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研究

2024-03-11章志琴唐菲王宛茜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民

章志琴 唐菲 王宛茜

摘要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农民中,其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和3个维度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中,70岁以上人群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70岁以下农民,70岁以下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中,其生态美学素养呈现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随学历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的农民践行度分值无显著差异,退休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分值、理论认知分值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人群。从生态美学素养标准分的均分来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处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57.83%)远高于生态美學理论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0.84%)和生态美学践行度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5.66%)。研究结果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252-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57

Research on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bstract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modern socialist power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The level of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determine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study took Jiangnan Y region’s farm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19 indicators of three dimension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policy cognition, theoretical cognition and practice degree, carried out a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in Wuxi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and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among farmers of different genders.Among farmers of different ages, the scor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policy cognition, theoretical cognition, practice degree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cy of people over 70 years ol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farmers under 70 years old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cy of people under 70 years old.Among the farmer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the scores of policy cognition, theory cognition, practice degree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Among farmers with different occupa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actice scores of the four groups of people, while the scores of policy cognition, theoretical cognition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cy of retired farm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oups (P<0.05).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cy standard score,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cy of  farmers was at a medium low level.The proportion of farmers in the high level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policy cognition (57.83%)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farmers in the high level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oretical cognition (10.84%) and the proportion of farmers in the high level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practice degree(15.66%).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basic data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and certain policy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farmers’ 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

Key words Farmers;Ecological aesthetic literacy;Policy cognition;Theoretical cognition;Practice degree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动,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换发新风貌[1]。在此基础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时期任务[2]。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其生态美学素养的提升不容忽视[3]。自2019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从不同层次、多角度推动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建设,我国农民职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4]。近年来,较多学者对农民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提升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5-7]。部分学者对不同地区农民健康素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民的健康素养一直处于各职业人群的较低水平,迫切需要提升农民的健康素养[8-9] ;也有少数学者对农民音乐素养进行了研究[10],然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过程中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及其特征分析鲜有报道。生态美学是将景观质量与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的美学体验新范式,它强调对景观美的欣赏应建立在对生态过程的理解、体验及参与之上[11]。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的提升是推动国家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和乡村旅游优质发展的关键因素[3],也是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齐头并举的重要维度。因此,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民生态美学现状特征,笔者以国内经济较发达的江南Y地区不同类型农村不同层次乡村农民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价体系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当前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江南Y地区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江南Y地区是国内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之一,其涉农行政区包括 5 个行政区以及 2 个县级市。江南Y地区乡村旅游在全国率先蓬勃发展,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提升和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整体建设成为近年江南Y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9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0个,生动展现了吴韵水乡新风貌。该研究以近3年江南Y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6个涉农市(县)区49个镇(街道)594个村(社区)]为参考,随机选择15个一般行政村、1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以及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农民生态美学特征的调研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实地调研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12-17],选择江南Y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对选取的每个行政村至少调研1个自然村),调研对象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农民和村委干部,搜集访谈录音、照片和视频等第一手资料,分析江南Y地区农民在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理念、民风习俗等方面体现的生态美学素养特征。

2.2 问卷调查法

2.2.1 问卷设计。

基于实地考察和研究文献资料[18-19],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再访谈10名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美学领域专家,修正调查问卷,然后线上线下访谈江南Y地区不同形成区的村干部和农民代表,最后结合江南Y地区农村实情,对调查问卷定稿。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包括基本人口信息、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生态美学理论认知和生态美学践行度4个维度,合计23个题项,均为选择题,采用五级量表(分值为4、3、2、1、0)进行相关评价(表1),题项5、6、7、10、13、18为多选题,正确选项越多,得分越高[4分(≥80%正确答案)、3分(80%<正确答案≤60%)、2分(60%<正确答案≤40%)、1分(40%<正确答案≤20%),0分(正确答案<20%)];题项14、15、16为图片单选题,选择最契合乡村美学特征的图片得4分,选择完全不符合乡村美学特征的选项得0分;其余题项均为文字单选题,题项21一年中化肥农药频率越高,得分越低,其余题项以“非常了解、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从未听说过”或“非常有必要、有必要、不太必要、没必要,完全没必要”或“总是、经常、有时、没有、完全没有”或“非常愿意、愿意、不太愿意、不愿意、很不愿意”逐次计4、3、2、1、0分。

