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性分析

2024-03-20王世忠张利红王晓庆袁建明黄程璐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王世忠 张利红 王晓庆 袁建明 黄程璐

摘要  農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为例,构建了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各斑块的农村面源污染强度、生态非敏感性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鲹鱼河流域会东段虽然有60.55%的土地处于优质耦合协调区和良好耦合协调区,但仍然有11.96%的土地处于极度失调区,农村面源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分布非常明显,99%置信区间的热点区面积占56.08%,99%置信区间的冷点区面积占21.21%;养殖业污染是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源,是影响空间耦合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各乡镇科学地划定畜牧业的禁养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布设生态田埂、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等系统,以防止农业尾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逐步降低和减少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高敏感区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词  面源污染强度;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空间耦合协调模型;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062-09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alysis of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nsity and Ecological Non.Sensitivity Intensity—Taking Huidong Section of Trevally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WANG Shi.zong1, ZHANG Li.hong2, WANG Xiao.qing2  et al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2.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Hangzhou,Zhejiang 311122)

Abstract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current research. Taking the Huidong section of the Trevally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of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nsity and ecological non sensitivity intensity, and the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nsity, ecological non sensitivity intensity and 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ach patch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60.55% of the land in Huidong section of Trevally River basin is in high.qual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area and good coupling coordination area, 11.96% of the land is still in extreme imbalance area, an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re still very seriou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t spots and cold spot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very obvious, the hot spot area of 99% confidence interval accounts for 56.08%, and the cold spot area of 99% confidence interval accounts for 21.21%; Aquaculture pollution is the ma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urce in rural areas in Huidong section of Trevally River basin, and i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It suggests that each villages and towns scientifically delimit the no breeding and limited breeding areas of animal husbandry,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breeding scale,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and ecological breeding mode;Ecological ridge, ecological ditch and ecological pond systems shall be scientifically arranged to prevent agricultural tail water and rural domestic sewage from being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without any treatment;The impact and interference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i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ecological highly sensitive areas should be gradually reduced.

Key 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nsity;Ecological non sensitivity intensity;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作者简介  王世忠(1975—),男,浙江衢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02

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是相对于排污点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的点源污染而言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根据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的定义,所谓面源污染是指“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的,并以广域、分散和微量的形式存在的一种污染物”。相对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随机、污染源复杂、对土壤肥力破坏性大、对水源造成污染后防治较难等特点[1]。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2]。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法上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AGNPS(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和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是目前应用较多且较为成熟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3]。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上,BMPs(Best Manangement Practices)框架体系[4],即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前,通过各种经济高效、工艺简单、满足生态环境要求、适应污染特性的措施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理研究框架体系。近年来,我国学者不断提出适合我国面源污染实际情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基于SWAT模型、模糊二层多目标规划模型(EC-IFBLMOP模型)、BMPs技术、4R技术体系,分析了我国面源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行了控制预防方案的模拟研究[5-8]。但如何治理我国的面源污染问题,减轻各大流域水源污染富营养严重的现象,仍是目前研究争论和探讨的热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鲹鱼河流域會东段为例,通过构建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期为农村面源污染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鲹鱼河流域会东段,作为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局部地区,属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地处金沙江的上游,山高地陡,“一山有四季”,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乌东德电站并网发电后,金沙江的流速和流态均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条件,降低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降解扩散和转化等过程。因此,很有必要对金沙江的上游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进一步加强会东县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优化金沙江流域的空间规划布局。

1  研究方法、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农村污染物排放量估计。

(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估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乡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乡村人口总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污水平均含量×入河系数(1)

由于数据缺失,可以参照同样是西南山区的重庆市调查结果[9]。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农村人口人均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67 L/d,参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COD、BOD5、TN、TP分别取292.69、138.33、44.14、4.49 mg/L,入河系数取0.30。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排放量估计。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乡村生活垃圾污染排放量=乡村人口总数×农村生活垃圾排放系数×垃圾渗漏液平均含量×入河系数(2)

