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山高原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2024-03-17彭翎凌况觅李姗蓉李玉芳赵雨佳雷世梅曾志红胡曦月

长江蔬菜 2024年5期
关键词:甘蓝高山蔬菜

彭翎凌 况觅 李姗蓉 李玉芳 赵雨佳 雷世梅 曾志红 胡曦月

重庆倚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各占76%和22%,海拔高度在73~2 800 m,其中海拔800 m 以上的面积占重庆辖区面积的36%,对此,重庆蔬菜形成了重庆渝东北(万州区、开州区、丰都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所处的秦巴山区、渝东南(武隆区、黔江区、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所处的武陵山区的高山及中高山地区的布局[1]。夏季高温时期,重庆市利用高海拔区域冷凉气候条件,生产高山蔬菜,有力保证了传统“秋淡”时节(9月前后)的蔬菜供应,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水平快速提高。202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81.2 万hm2、2 272.0 万t,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7.3万hm2、203.7 万t。

1 重庆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高山高原蔬菜基地分布

①基地规模迅猛发展 在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链延伸壮大的背景下,2022年全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2.92 万hm2,种植面积7.3 万hm2,产量203.7 万t,产值36.4 亿元。 其中, 渝东南地区年种植高山蔬菜3.52 万hm2,渝东北地区年种植高山蔬菜28 933 hm2,主城都市区年种植高山蔬菜8 867 hm2; 在海拔分布上,800~1 200 m 高山蔬菜年种植面积约4.0 万hm2,1 200~1 600 m 高山蔬菜年种植面积约3.3 万hm2。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泉乡清溪村辣椒种植基地,海拔800 m

②品种技术持续更新 通过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农业科学院、市农技总站、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等部门联动,连续多年发力高山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配套技术研究, 高山蔬菜品种由过去的“三大白”[莲白(甘蓝)、大白菜、白萝卜],成功扩大至茄果类、豆类、瓜类、速生叶菜等10 个蔬菜大类,200 余个新优蔬菜品种;研发应用高山大棚番茄——越冬榨菜,牛心甘蓝——辣椒——越冬大白菜,茄子、辣椒——越冬花椰菜,黄瓜——大白菜(甘蓝)等10 余套高山蔬菜高效茬口栽培模式; 示范推广肥水一体化、避雨栽培、漂浮式育苗等新优技术,使高山蔬菜种植水平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1.2 产业化水平

①联接模式不断创新 重庆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始终围绕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的融合发展观念,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当地企业,建立产销供一体化的蔬菜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优先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和信贷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鼓励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全产业链建设理念统筹推进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品牌创建各环节,引导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教育科普等新业态,推动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高山蔬菜产品附加值[2]。重庆市高山蔬菜产业共涉及农户16.93万户,其中3.33 hm2以上的生产业主597 个,13.33 hm2以上的生产业主174 个;发展高山蔬菜农民合作社390 个,高山蔬菜家庭农场450 个;涉及高山蔬菜生产企业293 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 家,区县级龙头企业42 家。

②品牌打造逐步加强 重视和加强对高山蔬菜主产区县的品牌打造,涌现出一大批以武隆高山蔬菜、 巫溪红池坝高山蔬菜为代表的名优蔬菜产品。全市高山蔬菜通过有机认证720 hm2,绿色认证1 473.33 hm2,取得高山蔬菜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37 个。 在武隆区,有仙女山、弹子山、白马山、桐梓山、罗英山五大高山蔬菜生产区,建成常年高山蔬菜基地13 333.33 hm2,产量超60.00 万t,通过绿色食品认证47 个,农业农村部蔬菜地理标志产品5 个,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2个, 产品远销海内外, 成为风景名胜武隆的又一张“名片”;在石柱县,发展高山特色蔬菜——莼菜,拥有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 全县莼菜种植总面积933.33 hm2,占全国莼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莼菜产量1.47 万t,占全国莼菜总产量的60%以上。 石柱莼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并于2020年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成功建成国家有机莼菜认证示范区、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3年,石柱县八龙莼工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1 056 万元的莼菜订单,其中包含价值36 万元的外贸订单。 村集体组织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更实现了石柱县冷水镇村集体经济外贸出口“零”的突破。