2.2.2 问卷发放。问卷调查期为2022年1—6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线上问卷对象主要为能够熟练使用个人计算机或手机的人群;线下问卷对象一般为60岁以上农民或不熟悉个人计算机、手机操作系统的农民。

2.3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构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价体系。再次邀请前期10名专家,采用5级标准(表2),对准则层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和目标层的19个指标分别进行赋值,分别形成判断矩阵,运用SPSSAU数据科学分析平台,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项权重,同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结果来看,专家对指标的权重评价一致性检验CI和CR值均小于0.1,所有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价体系(表3)。

2.4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分和分级

2.4.1 農民生态美学素养评分。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分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Mi表示第i位农民对应项目的分值,Xij为第i位农民第j项指标的评分值,W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

定义M0为生态美学素养理想评分,取每个指标的最高分(4分)与其权重相乘,再加权即为所求,函数表达式如下:

2.4.2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分级。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分级采用评价指数Ci进行评价:

Ci=Mi/M0×100(3)

当Ci≥80,评价等级为高水平,60≤Ci<80,评价等级为中等水平,Ci<60评价等级为低水平。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可信度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是反映研究结果是否科学可信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调查问卷的可信度一般包括问卷设计内容和问卷调查结果两个方面[20]。此次调查问卷在内容上围绕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目标进行设计,包括基本的人口信息、生态美学的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达到了设计者需要针对分析当代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的各项要求。此次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常识判断信度,即判断调研对象是否合理、调研时间是否科学、样本量大小是否达标3个方面来衡量[21]。发放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共415份,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409份有效问卷。409份问卷在性别上,男、女占比分别为43.6%、56.4%;年龄层次上,25岁及以下、26~39岁、40~60岁、61~70岁、70岁以上分别占比21.1%、24.7%、 31.1%、11.7%、11.4%;文化程度上,研究生、大专本科、高中技校、初中、小学以下(包括小学毕业、小学未毕业和未读书)分别占比14.1%、38.6%、24.3%、17.2%、5.8%;不同职业中,在职农民(指调研地区18~55岁的农民)、退休农民(指调研地区55岁以上农民)、村委干部、外出工作偶尔返乡人员分别占比37.5%、20.0%、21.8%、20.7%。问卷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覆盖全面,且均与农村关联度高,因此,调研对象选择合理,具有代表性。關于样本量大小,研究表明,题项数与样本量的比例一般在1∶5~1∶10,但如果样本数量在300以上,这个比例便不那么重要[22]。该调查问卷共23个题项,回收的样本量为415份,调查问卷回收后,剔除了用时低于2 min、逻辑错误等不合规的问卷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09份。选题项数与有效样本量的比例为1∶17,因此此次调查问卷的样本量合理。问卷发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的主要对象为60岁以下、能够熟练掌握手机网络使用技巧的人群,60岁以上人群一般采取线下一对一指导方式进行问卷;且问卷填写过程中问卷对象均能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完成问卷,平均用时5.9 min。因此,能够保证问卷的数据可靠真实。

3.2 问卷结果总体分析

用SPSS 22软件,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问卷人群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分值、理论认知分值、践行度分值和生态美学素养分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人群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农民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和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由表4可见,在性别上,男性与女性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生态美学素养分值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年龄层次上,70岁以上人群生态美学素养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在不同职业人群中,退休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显著低于外出务工人员及村委干部两类人群;在文化程度上,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呈现多样化特征。

3.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析

由图1可知,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在3个维度表现规律不一。在政策认知维度,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分值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人群;高中技校和初中人群显著高于小学以下文化人群,说明对生态美学政策的了解和认知与文化程度有关,基本表现为文化层次越高,对生态美学政策的认知和了解度越高。在理论认知维度,高中技校人群分值最高,但与研究生、大专本科人群无显著差异,却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以下人群;且初中文化程度人群分值也显著高于小学以下人群。在践行度维度,初中人群分值最高,但仅显著高于小学以下人群,与其他人群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小学以下人群分值生态美学素养显著低于初中以上各个文化层次人群,而初中以上各个文化层次人群无显著区别。

