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迹鉴定中笔迹心理分析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析

2024-03-18

法制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笔迹字迹性格

陈 曼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安司法系,海南 海口 571100

笔迹鉴定领域给笔迹的定义是: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能反映个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文字形象符号系统[1]。这个定义中强调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书写活动,二是书写技能,三是书写习惯。书写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决定了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而书写技能和习惯实际上跟一个人的性格以及写字时的具体情绪息息相关。中外的笔迹鉴定领域都认为,笔迹能够反映个人的性格特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的情绪特点,这不仅在笔迹鉴定领域得到了公认,甚至在司法鉴定领域都是公认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笔迹鉴定工作者呼吁应该重视笔迹心理特征的分析,因为它有助于去分析笔迹的形成条件,从而为笔迹鉴定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在一些现实案例中,笔迹鉴定人员也利用心理特征分析的手段,解决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在长期的笔迹鉴定实践中,也发现很多笔迹材料跟书写人自身的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灵感和经验,在此我们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谈谈笔迹心理特征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笔迹鉴定工作者探讨笔迹心理分析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笔迹心理分析的内涵及其发展概况

(一)笔迹心理分析的基本内涵

笔迹心理分析顾名思义,就是从写下的笔迹去分析书写者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性格、情绪等。在我国的笔迹鉴定界,一般把它叫做笔相学或者笔体学,在心理学研究界则叫笔迹心理学,被视为心理学的边缘新兴学科。

笔迹心理分析的主要途径是从写出的字迹的形体结构、外观风格、书写力度、字迹大小、字迹形状、书写速度等诸多方面去进行,在把握字迹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去分析书写者的性格、情绪等心理现象。笔迹心理分析的优点是分析时间短,非常方便快捷,在职场上,一些企业经营者经常从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书写字迹,在不用见本人的情况下,来推断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气质特征甚至生理特征现象,然后对这个人作出初步的判断。

(二)笔迹心理分析的发展状况

笔迹心理分析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在中外都起源很早,而且形成了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至今都被人们所熟知,其中的一些理论在笔迹检验界以及心理学界长期沿用。

从国外看,早在罗马时期,西方就已经有关于笔迹心理分析的观点,但是当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第一本关于笔记与个人心理特征的书籍,是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医学博士卡米洛·巴尔蒂1622 年完成的《根据字迹判断人的性格和气质》,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笔迹与性格的关系。到了19 世纪后半期,被誉为“欧洲笔迹学之父”的法国学者米尚,出版了《笔迹学的体系》《笔迹学方法》等著作,系统论述了笔迹与性格、情绪以及书写时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到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笔迹研究者们,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以及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学,总结出西方字母文字中与书写者个性和心态有关的300 多种特征,系统提出了笔迹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评价笔迹与心理关系的标准和依据,具体包括书写压力、书写速度、字迹大小、字迹方向、文字布局等若干方面。他们指出,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以揭示千姿百态的个性心理差异。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都把笔迹心理分析认定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刑事司法领域,也被当作犯罪心理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2]。

就我国而言,笔迹心理分析其实起源很早。魏晋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字如其人”的观点,也就是说一个人写的字总能和这个人的性格气质有关。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就说“质直者,经侹不遒;刚狠者,又倔犟无润;矝敛者,弊于拘束”。从唐朝一直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都特别重视分析笔迹与性格的关系,当然当时主要是从书法角度来分析的,还不是笔迹鉴定,但是它为笔迹鉴定提供了一些依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又开始重视笔迹心理分析。1994 年,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促进了我国笔迹心理学的发展。后来渐渐形成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分支,也即笔迹心理学(简称“笔迹学”或“笔相学”)[3]。笔迹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以笔迹为研究对象,根据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内在素质相对应的原理,推测书写者的各种个性特质的一种研究方法。

目前,不管是在国内又还是国外,笔迹分析已在人力资源、司法鉴定、教育教学、心理咨询等领域广泛应用,犹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勃勃生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可以说,笔迹心理分析正在蓬勃发展。

二、司法鉴定领域笔迹心理分析的要素

司法鉴定活动经常涉及笔迹鉴定,特别是一些刑事案件中,如果现场遗留有作案人遗留的笔迹,办案人员在没有找到嫌疑人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对这些笔迹进行分析,看这个人作案动机如何,大致性格和作案心理如何等。

(一)司法鉴定界笔迹心理分析的基本原理

我国学界普遍认为笔迹能够反映书写者的心理状况,为什么笔迹分析能分析出人的性格和情绪特征呢?这是因为笔迹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根据司法鉴定领域笔迹学的观点,书写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反射活动,也就是说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4]。每个人的大脑是有差异的,表现为思维习惯不一样,活动反应能力不一样,不同的思维习惯方式、本质特征必然引起微妙而不同的生理变化,在各自的文字中留下生理功能的痕迹。这种功能痕迹可以表现为书写方向布局、笔画的粗细大小、书写速度快慢、文字的形状和体式等等。这些痕迹就是生理对心理的直接揭示,而微妙的笔迹差异就是从人心理流露出来的蛛丝马迹。这就好比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平时干活经常粗枝大叶,干活所取得的成果会把这种粗枝大叶反映出来。

除了性格外,情绪也会对笔迹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人书写的笔迹会因书写时的心情、情绪的变化而出现一些不同,情绪安静时写字稳定,烦躁时写字可能潦草,或者时大时小。此时的笔迹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一些情绪变化。

