脑区,查看MNI 坐标所对应脑区的具体解剖位置。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治疗前两组HAMD、CD-RISC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AMD 评分低,CD-RISC 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ReHo 值 两组枕叶、顶叶、小脑存在ReHo 值有差异的脑区(P<0.001,经AlphaSim 校正)。见表3。

表3 两组局部一致性比较

2.4 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GQOLI-74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 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5 睡眠质量 两组治疗前PSQ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SQI 评分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

3 讨论

失眠患者以早醒、多梦、睡眠浅、白天嗜睡、疲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失眠会导致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等,严重者还会发展为抑郁障碍[11~13]。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该类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该治疗方式起效慢,且不良反应多,难以保障最终治疗效果[14]。电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征,同时本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患者,进一步观察电针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枕叶、顶叶、小脑存在ReHo 值有差异的脑区,提示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脑区伴有异常表现,发病多因顶叶、枕叶、小脑等异常活动引起,考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论参考,而电针夹脊穴可有效纠正患者脑部异常表现。推测原因可能在于:(1)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能够降低肌肉痉挛程度、加快局部代谢速度,有助于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压迫[15]。(2)选取夹脊穴予以电针治疗,能够依靠电流刺激患者大脑顶叶等区域,从而改善、修复大脑皮层功能。研究表明,伴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多由消极情绪、认知偏差导致,患者又会因负面情绪过重而增加对日常生活、睡眠情况的过度关注,上述互相影响进而造成睡眠障碍、抑郁问题产生并持续发展[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AMD、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抑郁程度,并能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睡眠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与以下几点相关:(1)电刺激使患者肌肉收缩,脊髓或大脑接收信号后能够加快脑部病灶区神经元细胞再生,促进新突触形成,有助于患者脑功能修复,进而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抑郁等情况,对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也具有积极作用[17]。(2)此外,电针取胸5、9、10 夹脊穴,操作时注重针感由前胸或侧胸传导,可让治疗效果直达病灶,进而可获取显著的行气解郁效果,上述共同作用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高睡眠质量,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可促使患者乐观面对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可见脑功能异常,开展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抑郁情况及睡眠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并能够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夹脊电针磁共振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颈夹脊”源流考略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