3.4 不同职业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析

由图2可知,4类人群中,在职农民、退休农民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群,村委干部为长期从事农村相关工作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指在农村有18年以上生活史,在重要节假日经常返乡的城市工作人群。4类人群的生态美学践行度分值无显著差异。在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中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中,退休农民的分值显著低于村委干部和外出务工人员,分值总体均表现为村委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在职农民≥退休农民。

3.5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分级评价

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的政策认知评价指数均值为76,理论认知评价指数均值为61,践行度评价指数均值为63,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评价指数均值为66,根据“2.4.2”分级标准,江南Y地区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均处于中等水平。由表5可见,在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维度,57.83%的人群处在高水平区间,24.10%在中水平区间,仅18.07%人群位于低水平区间,说明江南Y地区大部分农民生态美学政策认知方面较理想。在生态美学理论认知维度,高水平区间人群占比仅10.84%,中水平区间占比42.17%,由此可见,江南Y地区农民在生态美学理论认知方面较薄弱;在生态美学践行度维度,15.66%人群处于高水平区间,43.37%人群处于中水平区间,40.97%人群处于低水平区间,说明江南Y地区农民生态美学践行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美学素养方面,仅9.63%处于高水平区间,67.20%人群在中水平区间,有23.67%人群处于低水平区间,总体上,江南Y地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不够理想,尤其在生态美学理论认知和生态美学践行度方面,有将近一半人群处于低水平区间。因此,研究相关策略,增加政策引导和宣传,着重提升农民生态美学理论认知并提高其生态美学践行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态美学素养。

4 讨论与结论

该研究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多次参与讨论,结合文献资料[11,18-19],根据研究地区江南Y地区的农村实情,将生态美学素养划分为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评价体系,系统分析江南Y地区的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

对比男性农民和女性农民,他们的生态美学素养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生态美学素养均无显著差别,这和我国国民审美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结果[23]中女性的美学素养高于男性有所不同,可能与两项研究的内涵不完全相同有关,该研究内涵是在美学素养和生态素养基础之上的生态美学素养,既包含了美学素养,同时还有生态素养以及二者融合的综合素养。男性农民与女性农民的生态美学素养无明显差别,提示后期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时,性别差异可能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在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3个维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上,70岁以上农民的分值都明显低于其他4个年龄段的人群,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农民在文化水平(此次问卷发现,70岁以上农民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高度相关)和身体素质上远不及70岁以下人群有关;由于年龄较大,他们基本处于退休状态,在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等行业领域的贡献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在研究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时可适当减少70岁以上人群的关注度,将重点放在18~60岁农民群体。

按照不同文化程度研究江南Y地区农民在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在以上4个方面都显著低于小学以上的4类人群。在生态美学政策认知水平上,研究生≥大专本科≥高中技校>初中>小学以下,表现为文化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高,说明政策认知与文化程度相关。因此,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程度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水平。在理论认知水平上,研究生、大专本科和高中技校人群间无明显差距,但他们明顯高于初中人群,而初中人群又明显高于小学以下人群,说明研究农民生态美学理论认知提升策略时,应对高中技校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初中人群、小学以下人群分别提出不同的策略,研究他们不同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生态美学理论认知水平。践行度上,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最高,从问卷数据分析可知,这些人得分最高的在题项17(传统文化习俗传播度)、20(乡风文明二)、22(您愿意为美丽乡村建设尽义务吗?)、23(您是否愿意负责村落中公共厕所、道路等公共空间的环卫工作?);结合实地考察发现,他们大多集中于55~65岁的年龄层次上,这些人群均处于退休阶段,有充裕的时间,且身体素质也较好。因此,他们在生态美学践行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村委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在职农民和退休农民4类职业人群中,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都表现为村委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在职农民≥退休农民,这可能是因为村委干部长期从事“三农”相关工作,较其他人员更了解生态美学政策和理论,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素养;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有较长时间的农村生活史,又处在城市工作,视野较开阔,问卷中发现他们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均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因此这类职业人群也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政策、理论认知水平和较高的生态美学素养;问卷中发现在职农民的文化程度基本处于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的文化程度上,总体低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退休农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小学以下居多,因此,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应将重点放在在职农民和退休农民群体,着重分析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理念等特点,分类制定策略,有效提升农民生态美学素养。

