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策略

2024-03-11潘晓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积极心理学

潘晓敏

摘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新生入学策略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分别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能帮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校方面的策略包括: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认同,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校园环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喜爱,通过积极活动课提高学生的适应性,通过家庭指导助力学生主动适应。家庭方面的策略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民主的教养方式,营造积极的家庭心理环境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入学适应;学校氛围;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5-0069-03

一、引言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小学阶段面临的矛盾是勤奋与自卑,而小学入学是该阶段矛盾的开始。如果孩子不能顺利适应,不仅在学科学习上跟不上,还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尽管学校和家庭一直都在有意识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但往往只注重幼儿在学科学习上的衔接,没有关注孩子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少研究发现,小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入学不适应问题。如刘胜琳[1]调查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适应为中等程度,不适应现象仍然存在。赖志平和王娟[2]对小学新生及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新生入学适应处于中等适应水平,学习适应和规则适应问题明显。入学适应问题在各国小学新生中普遍存在,德国学者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步入小学后,约30%~40%的儿童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心态[3]。

近年来,积极心理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兴趣,主要研究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积极能力和品质,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机能,进而寻找合适的方法去创造情境或要素以培养个体的能力或品质[4-5]。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学校与家庭联手开展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用积极的情绪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不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帮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心理教师,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小学新生适应进行积极探索,采取多种举措来确保小学新生顺利融入新的校园生活。

二、营造积极学校氛围,助力新生融入和成长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参与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入学后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对一年级新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认同

对于儿童来说,升入小学意味着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要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小学生活,喜欢学习,乐于上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对于“小学生”这一身份的认同。当他们感受到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便会自觉以小学生的各种要求来要求自己。有仪式感的入学活动是一种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认同的方式。在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可开展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入学仪式感,比如,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校门口欢迎新生,老师为每位新生准备一份入学礼物,高年级同学进班讲述有趣的事情等,可促使新生对小学充满欣喜,对自我成长充满积极期待。

与此同时,班主任通过创造班级文化,开展热爱班级的主题班会,也能够增加新生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学校开设“种子班”,把“种子生长的生命力”渗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像一颗种子,在新的集体中生根发芽,向阳生长,奔向未来。

(二)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入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保留學前期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保留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帮助他们适应学习任务。教师可运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适当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儿歌式课堂教学、情境性课堂教学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课堂中出现无聊感,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创设校园环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喜爱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减轻儿童对于幼儿园和小学校园环境差异产生的不适应感,激发他们对新校园的向往。在开学期间,学校需要创设适宜的校园环境来提高校园对新生的吸引性,比如教室走廊上摆放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班级教室里精心布置富有童趣的黑板报和摆放绘本书架等。这样富有童趣和仪式感的学校环境能够减少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安抚新生入学的不安情绪。

(四)通过积极活动课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调整同样也可以在课堂中得以实现。通过开展系列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入学适应课程,不仅能够丰富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更能促进新生入学适应,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如好学、诚实、勇敢、乐观、感恩、自制等。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潜能和发展,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教授认为,蓬勃人生取决于五个元素,即积极情绪、 投入、 人际关系、意义及成就。基于此,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每年对一年级新生开展系列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的活动课,如“我爱我自己”“优势大转盘”等,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促使学生关注自身具有的潜能,看到生活中积极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适应性。

(五)通过家庭指导助力学生主动适应

新生入学时,不仅仅学生本人会焦虑,新生家长也会因担心孩子的入学适应问题而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还会影响孩子的适应性,因此学校对家长开展相应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开学初期,学校每周向家长推送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情绪和行为的相关微课资源,内容涵盖“家长如何缓解孩子入学情绪”“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行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过健康生活”等。与此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积极活动课内容,我们会给家长布置亲子手工作业,一方面能促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巩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比如“情绪选择轮”手工作业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更多缓解情绪的方法,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练习和互动,这大大减少了孩子在学校里因情绪问题导致不良行为问题出现的可能。

三、建构积极家庭环境,引导新生主动适应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不仅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家长采取恰当的方式能够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校环境的变化和学习任务的变化。

(一)转变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导致孩子刚刚入学就被家长挑出来各种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认真听讲,用“你再不认真听课,老师会收拾你”“你不听老师的话,老师会把你关起来”等语言来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样的观念和方式只会让孩子对学校感到恐惧,更不要提适应学校了。

家长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首先,在刚入学这一阶段降低对孩子的要求,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其次,要接纳孩子伴随入学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最后,要帮助孩子对小学形成积极的认知,多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如“小学你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认识更多好玩的人,掌握更多的本领。”“你读得这么好,一看就是优秀小学生的代表。”

(二)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组织,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资本、情绪、乐观、自尊、行为方式、学习成绩、适应能力等都具有显著影响。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更强,学业自我概念更客观、积极[6-8]。而在溺爱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则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差。由此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也关系到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家长应多向民主型教育方式靠拢,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同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时,接受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足,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与理解。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采取正面的沟通与引导方式,避免盲目地否定孩子。

(三)营造积极的家庭心理环境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好,家庭幸福感高,经常与父母交流的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更高;而父母关系不融洽,亲子关系不好,家庭幸福感不高,很少与父母交流沟通的一年級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更低[9]。这就提醒我们,想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家庭关系环境的营造是很重要的,家庭成员保持良好沟通,家长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观点,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人际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能够帮助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比知识内容的掌握更为重要。孩子在学校培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需要在家得到巩固,这个巩固的过程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包容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自制力不好的孩子来说,家长应指导孩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学习,逐步帮助其树立时间观念。

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是儿童成长中的重大转折,小学入学适应不仅关系到儿童小学阶段的学习,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其中学校和家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小学新生入学策略有利于儿童顺利度过儿童成长中这一重大转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胜琳. 小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状况调查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96.

[2]赖志平,王娟. 关于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J]. 江苏教育研究,2019,410(14):55-58.

[3] David R 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 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Peterson C. 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5]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6]许玉燕,谢广田.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2):46-47.

[7]钱铭怡,肖广兰. 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1998(6):553-555.

[8]王燕,张雷. 儿童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风格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J]. 应用心理学,2005(2):186-192.

[9]焦秋月. 家庭环境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积极心理学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