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背景下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2024-03-15张简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数字媒体技术国际传播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黄河文化国际认知度较低,影响力有限。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播出现了许多新渠道,黄河文化的出海也迎来了新的局面。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与黄河文化的新时代特点,提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性传播路径,为丰富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黄河文化;数字媒体技术;国际传播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然而黄河文化作为一个庞大文化体系,角度多元、说法不一,对传播弘扬相对统一标准的黄河文化理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文化、教育、娱乐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文章将从数字媒体这一角度对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路径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意义

随着人口迁徙与社会的发展,黄河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攀升,并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共同组成了如今璀璨的中华文化。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蓬勃发展,黄河沿岸文化资源优势逐渐显露,向外推广和发扬黄河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契机。因此,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积极响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工作指示,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出海现象的日常化,积极重视黄河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将促进中国在国际中构建话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在各国的影响力,进而影响中国在当下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

二、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困境

黄河文化作为起源于中国,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血脉的文化,具有突出的民族特点与地域特点。然而国际受众在接受一个陌生文化时,会考虑到该文化的语言、民族、风俗等特征,因此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考虑“文化认同”这一理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当下的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的变化,寻找适合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的合理方式,对建设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在我国对外文化输出黄河文化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教育基础、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国家和群体并未找到差异性、针对性的传播方法,缺乏对受众的群体化细分,未找到当地群众乐于接受的推广方式。这限制了黄河文化的深度推广。故当下黄河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与普及成效并不明显。

三、数字媒体为黄河文化在国际中的

传播提供新路径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主流媒介形式,在中国已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不同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如今的互联网内容不仅由特定的专业群体生产,还趋于大众化,是由世界各地的网民共同参与所创造出的结果。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媒介,为内容与受众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形式。

(一)构建多种传播媒介,增强交互体验

文娱类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感官的信息接受模式,开始追求更加极致的感官体验。传统的媒介具有表达和感官上的边界,在技术的推动下该边界在不断地拓宽,开始以越来越多的手段最大程度地复原物质现实。在黄河文化的传播方式上,可借助AR或VR等技术,最大限度地给用户带来多感官、身临其境的娱乐体验。

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丰富。以位于黄河流域的洛阳市为例,洛阳地区有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如龙门石窟的石雕艺术,记录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圆雕、浮雕、镂空雕的技术手法为后世雕塑技术的发展带来完美的范本,体现出了中国石雕工艺的审美底蕴,具有中国特有的民族特征。而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已有1 500余年的历史,保存与修复上的困难使得千年来的风化、渗水侵蚀在石雕上留下了不可逆的痕跡,千百年之后的后人可能无法观赏到龙门石窟今日的风貌。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迹相结合,不仅能达到国内外广泛传播的效果,还能将此刻文物的数字影像永存于世间,为后世的考古及文化研究带来更大的便利。

VR技术是由美国 VPL企业创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由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用户和数据库等系统组成。用户可通过佩戴VR眼镜,完全沉浸于虚拟现实再造的数字空间当中,足不出户便可获得生动、鲜活的参观体验。利用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对龙门石窟文化遗产空间中的建筑、石刻、植被等进行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采集,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对龙门石窟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展示,实现“人物入景,实时跟随”,使观看者通过佩戴VR设备,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整体感受。同时,通过对细节内容的放大,可使观看者对文物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欣赏,达到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观看效果,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深度交融,带来更加沉浸式、精微式的交互体验,丰富大众的文娱生活。虚拟现实的交互性拓宽了用户感受的维度,为国际范围内的参观者打破物理空间上的局限性,将黄河文化通过科技化、娱乐化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深度传播。

(二)打造多元主体推广,实现大众传播

现如今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跨文化传播中面临多重困境,实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文化的传播并非易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的崛起与大国文化输出引发某些外国媒体的争论,使得黄河文化的出海之路变得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由大众作为传播主体的自媒体优势逐渐显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载体,自媒体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与现实的真实社会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大众占据主要话语权。短视频作为自媒体的主力军,具有传播速度快、观看时间灵活、生产难度低等特点,已成为当下国际范围内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主流媒体不同的是,自媒体短视频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种类繁多,有很强的娱乐性,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的输出,引起海外受众的共鸣。因此,许多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海外自媒体账号应运而生。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问题的路径上可以抓住时下“自媒体”的风口,通过鼓励优秀的自媒体工作者在国际自媒体平台发表与黄河自然風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相关的短视频,设置黄河文化相关作品征集竞赛,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用新时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分析海外平台用户群体对于中国自媒体创作者的评论样本,可知海外受众对于中国传统美食、中国自然风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工艺等方面具有强烈好奇心。为此,可以鼓励受黄河文化熏陶成长的普通群众分享黄河流域优美的自然与人文风光,记录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氛围,传播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使海外受众群体在无形之中建立对黄河文化、中国文化的美好印象,巩固黄河文化在其心里的存在感。当然,自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具有一定弊端,在传播内容的监管上面临更大的难度。对此,应从根源提升网民的道德素质,并加强对于自媒体舆论的监督,对自媒体创作者进行规范引导,保证传播内容的积极性、正义性和真实性。