由于数据缺失,可以参照同样是西南山区的重庆市调查结果[9]。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农村人口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为0.67 kg/d,其COD、BOD5、TN、TP参考垃圾渗滤液,分别取50.00、5.00、1.00、0.20 mg/kg,入河系数取0.20。

(3)种植业化肥的污染物排放量估计。

根据会东县的农村统计年鉴可知,会东县的农用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4种。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根据输出系数法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化肥污染物产生量=化肥用量×化肥产污系数(3)

化肥潜在污染量=化肥污染物产生量×(1-化肥利用率)=化肥用量×化肥产污系数×(1-化肥利用率)(4)

化肥的面源污染物负荷量=化肥污染物产生量×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系数(5)

式中:年鉴中化肥施用量采用折纯量,根据化学组成成分分析,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相同)的总氮(TN)产污系数分别为1、0和0.33,相应的总磷(TP)产污系数分别为0、0.44和0.15[10]。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化肥利用率采用2017年全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36.50%[11]。根据马国霞等[12]给出的全国种植业排放的NH3-N量(氨氮含量指标)约占TN排放量的8.3%来估算化肥产生的NH3-N量。由于数据缺失,可以参照同样是西南山区的重庆市调查结果。根据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调查研究,氮、磷肥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100 7和0.059 9[9]。另外,以氮肥、磷肥的折纯量分别计算的TN、TP的排放量,不考虑化肥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的排放量。

(4)种植业秸秆的污染物排放量估计。

根据会东县的农村统计年鉴可知,会东县的主要农作物包括:谷物(稻谷、玉米、小麦、大麦、燕麦、荞子等)、豆类(大豆、胡豆、豌豆等)、薯类(洋芋、红笤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甘蔗、烟叶、蔬菜、瓜果等。秸秆的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秸秆污染物产生量=作物产量×秸秆与作物产量比×秸秆产污系数(6)

秸秆潜在污染量=秸秆污染物产生量×(1-秸秆综合利用率)(7)

秸秆的面源污染物负荷量=秸秆潜在污染量×秸秆面源污染排放系数(8)

式中:秸秆与作物产量比可以参照《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组(1996)的研究成果[13],具体为:

水稻0.97,小麦1.03,玉米1.37,高粱1.44,谷子1.51,其他杂粮1.60,大豆1.71,薯类0.61,

花生1.52,油菜3.00,芝麻0.64,向日葵0.60,棉花3.00,麻类1.70,甘蔗0.25,蔬菜、瓜果0.10。

各类作物秸秆的COD、TN、TP产污系数如表1所示[10]。秸秆综合利用率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秸秆资源利用主要以秸秆能源化、饲料化、秸秆还田等为主,根据《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到2020年,秸秆还田量占秸秆资源量的44.20%。秸秆作为肥料还田时的COD、TN、TP排放系数(入河系数)分别取20%、10%、5%[11]。

(5)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养殖业的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根据输出系数法进行估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畜禽养殖产污量=畜禽饲养量×产污系数 =畜禽粪便量×各污染物含量(9)

畜禽粪便量=畜禽饲养量×饲养周期×粪尿排泄系数(10)

畜禽养殖面源污染负荷量=畜禽养殖产污量×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排放系数(11)

式中:猪、奶牛、肉牛、鸡的粪尿排泄系数分别为3.54、31.39、20.42、0.18 kg/d;羊、马、骡的粪尿排泄系数分别为0.87、5.90、5.00 kg/d[14]。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11],可得不同畜禽种类的产污系数,其中:猪的平均饲养周期取157 d,其他畜禽的饲养周期均以年计算,具体如表2所示。