(二)笔迹心理分析的要点

笔迹心理分析,对笔迹鉴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可以用来解释某些笔迹的特征变化规律。一个人写出相同的字,往往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而是会有一定的自然变化,毕竟人不是复印机,更不是机器人。有些变化可以通过笔迹心理分析进行解释,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在进行笔迹心理分析时,大致有如下几个分析要点:

1.分析字迹的大小和书写的压力大小

字迹的大小和书写压力的大小,是反映一个人情感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观察发现,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写出的字迹往往比较小,笔画也比较轻,因为这种情绪让书写者感觉到身体很疲惫,没有什么力气,所以写字就出现字小以及书写压力小的情况。相反,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大脑就会兴奋,写出的字迹会比较大,笔画也比较重,这是因为兴奋状态下感觉有力量。这在笔迹鉴定学上属于书写动力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2.分析笔迹的线条特征

性格文静的人,大部分写的字线条比较柔美,而性格开朗的人,经常把一些字的笔画,尤其是某些字最后的一竖或者一捺拖延得比较长。这种现象在笔迹鉴定学上常常用运笔特征中的收笔特征和搭配比例特征去揭示其规律。

3.分析笔迹的书写速度

从笔迹鉴定的角度来说,书写速度快主要表现为连笔字多,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笔画形态发生各种变化。一般而言,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书写的字速度较快,但是比起平时快速书写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连贯性比较差,也即有的字写得快,有的字写得慢,写得快的字容易出现一些错别字现象,因为偶尔可能精神不够集中。

4.分析笔迹的整洁度

有些人不管在任何时候,写字都注重整洁,这种人性格一般都很沉稳,思路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力求把字写好。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发现,那些笔迹材料书写整洁的人,都很沉着冷静,情绪的起伏变化不大。

此外,我们在笔迹鉴定的过程中,在完成鉴定后,也会了解笔迹书写者的一些性格特征。我们发现,性格比较自卑的人,写的字比较小,而且会比较瘦长;性格自负的人,写的字上上下下起伏比较大,方向感不强,显得张扬;性格多疑而且不自信的人,写的字非常紧密,经常会把一些字涂抹掉甚至反复写好几次;性格经常烦躁的人,写的字比较大而且潦草,行间距也很大。我们梳理了150多份笔迹材料,然后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签名字体和字迹性格之间的关系,大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喜欢用楷体签名的人,书写人喜欢端正的字迹,以便让别人能看清楚自己的签名,这种人一般做事比较朴实、庄重,但是显得比较中规中矩,不善于灵活应变;喜欢用行书签名的人,书写者平时做事比较干脆,反应能力比较强;喜欢用草书签名的人,平时做事果断,不喜欢拖泥带水,做事不太拘于小节;喜欢用隶书签名的人,大多头脑精密,天赋较高,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并善于学习。

三、笔迹心理分析应用于司法笔迹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一)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尽管笔迹心理分析在求职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但是在我国公安物证鉴定领域和司法鉴定领域,笔迹心理分析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笔迹鉴定的规程里面目前还没有规定可以使用笔迹心理分析去给书写者刻画形象特征。只是建议在笔迹材料充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笔迹反映出来的一些心理特征去印证书写者的一些心理情况。国外也有一些国家尚未认可笔迹心理分析,根据加拿大的一项调查研究,该国已经否认了笔迹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严谨的样本对照研究,让笔迹分析师分析从杂志等抄下来的文字,发现预测性格的正确程度并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笔迹心理分析在笔迹鉴定中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加以使用,也即用来分析书写者在书写时可能所处的情绪状态及其性格特征,从而来印证字迹的风格特征,也为解释笔迹中的某些差异点做出评价依据。不能把笔迹心理分析当作认定笔迹是不是同一人所写的手段,毕竟笔迹心理分析还是有较强主观性的。

(二)要依赖较多的字进行综合分析

笔迹心理分析是从笔迹的角度去分析书写者的性格情绪特征,主要是依据笔迹的外观形态和内在变化规律特征。一般来说,少量字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例如一个签名和一两个词语几乎没法去分析性格特征。而是需要在对大量字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因为笔迹心理分析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书写的方向特征以及书写的细节变化特征,这些特征并不是通过少量的几个字所能反映出来的。目前,中西方心理学界在进行笔迹心理分析时,一般都是针对一篇笔迹而言的,这类笔迹往往字数很多,因此能解读的依据也就更加充分。

(三)要跟笔迹鉴定中的科学理论相结合

笔迹鉴定不管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是一项被法律认可的技术手段,它有一套完整的鉴定理论和评价标准,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融合的结果,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司法笔迹鉴定过程中进行笔迹心理分析,需要把分析的过程同笔迹鉴定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例如笔迹鉴定理论中给笔迹特征进行分类时就有一类叫概貌特征,它具体包括书写水平特征、文字形体特征、文字大小特征、整体局部特征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与个人性格往往有很大的关系。又如笔迹鉴定理论中,在阐述笔迹鉴定的科学依据时,提到了笔迹的特殊性、反映性和同一性,这些理论实际上与笔迹心理有着重要的联系。进行笔迹心理分析时,引入这些科学理论,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印证笔迹的某些特征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笔迹心理分析作为心理学上的一个分支,在社会中的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在国内外都日渐受到重视,这客观上说明笔迹心理分析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在司法笔迹鉴定过程中,将笔迹心理分析适度引入也是可行的,可用于分析被鉴定的笔迹材料的形成条件,分析笔迹书写的大致心理状况,从而为更加准确地出具笔迹鉴定结论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笔迹字迹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字迹潦草
笔迹泄露大秘密
性格反转
笔迹不说谎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笔迹鉴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及其控制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