1.3 技术应用水平

①科研平台搭建并深入应用 为开展重庆高山蔬菜专用品种选育、国内名优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高山蔬菜品牌策划,2009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隆县高山蔬菜研究所在武隆木根挂牌成立。 该研究所开展了甘蓝抗根肿病分子育种研究, 通过RAD-seq 技术构建了甘蓝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实现了抗根肿病QTLs 定位等,成功找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oCR2 抗甘蓝根肿病基因,育成国内首个抗根肿甘蓝组合22CR63,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甘蓝根肿病抗病育种技术和资源的封锁, 有望于近期逐步解决我国甘蓝根肿病的国际难题。

表1 重庆市主要高山蔬菜基地情况

②品种选育引进与示范推广 目前已育成并审鉴鲁渝10 号抗根肿病大白菜,CR 秋雪、CR 圣萝抗根肿病萝卜,春盛抗枯萎病丝瓜,鲁渝番抗28 抗线虫番茄等蔬菜品种12 个, 其中秋实1 号甘蓝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甘蓝成长型品种;重庆高山地区共引进番茄、朝天椒、螺丝椒、甜椒、茄子、黄瓜、甘蓝、大白菜、萝卜、西兰花、花椰菜、榨菜等12 个种类1 080 个品种,筛选应用适宜高山栽培的农哥204、甜柿、10M 等口感番茄,渝番718、LBR19233 等抗晚疫病番茄,艳椒425、黄欧宝、中椒105 等甜椒,如意绿陇、兴合美螺等螺丝椒,清脆306、清脆405 等黄瓜,竹丝茄、烧烤茄等茄子, 兴松100 天越冬花椰菜,KR915 抗根肿病大白菜,楚玉2 号抗根肿病萝卜等品种26 个,并在重庆武隆、巫溪、奉节,四川广元、乐山,贵州威宁等推广5 333.33 hm2。

1.4 产业综合评价

①产业优势逐步凸显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境内山地众多,有76%山地和22%丘陵,高山资源富集,海拔800 m以上面积2.96 万km2,占辖区面积的35.98%,生态环境优越,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适宜发展高山蔬菜。 重庆市高山(包括中高山)蔬菜发展可耕地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 800 m, 该区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年均温17.50℃,年均降雨量1 104.2 mm,年均蒸发量950.4 mm,年均气压978.6 hPa,无霜期311天。总体气候特点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夏季,山区最高气温大多不超过30℃。 同时,7~10月正值重庆平坝丘陵地区高温干旱、少雨缺水期,病虫害多发,同时大宗蔬菜多收尾下市,上市地方菜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而高山蔬菜正好利用此空档,在不同海拔错开种植,梯次上市,大大弥补了市场上蔬菜供应的不足,同时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以上我们归纳了对“李约瑟问题”一些尝试性诠释。当然,国内外科学史学者们还从东西方的宗教与哲学方面差异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比如,从思想史角度看,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就为近代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准备。基督教文化对希腊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特别是对古希腊自然观的扬弃与超越,促使“自然法”概念的产生和数学理性主义的形成,并为近代科学中自然定律的确立及其数学化表述,奠定了基础。同时,基督教没有身份歧视,提倡劳动和实践,它从教义上有意提高工匠地位的做法,从心理层面填补了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从而使思辨的哲学传统同操作的实验传统在一定条件下的汇合成为可能。[21]

②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高山蔬菜已成为重庆构建蔬菜保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周边地区秋季蔬菜供给的重要支撑,避免外调蔬菜过多导致本地菜难销的问题,尽可能缩小市场缺口,2022年成功解决“春淡”“秋淡”问题。 高山蔬菜为全市蔬菜供应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稳定重庆菜价并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山蔬菜产业覆盖全市近10 万农户,生产收益超14.93 万元/hm2,务工收入较以往翻2~3 番,人均增收近2 000 元,已成为填补武陵山、秦巴山地区产业发展受限窘境, 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产业, 得以让更多农民工、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发展壮大“新农人”,赋予“农民”这个职业新的内涵,让农户在家门口富起来。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优品种覆盖率低

近年来, 重庆开展蔬菜引种筛选及优质地方资源的开发, 高山蔬菜品种逐渐丰富并得以应用推广,但基地种植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上市蔬菜种类仍以甘蓝、大白菜、萝卜、辣椒为主,番茄、茄子、丝瓜、黄瓜、南瓜等种植面积仍较小,蔬菜产品季节化差异过大,蔬菜均衡供应不足,不能满足淡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受平坝地区蔬菜产出延后,以及外地蔬菜调入量的影响,高山蔬菜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从而影响种植户的效益和生产积极性。