规模化畜禽养殖虽然在产生源头上体现为点源污染,但由于其处于广大的农村区域,就环境影响上实际体现为面源污染。另外,由于不同的养殖方式导致处理粪便的方式、配套措施、饲养环境等会有所不同,参考已有的研究[11],可得不同养殖方式下的不同畜禽种类的排放系数,具体如表3~4所示。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养殖业采用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放养的比例,可以由现场实地调研获得。

1.1.2  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

1.1.2.1  空间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频次和范围的加大,必然给农村带来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问题。农村的生活面源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种植业的化肥污染、秸秆污染以及养殖业的污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农村生态环境的敏感性,时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敏感地区主要是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因此,人类活动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减少或者回避在生态敏感区的活动,尽可能地在生态非敏感区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相互耦合协调的过程就是农村生活生产与农村生态保护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1.1.2.2  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15]。

假设用P代表农村面源污染强度模块的m个指标,则可以表示为:P=(p1,p2,…,pm);用S代表生态非敏感性强度模块的n个指标,则可以表示为:S=(s1,s2,…,sn),对应指标标准化后的2个模块标准化值可以用P′=(p′1,p′2,…,p′m),S′=(s′1,s′2,…,s′n)来表示。那么,可用函数g(P)=mjrjp′j表示农村面源污染强度模块的总体评价,用函数f(S)=niuis′i表示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总体评价。其中,rj表示农村面源污染强度模块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ui表示生态非敏感性强度模块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考虑数据间不同量纲和数量级对测算结果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2个系统的耦合度C可以表示為:

C=2f(S)×g(P)f(S)+g(P)(12)

对于2个系统的发展度模型为:

T=αf(S)+βg(P)=0.5f(S)+0.5g(P)(13)

对于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为:

D=C×T(14)

1.1.2.3  指标体系的选取。

按照科学性、全局性、对比性、可获得性、精确性等原则来选取指标。农村面源污染强度采用:单位面积NH3-N污染量(kg/km2)、单位面积COD污染量(kg/km2)、单位面积TN污染量(kg/km2)、单位面积TP污染量(kg/km2)、单位面积BOD5污染量(kg/km2)5个指标。农村生态非敏感性强度采用: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极重要、重要、一般)、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极重要、重要、一般)、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极重要、重要、一般)、生态脆弱性(极脆弱、脆弱、一般)4个指标,其中:重要性是“极重要”的取值1,重要性是“重要”的取值2,重要性是“一般”的取值3,生态脆弱性是“极脆弱”的取值1,生态脆弱性是“脆弱”的取值2,生态脆弱性是“一般”的取值3。

1.1.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过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小,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熵权法赋权步骤如下所示:

(1)数据标准化。

将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给定了k个指标x1,x2,…,xk,其中:xi={x1,x2,…,xn}。假设对各个指标数据标准化的值为Y1,Y2,…,Yk,那么:

Yij=xij-min(xi)max(xi)-min(xi)(14)

(2)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根据信息論中信息熵的定义,一组数据的信息熵:

Ej=-1lnnni=1pijlnpij(15)

式中:pij=Yijni=1Yij,如果pij=0,则定义:limpij→0pijlnpij=0。

(3)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1,E2,…,Ek。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为:

wi=1-Eik-Ei(i=1,2,…,k)(16)

1.1.3  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分析。

空间热点分析,即局部聚类检验(Getis-Ord Gi*),可以用来分析耦合协调度在局部地区是否存在明显的高值集聚特征和低值集聚特征,即各个土地斑块单元的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模式,其具体原理如下:通过计算某个土地斑块要素及其给定距离范围内相邻土地斑块要素的局部总和,将计算结果与该区域范围内所有要素的总和进行比较,用于分析该土地斑块要素的属性值在局部空间水平上的集聚程度,其结果可以体现出土地斑块规模的空间分异情况,即在局部地区是否存在“冷点”区和“热点”区[16-17]。其数学模型如下:

G*i(d)=nj=1wij(d)xj/nj=1xj(17)

