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之设计与实施

2024-03-18蔡文琦

法制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民事智能化案例

向 玲 蔡文琦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基于武昌首义学院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精民商、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本人在多年的民法学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一定实效。案例教学法是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与法律规则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以及提高法律操作技能的一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教学互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互联网和大数据带领人类走向智能社会,其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必然推动法学教育领域的根本转变,促使法学教育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民法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也必将根据时代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人工智能时代民事案例教学的新特点

(一)案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民事案例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选取书籍、资料上的案例,简单加工、处理后以文字形式展现在PPT 上,案例的数量和种类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而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民法学教学提供了庞大的案例库资源,平台数量众多,案例形式多样,内容更加真实和丰富,而智能化的手段更是使得案例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

依托互联网平台积累的海量案例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搜寻各类案例。除百度、谷歌等专门的搜索引擎网站外,北大法宝、中国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司法案例网、法信、无讼案例等专门的案例检索平台相继上线,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通过设置简洁、全面、多样的检索项,并逐步与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对接,为案例教学和研究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二)案例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无限制性

传统的民事案例教学,主要局限于线下课堂教师讲授的方式,介绍案情、分析法律关系、引用法条、预测或评价判决等,整个案例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文字,使得学生觉得单一、枯燥,无法提起对民法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智能化时代民事案例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师将互联网和大数据引入民事案例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软件、微信、QQ 等推送案例,让学生在上课前观看,引导学生预习。课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和推送庭审直播、回放、录播的案例,学生观看时可以随时暂停、重放、记录,还可以多次回看,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复习,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教学影响力更加持久。

(三)案例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和督导性

传统民事案例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理论和知识,无暇开展讨论、辩论、专题研究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一个人在讲、一群人在听”,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课堂教学从单向传授式向互动式转变,变得更加开放、灵活、综合和个性化。

民事案例的智能化教学中,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是智慧课堂的一大特点,互动可以是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突出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课堂参与。

二、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的设计构想

(一)民事案例的“智选”

1.线上收集和智选文字型民事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Alpha 法律智能操作系统、聚法案例APP 等平台快速、精准检索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可以在快捷检索框联想推荐八种类型的信息,在高级检索中实现17 个信息项组合检索功能;北大法宝法律信息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独创了法规条文和相关案例等信息之间的“法宝联想”功能;Alpha 法律智能操作系统最主要的是快速、便捷、准确进行穷尽检索,还能够适时将可视化报告呈现给客户。不同的网站和APP 各具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它们对案例搜集和分类的优势,以为教学所用。

2.线上收集和智选庭审型民事案例

司法公开为民事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庭审案例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创办的中国庭审公开网、各省市的法院直播网、庭审公开网,都即时发布庭审直播,随时查询案件回顾、重大案件庭审视频。

3.线上收集和智选情景型民事案例

法制类视频案例,如《今日说法》《法律讲堂》《法治进行时》《案件聚焦》等,这些案例具有案件真实、题材广泛、专家点评等特点,融合声音、图像、案例故事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的需求,教师对前述案例进行仔细甄别和筛选,保留新颖性、典型性、适合用于教学的案例。从教学角度出发,可以考虑把案例分为七类:导入性案例、课堂教学案例、课后思考案例、分组讨论案例、综合演练案例、法考案例、拓展性案例。[1]案例的表现形式除了文字、PPT 外,还可以是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以增加案例的趣味性。使用慕课或超星进行建课、授课的老师,及时将最新案例嵌入自建的网络课程中。

(二)民事案例的“智学”

教师在学习通或者法学专业实验软件上构建民事案例智能化的学习模块,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预学,精准诊断

对于民事案例数据库中的导入性案例,教师提前推送到学习通或者实验软件上,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进入个案情景,引起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课前设置一些测试题目,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及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大数据统计并分析后,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2.课中交互,立体即时

课堂上教师系统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注重将知识性内容与现实案例讲解相互融合,以多维角度分析案例,让学生学会民法思维的应用,理解和体会法律规则背后的社会意义与法律精神。教学互动是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设计的一大特点。利用学习通或者实验软件,设置发布主题讨论、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形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评和控制进度。互动结束后,教师在学习通或者实验软件上设置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对案例中的难点、疑点、争点进行讲解和总结,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课后延伸,个性服务