综合以上农民生态美学特征的实际情况,农民生态美学提升策略可以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从政府、社区和农民自身三位一体出发,研究符合地区实情的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政府可以联合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单位或高校,针对当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从不同文化程度,重点研究60岁以下的在职农民和退休农民参与职业培训行为,分类开发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涵盖生态美学政策素养、生态美学理论素养和生态美学践行3个层面。在生态美学政策层面,可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各种方式,从国家、省、地方梯度,利用各种渠道展开宣传与解释;在生态美学理论层面,根据农民特点,开发生态美学理论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生态美学践行层面,政府、社区联合专技人员、科研单位或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农民从实践角度提升农民的生态美学素养行动的积极性,如以“美丽庭院建设”项目为契机[24],在制定美丽庭院建设标准、实践指导和评比等实践过程中,提升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此外,还可以结合党建活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将当代农民生态美学素养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意蕴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建设结合,科学地提升农民生态美学素养[16]。

综上所述,以国内经济较发达的江南Y地区农村为例,在性别上,我国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无显著差别;在年龄层次上,70岁以上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显著低于70岁以下人群,其他年龄层次各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上,呈现文化程度越高,生态美学素养越高的趋势;在不同职业人群中,退休农民的生态美学素养整体低于在职农民、外出务工人群和村委干部。总体评估结果表明,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政策认知标准分>生态美学素养标准分>践行度标准分>理论认知标准分。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农民,加强政策引导,分层制定个性化策略,着重提升农民生态美学认知水平和实践行动的积极性,是提升江南Y地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的关键。可见,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提升农民的生态美学素养,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富美显得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袁丹丹.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J].农业经济,2022(2):64-65.

[2] 冯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的问题与出路[J].农业经济,2022(8):63-64.

[3] 齐甲子,洪京.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美学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41-45.

[4] 黄林楠,谭清.乡村振兴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探讨:以潍坊市为例[J].农学学报,2022,12(5):91-95.

[5] 郭少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2(8):93-94.

[6] 常凌翀.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民数字化素养的价值内涵与提升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1(6):114-119.

[7] 李天龙,姜春云.信息素养对高素质农民乡村数字治理参与的影响机制:来自西北地区1280位高素质农民的经验证据[J].电子政务,2022(6):86-98.

[8] 苏宁,张治中,王志凡.甘肃省农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7):1075-1079.

[9] 张平,何琳,张人华,等.2019年贵州省农民群体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4):2645-2649.

[10] 卢丹.音乐素养教育与农民精神生活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40-41.

[11] 任旭彬.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生态审美观照[J].长白学刊,2010(2):154-157.

[12] 陈明春,赵平梅.贵州侗族传统村落生态审美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5):34-38.

[13] 颜奇英,王国聘.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基于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3):8-14.

[14] 李玟兵.论习近平的生态审美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1-7.

[15] 张惠青.论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J].南京社会科学,2020(11):124-131.

[16] 李西建.马克思生态审美观的理论意蕴与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5):33-40.

[17] 桂国华,杨磊,桂国敏,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7):1-8.

[18] 梁丹.绿色发展视域下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研究:以浙江省農民为例[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19] 王怡珊.当代农民生态意识培养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3.

[20] 李灿,辛玲.谈调查问卷的可信度与有效度问题[J].商业时代,2008(15):65-66.

[21] 周晶,白志刚,张一春.职业教育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8):49-53.

[22] TINSLEY H E,TINSLEY D J.Uses of factor analysi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7,34(4):414-424.

[23] 易晓明,杜丽姣.当前我国国民审美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J].美育学刊,2015,6(4):54-62.

[24] 寇怀云,魏程琳.私人庭院到公共景观:乡村庭院景观的公共性与宜居社区建设[J].中国园林,2022,38(9):46-50.

猜你喜欢

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农民这一年
农民进城
不要再折腾农民
农民需要什么就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