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应用和探索

2024-03-1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牌坊小学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人国童话世界双减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牌坊小学 袁 静

“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如何开展高效轻负的小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趣味丰富,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主题为线索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侧重小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主动体验。“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立足美术学科,整合小学语文习作等其他学科内容,为学生创建项目化学习的支架,既可以拓展小学美术学习场域,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们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思路

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我国各地区小学纷纷加强对美术教育的研究,陆续开设了不同类型的特色美术课,丰富了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借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相关阐述,小学美术教育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各领域之间的联系,知晓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逐步学会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中,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师以此思路整合小学美术及其他学科内容,凝练项目式学习主题,构建以主题为线索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从实际环境、现实生活中开发素材、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得知识,掌握美术及其他学科技能。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意义

“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活动,无论是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还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整合美术课程内容,提升美术教学整体性的意义。小学美术学科内容较为零散琐碎,各学期、年级之间的美术知识联系较少,大部分美术课堂教学都是浅尝辄止,让学生了解某项美术工艺之后就结束了,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导致学生缺乏主观体验。部分教师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以讲解美术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实践操作为主,这种美术教学虽然具有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相关技能,但是,美术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难以真正吸收、内化知识。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将从美术教材中凝练项目式学习主题,以主题为线索串联美术赏析、美术操作、美术综合性活动等环节,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索美术。相较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能利用主题将各种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增强美术教学的整体性。

第二,对于落实核心素养导向,联动学生文化与生活具有意义。小学美术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美术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真实的学习目标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参与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项目式学习中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项目化学习需求查找资料、分析与处理信息,将做与学有机结合,对美术活动中运用到的知识充分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对发展学生跨学科思维与探索技能具有意义。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方向地学习技能,利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美术项目化学习问题。在项目化学习的驱动之下,学生们不仅可以体会创造美、表达美的过程,也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形成正确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观念;也能够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发展跨学科思维。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的项目化学习应用策略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是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本次以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作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将美术绘画创作与习作训练相结合,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联动,开展相应活动,具体如下。

(一)提出目标,凝练项目化学习主题

清晰明确的目标是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驱动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的主要依据。“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的应用意义,真正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提出具有全面发展导向的项目化学习目标,同时整合多学科内容,凝练美术项目化学习主题。在凝练主题、设计目标时,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解读教材,厘清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明确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凝练项目式学习主题,提出契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导向性的目标。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为例,本节课是以《格列弗游记》为引子,勾起学生们的创作欲望,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画出来。教师将这节课内容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来编童话》相整合,形成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内容体系。将这两项内容相整合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生活中阅读过的童话进行回忆,掌握童话世界的描绘与表达方法,体验童话给人带来的情感感受。教师凝练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主题“童话世界”,确定本节课项目化学习目标为:1.尝试更多的美术绘画创作方法,利用语文与美术知识完成绘画创作、习作小任务。2.通过项目式学习,掌握讲故事的方法,发展习作思维。3.通过项目式学习,感受绘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童趣的素养。

(二)兼顾学科特点,整合项目式学习资源

整合资源是开展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项目化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探索美术、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美术学习任务提供依据。因此,在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本次项目化学习主题,结合涉及的学科内容,对各学科知识、相关素材资料等进行整合,形成完善丰富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体系。

以“童话世界——大人国与小人国”项目化学习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将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的多篇童话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和《格列弗游记》文章节选整合起来,形成“童话世界的编年史记录”文本册子。为了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欲望,教师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下载关于这些童话故事的绘本图画、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图片等,将这些图片资料整合起来,作为“其他小朋友眼中的童话世界”册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资料作为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画笔将自己脑海中的童话世界绘制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组内探讨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简单的想象,或者对文本中的故事、画作画面进行评论与交流等,进一步触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想象、主动绘画与描述。

(三)打造多环节活动,凸显跨学科特色

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美术作品的想象与绘制、童话世界的想象与描述,都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疑问与新的想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完善自己的绘画与习作作品。这是一个知识运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童话阅读经历,在绘画的构思、颜色的搭配、文字语言的运用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在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再创造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打造多个项目化学习环节,以多元化的活动支持学生参与其中,凸显跨学科的综合性、多元性特色。

“童话世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确定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为:“如何利用绘画与语言展示我的大人国与小人国”,学习活动是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语言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世界,完成简单的“我来编童话”任务。按照这个过程,教师分别设置不同环节的学习活动:

1.童话世界的由来。了解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童话书籍,了解童话故事的经典作家,知道更多童话故事的人物角色。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以多媒体播放《格列弗游记》的故事及其绘画作品,创设“童话世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己创造童话世界。让学生观察、交流与讨论,不同画作中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想象自己的童话世界,并且在小组讨论中商定“大人国与小人国”童话世界的构成、角色与色彩搭配。

3.我的童话世界、我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在创作时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绘画以更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大人国与小人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给大家讲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并且用简单的书面语写出来,创造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通过打造多元化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将语文习作、美术绘画、童话故事等多学科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整体性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开阔丰富的学习探索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四)融合实践活动,拓展项目化学习形式

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开阔自主的学习空间,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符合“双减”政策理念,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把握住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拓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引入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层次,让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实践中进行创造,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

“童话世界——大人国与小人国”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活动的核心环节是绘画与写作,是美术艺术表达与文字表达相结合的一次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跨学科观念与美术文化认知,让学生在今后能够利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利用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感受美术与文字中的美。因此,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主题与活动过程,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故事绘本创作”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对自己绘画的作品、创作的童话故事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硬质卡片、美术贴纸、绘画、文字等素材制作成可以传阅阅读的童话绘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绘本制作。比如:某学生小组,利用硬质卡片与彩色吹塑纸,制作了几页的绘本,根据本小组成员撰写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童话故事,将故事分解为5-6 段情节,每段情节单独绘制一幅绘画作品,在画作中呈现这个情节的大致背景、主要角色及角色的行为。学生们将情节的画作、文字分别贴在硬质卡片和册子的相应位置,在空白处粘贴不同图案的贴纸,或者利用彩笔装饰。在这样的操作中,学生们自己制作出了一本绘本,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探索体验,在快乐的实践中发挥创意。

(五)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展示与交流

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强调活动的教育性,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定与认知水平、综合学习情况,搭建互动平台,为学生完成绘画创作与习作创作之后提供展示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者新媒体平台,比如:利用希沃白板作为推动资源、师生交互的工具,要求学生在完成绘画创作与童话故事创作之后拍照上传,让学生们可以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甚至在展示下方给同学留言。同时,也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联动功能,利用班级中的大屏幕播放白板上的作品,邀请各个小组轮流上台给大家展示作品,讲一讲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交流互动。这一环节,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形式,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凸显“双减”政策的减负增效、激趣教学理念。

“童话世界——大人国与小人国”项目式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一一上传到希沃白板平台上,并且利用有限的票数给自己认为创作新颖、角度新奇、故事与画面丰富有趣的作品进行投票。各小组学生分别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一讲本小组创作的过程,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画作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设定来自哪个故事、习作童话故事中是否有特殊设定与补充、童话绘本中的文字与图画是按照什么条件设置的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开展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活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也能够整合多学科内容,充实美术课程育人价值,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可以将美术课程与语文习作教学相结合,以习作元素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以美术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发展习作思维提供支持。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运用多方面知识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在其中获得充足的经验与成长。

猜你喜欢

小人国童话世界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走进童话世界
穿越小人国
小人国国王的愿望
守护心中的童话世界
无处不在的小人国都
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