式中:G*i(d)是指待测算土地斑块要素i的G*值;n是土地斑块总数;wij(d)为距离d范围内的空间权重;xj是第j个土地斑块属性值,若该土地斑块单元(j)与待测算土地斑块单元(i)之间的距离小于临界距离d,则其空间权重矩阵wij(d)为1,否则为0。

1.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鲹鱼河流域位于会东县的中西部地区,而会东县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102°13′00″~103°3′15″E,26°12′~26°55′N,地处川南滇北交汇之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邻会理县,北接宁南县,县境东、南面隔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相望。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土地数据来自会东县最新的“三调”数据,其他数据则来自历年的会东县乡镇统计年鉴及会东县相关政府部门所提供的资料。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具体区位如图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鲹鱼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及污染强度分析

2.1.1  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

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排放量,根据估算结果,可得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各乡镇乡村生活污染排放量的汇总估计值,具体如表5所示。

2.1.2  农业的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2.1.2.1  种植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化肥。

根据会东县的农村统计年鉴可知,会东县的农用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4种。根据计算可得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各种化肥的面源污染情况,具体如表6所示。

(2)秸秆。

计算得到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各乡镇秸秆面源污染情况的汇总结果,具体如表7所示。

(3)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情况估算。

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种植业的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的使用导致的面源污染以及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返田利用产生的面源污染。根据估算结果,进行汇总,可得到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各乡镇的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情况,具体如表8~10所示。

由表8~10可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种植业的面源污染主要有NH3-N、COD、TN和TP 4种,其中由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主要有NH3-N、TN和TP 3种,由秸秆导致的面源污染主要有COD、TN和TP 3种;污染物TP主要由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产生,除铁柳镇(72.16%)外,由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物TP量占全部种植业面源污染物TP量的91.00%以上;污染物TN主要由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产生,除铁柳镇(31.03%)外,由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物TN量占全部种植业面源污染物TN量的67.00%以上。

2.1.2.2  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根据会东县的农村统计年鉴(2016年)可知,会东县的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牛(包括肉牛、役用牛、奶牛)、马、骡、羊(山羊、绵羊)、家禽(鸡、鸭、鹅)、兔子等,其中:猪、肉牛、家禽的饲养量为当年的出栏量,役用牛、羊、马、骡的饲养量为年末存栏量。根据前文公式和参数数据,可计算得到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各乡镇养殖业的面源污染情况的汇总结果,具体如表11所示。

2.1.2.3  农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种植业的面源污染和养殖业的面源污染,根据估算进行汇总,可得各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具体如表12~14所示。

由表14可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养殖业的面源污染产生,养殖业的面源污染量占所有农业面源污染量的70%以上,而有些乡镇的养殖业面源污染量甚至占所有农业面源污染量的90%以上。

2.1.3  农村的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的农村面源污染排放量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把农村的生活污染排放量和农业的面源污染排放量的计算单位进行统一核算和汇总,可得到农村的面源污染的总排放量,具体如表15~17所示。由表15可知,农村面源污染绝大部分由农业面源污染产生。

2.1.4  农村的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

以各乡镇的面积为分母,以各乡镇的面源污染物数量作为分子,得到的值作为各乡镇农村的面源污染强度。根据信息熵和权重的计算公式可知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如表18所示。根据权重可计算得到各乡镇的综合污染强度,具体如表19所示。

2.2  鲹鱼河流域农村生态非敏感性强度分析

根據会东县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生态敏感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图,根据信息熵和权重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如表20所示。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可得到各斑块的农村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数值,采用自然断点法,分为5大类,每类的具体空间布局如图2所示。

2.3  农村面源污染强度和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可计算出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各斑块的耦合协调度数值,采用逯进等[18]对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分类标准,可得出各斑块的耦合协调度分类等级(表21),其具体的空间布局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面源污染强度和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分类等级主要有八大类,