(三)打造数字文化展馆,领略历史风采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9个省份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数量的39.73%。多年以来,黄河流域在考古和遗址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万物互联的今天,文物工作与数字技术交织交汇,数字化也成为文物保护、传播的新途径。通过制作黄河流域文物数字展馆的网站,将文物以数字化的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广泛呈现,同时,利用网页上的推拉摇移功能,观者可以自由地对文物进行拉进、推远、旋转,更加全面地欣赏文物的色彩、纹理、材质、工艺。可以结合文物背后的制作工艺,通过视频的形式对一些中国独有的非遗工艺进行制作流程的演示。另外,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一些文物“活”起来,例如黄河文化中独特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其中的人物形态惟妙惟肖。利用CG等特效手段,结合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使年画人物在营造的虚拟空间中活动起来,从而更加生动地复原文物的历史形态,通过视觉、听觉方面进行多感官刺激,使观者得到直观的体验感,维持继续参观的新鲜感与动力,有利于观者更加详细深入地对黄河文化进行了解。相较于实地展馆,数字艺术展馆可以打破时空上的限制,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电脑进行参观,降低了参观成本,在不动一砖一瓦的情况下,使海外观众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领略黄河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研发虚拟文化空间,提升交流趣味

虚拟文化空间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广播等不同种类,以数字信息进行建构,无论是展现形式还是交互形式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全球化背景下,虚拟文化空间的构建对于满足人们日常娱乐需求、实现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网络游戏是虚拟文化空间中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趣味性以及完整世界观的虚拟文化产品,深受海内外年轻受众群体的喜爱。不同文化背景下生产创作出的虚拟文化作品,会承载其强烈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受众作为网络游戏玩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进入一个按照秩序和规则构建的虚拟空间环境当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将现实与虚拟世界隔离开来,使受众以最快的速度沉浸于营造的虚拟的文化氛围当中。

如建造模拟类游戏《罗马边境》,游戏以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玩家以建筑师的身份以第一视角进行游戏,在游戏中通过使用一定比例与数量的资源,复原历史上存在过的恢宏的古罗马建筑,在游戏的过程中见证古罗马史诗般的辉煌历史。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遗迹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将此类宝贵的古建筑、古遗址与黄河流域丰富的人文风俗文化融入虚拟文化空间当中,将传统文化与游戏产业相融合,打造出一部关于黄河文化的三维网络游戏,通过实景画面与三维数字建模技术相融合,打造黄河空间元宇宙。借助虚拟世界,构建出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古典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黄河文明,在游戏的虚拟空间中同时展现黄河文化悠久伟大的历史与当下中国飞速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将黄河文化相关古典文学著作与历史神话传说引入游戏中,编撰出独属于黄河文化的游戏故事主线,将黄河文化深厚的底蕴作为情节支撑,引领玩家一步一步地进入情境当中,使国际玩家体会到中国叙事的独特性和生命力,以主观视角沉浸式体验黄河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深入了解黄河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借助虚拟游戏这一媒介,玩家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对复杂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体验和了解,在保持游戏体验与趣味的同时,降低受众对于异国文化的理解成本,使黄河文化精神内核在虚拟世界以及更广阔的国际社会环境中流传。这样能够满足人们娱乐需求,并增强国际范围内对于黄河文化、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四、结语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珍贵、独特的标识。新时代的黄河文化散发着勃勃生机,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拼搏,不断向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文化强国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数字媒体时代,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要求具有创新性,更要具有时代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这有利于坚定国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让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珀,兰博拉.增强现实技术导论[M].郑毅,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汪田霖,吴忠.全球化与文化价值观[J].学术研究,2002(6):65-69.

[3]张鹏利.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路[J].延边党校学报,2017(5):64-66.

[4]王亚斌,李博.“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媒体传播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7-218.

[5]王承哲.黄河文化的生产力视野及其范式建构[N].河南日报,2020-09-24(18).

[6]姜荷.VR虚拟现实技术下影像表现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电影产业格局的冲击与挑战[J].当代电影,2016(5):135.

作者简介:

张简,硕士,青岛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数字媒体技术国际传播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