教师适当选择具有一定疑难复杂性的法院裁判案例、拓展性案例,教师制作、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制作案例分析视频或图文,按照既定的章节顺序推送到学习通或者实验软件上,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巩固,随点随学,永远在线。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进行适时点评,从而达到答疑解惑、突破难点、克服遗忘的目的。

(三)民事案例的“智用”

在民事案例智选和智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使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设计一些练习和讨论环节,让理论得以落实到实践中。

1.法考案例在线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法考辅导和练习。选择历年法考中的小案例建立作业库,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完成时间,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教师通过作业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学生可在学习通或实验软件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疑点,师生之间通过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2.实事案例交互研讨

在学习通或实验软件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不同的热点案例,小组各成员需对实务案例进行充分讨论,记录讨论过程,找出其中的法律关系、适用的现行法律条文,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并撰写鉴定式案例研习报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法律检索、解释、适用和写作能力。

3.典型案例仿真模拟

借助学习通或实验平台,教师或者学生选取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民事真实案例,让学生做法官、律师、证人、当事人等,以人机训练的方式单人扮演、多人实战模拟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判断和采信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确定案件性质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等等。在学生进行云互动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进入平台观摩,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与分析

(一)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2021 至2022 年,笔者将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在本校法学专业进行了两轮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激发

通过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改变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将趋于抽象的民事法学理论变为生动的、有内容的具体案例,学生在了解案情、接触社会现实、满足好奇心之外,还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法条规定。课堂从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理论教学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民事法律思维和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从注重知识传递发展为注重能力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是智慧,是获取、理解、分享和创造知识的能力。[2]民事案例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民事法律问题的全面性、创新性思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利明教授指出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法律关系分析法和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法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民事法律思维。

3.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案例分析中布置学生撰写案例研习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操作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明显提升,法言法语使用恰当合理。同时,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讨论不断凝练观点、解决分歧、形成共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法律文书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未来优秀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1.民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完善

现有的案例库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Alpha 法律智能操作系统等中的案例,虽然数量众多,但实则纷繁复杂。民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甄选合适的案例。所选案例一定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还要结合教学目标,比如法考真题案例旨在考查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运用能力;实事案例能有效引导学生对司法实务案件中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只有这样选取的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也才能更好。第二,对原始案例进行整理和加工。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性,不可能对原始案例的前因后果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要对案例内容进行精简加工,集中体现和阐释教学知识点。教师应注意标明案例的来源,并辅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可以使用一些迎合学生口味或者幽默的法谚表述案例,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对案例的编辑和加工,一定不能影响案例的内容,保持案例的真实性,不得随意删减和虚构情节。第三,持续对案例库进行修正与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案例汇编,不能使其一直处于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仅对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创新性编撰与重整,更是在实施后陆续产生了许多新的法院判例,这些都必将对民法学教学包括案例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民事教学案例库应及时将民事领域的最新案例、热点案例、典型案例编撰收入其中,确保民事案例教学的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2.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方式

民事案例智选、智学和智用三个阶段可以使用以下智能化方式:第一,大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师利用学习通或专业实验软件提供的统计与分析功能,按不同案例、班级、学生等要素形成可视化统计报表,直观地反映出案例教学的学习进度、学情状况、学习效果等,为持续改进民事案例智能化教学提供依据;第二,教学评价与反馈。充分利用学习通或法学实验系统上的互动教学模块,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各类元素,如点击案例数据、推荐案例数据、师生信息交互、讨论分析观点、学生提问数据、作业完成情况等嵌入教学平台,自动精准记录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评估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真正兼顾“教、学、测、评”的教学全过程;第三,持续改进与完善。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本科教育新理念,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实行“教学+智能”“学习+智能”“实践+智能”的交互式教学,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和实施民事案例教学,重在学生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智选、智学和智用不同类型民事案件,全面提升学生的民事法律思维,培养具有法律理论知识、法律逻辑思维、法律适用能力的高素质民商事法律人才。

猜你喜欢

民事智能化案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