其中:优质耦合协调区面积为322.285 7 km2,占24.63%,主要

分布于鲹鱼河镇和嘎吉镇;良好耦合协调区面积为470.111 4 km2,占35.92%;中级耦合协调区面积为151.298 9 km2,占11.56%;初级耦合协调区面积为102.411 1 km2,占7.82%;勉强耦合协调区面积为83.688 0 km2,占6.39%;濒临失调区面积为22.212 8 km2,占1.70%;轻度失调区面积为0.201 2 km2,占0.02%;极度失调区面积为156.565 3 km2,占11.96%,主要分布于野租乡。

2.4  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热点分析

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热点分析的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分布非常明显,其中99%置信区间的热点区面积为733.931 1 km2,占56.08%,达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鲹鱼河镇和嘎吉镇,99%置信区间的冷点区面积为277.596 9 km2,占21.21%,达到总面积的1/5以上,主要分布在野租乡和拉马乡。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1)鲹鱼河流域会东段虽然有60.55%的土地处于农村面源污染强度和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优质耦合协调区和良好耦合协调区,但仍然有11.96%的土地处于极度失调区,再加上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山高地陡,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频繁,石漠化问题突出,农村面源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2)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分布非常明显,其中:99%置信区间的热点区面积占56.08%,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99%置信区间的冷点区面积占21.21%,占总面积的1/5以上。

(3)养殖业污染是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源,是影响空间耦合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各乡镇需要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三生”空间规划,科学地划定畜牧业的禁养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以地定养,以养促种,加快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尤其是野租乡、拉马乡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

(4)科学布设生态田埂、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等系统,以防止农业尾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可以在河道两侧或者湖库周边地区,对原有的田埂进行升级处理,建设生态田埂;结合农田灌排系统,设计和建设生态沟渠,减少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水对河流的破坏;利用现有的池塘,进行浮叶植物的养殖,实现对农业污染物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吸收。

(5)逐步降低和减少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高敏感区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根据会东县“三调”数据可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有耕地7.113 3 km2,园地0.285 3 km2,草地35.724 8 km2,农村宅基地0.226 1 km2,而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就是生态高度敏感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严重影响和干扰了生态高度敏感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3.2  研究展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面源污染强度和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研究。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的大量参数、系数都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长期的野外数据监测和积累获得,由于受到研究条件限制,该研究很多参数和系数都是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必然对研究的精确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秀芬,朱金兆,顾晓君,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84.

[2]闵继胜,孔祥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9-66.

[3]袁一斌,毛萍,昝晓辉,等.农业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研究态势及研究前沿知识图谱[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5):1050-1057.

[4]仓恒瑾,许炼峰,李志安,等.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科学,2005,24(2):173-177.

[5]LIU R M,ZHANG P P,WANG X J,et al.Cost.effectiveness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BMPs in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SWAT model[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4,186(12):9011-9022.

[6]CAI Y P,RONG Q Q,YANG Z F,et al.An export coefficient based inexact fuzzy bi.level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under uncertainty[J].Journal of hydrology,2018,557:713-725.

[7]耿润哲,梁璇静,殷培红,等.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多目标协同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39(8):2667-2675.

[8]朱金格,张晓姣,刘鑫,等.生态沟-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的去除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2):405-411.

[9]张广纳,邵景安,王金亮,等.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97-1209.

[10]赖斯芸.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1]陶园,王少丽,管孝艳,等.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0):164-172.

[12]马国霞,於方,曹东,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中长期预测[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2):489-497.

[13]《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组.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4-18.

[14]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R].2009.

[15]姜磊,柏玲,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5):788-799.

[16]陈宗峰,李裕瑞,刘彦随.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与类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4):266-274.

[17]王曼曼,吴秀芹,吴斌,等.盐池北部風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8):260-271.

[18]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9):3-19,36.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
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城镇化与国土自然生态基础的耦合关系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城镇化与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及协调关系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