2.2 规范技术推广面小

重庆高山蔬菜基地面积仅占蔬菜常年基地面积的19.7%,多地处高海拔地区,坡度较大,地块分散,生产劳作不易,机械化实施困难,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山区多为留守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意识偏低,以传统露地栽培方式为主,设施栽培应用较少。主要采用小拱棚育苗方式, 穴盘基质无菌育苗和叶菜漂浮式育苗应用推广不足。栽培技术较为落后,栽培品种较为老旧,病虫害综合防控力度低,不利于高山蔬菜产业发展。

巫溪县红池坝大白菜基地,海拔1 600 m

2.3 基地设施配套不足

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 与平坝地区相比,高山地区建立蔬菜设施的条件较为苛刻; 受温度、光照、土质、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蔬菜设施配套较为困难。 高山地区长期面临干旱问题,缺乏蓄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难以进行合理灌溉, 严重影响高山蔬菜的产出量。同时,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适宜重庆山地实地操作的无人机械研发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了高山地区蔬菜产业规模发展,直接影响规模效益。

2.4 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重庆高山蔬菜种植区大多距目标销售区域路程偏远, 高山蔬菜的销售季节又正值高温时节,运输销售前,必须经过采后加工处理,尽管现在多数高山蔬菜产地开始普及采后蔬菜商品化整理和产地预冷,但缺乏有效的冷链系统和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技术或加工技术,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市场半径和品种多样化发展,使许多在高山可以种植的精细蔬菜因贮运条件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3]。

3 高山蔬菜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建议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海拔1 350 m

为推动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庆将继续利用好高山蔬菜绿色、优质、错季上市的优势,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为路径,以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更加强劲、政策扶持更加有效、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为导向,不断提高重庆高山蔬菜产业地位与产业效益。

3.1 优化品种结构,合理轮作套种

根据市场需要,加大番茄、辣椒、菜豆、豇豆、黄瓜、茄子、瓢白(小白菜)、莴苣、菠菜等蔬菜的种植比例,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同科作物连作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虫害蔓延。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十字花科蔬菜,排开播种、分批上市,提高种植效益[4]。加大力度发展工厂化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具有蔬菜种苗出苗率高,种苗质量好,苗齐苗壮,发病率低的特点,因此具有产量高、效率高、成本低、省工、节能等优势。 利用高山的地理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因高山食用菌营养价值高,且属于反季节蔬菜,具有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3.2 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土壤改良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农技推广为媒介, 研发适宜高山种植的蔬菜品种,创新高山蔬菜高效茬口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加快蔬菜高山地区无人作业机械研发,解决人力缺乏和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大力推进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加强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运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进绿色标准化发展。结合微生物菌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施用化肥,推广使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运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化、数字化、科技化协同发展,实现高山蔬菜基地生产性状、经济性状的良性跃变。

3.3 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设施栽培

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实施积极的政策项目,通过实施规模化生产补贴、贷款贴息、基建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提升当地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扶持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一批企业和城市资本进入蔬菜产业发展主战场,保持高山蔬菜稳定供应,撬动社会资本进入。 改变纯生产的经营理念,各经营主体参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经营,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业发展效益。依托政府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推动高山蔬菜设施建设,有效降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影响。 兴建排灌设施,架设滴灌设施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确保灌溉用水,提高菜区抗旱抗灾能力[5]。

武隆区双河镇荞子村番茄种植基地,海拔1 200 m

3.4 延长产品质量,提升蔬菜价值

高山蔬菜利用夏季高温季节高海拔的冷凉气候条件,针对性的产出蔬菜,运用采收、分级、清洗、包装、真空预冷、入库、运输等采后标准化技术规程,保证高山蔬菜的质量和品质,提升高山蔬菜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好蔬菜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在高山蔬菜主产区建立冷藏库,对采后蔬菜及时预冷,配置冷链运输车,保证高山蔬菜的新鲜程度和含水量,延缓组织衰老,防止变质腐烂。 用好季节性过剩或鲜销有余的蔬菜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结合网络销售平台,形成“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基地” 的产业发展模式, 促进高山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甘蓝高山蔬菜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高山茶
奇怪的蔬菜
变色的紫甘蓝
蔬菜
高山从何而来?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高山台防雷实践
蔬菜也“疯狂”
早熟甘蓝新品种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