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体系构建与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创新*

2024-03-10冯奎刘言汪扬媚董红平刘绍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昭觉县青薯晚疫病

冯奎 刘言 汪扬媚 董红平 刘绍文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凉山

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群众的重要农作物,是凉山州的传统优势作物。全州以山地为主,地势高、低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使凉山州成为全省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1]。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区曾于1992年、1998年和2001年先后三次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受害面积均超过899.55hm2[2]。表明凉山州具备马铃薯晚疫病暴发成灾的菌源量和环境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积累了许多较成功的经验模型,目前推广最好的就属CARAH 模型。CARAH 模型技术是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应用研究中心(Centre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Haineut)研发的一套模型技术[3],在田间菌源和感病品种同时存在的基础上,以田间区域气象因子的变化实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警,在引入中国后不断进行改进升级,将复杂的晚疫病侵染曲线和Conce 参数(起始为0分,最高值为7分)等转变成直观的预警级别及颜色标识信息并通过网络、短信等平台发布[6]。

引进晚疫病预警技术体系,在不同海拔区域布置相应站点;针对品种熟期、晚疫病抗性、播种时间等,进行晚疫病发生规律调查,将发病规律与站点气象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完成晚疫病预警体系的本地化,建立昭觉晚疫病预警系统。进行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结合预警体系,明确用药时间节点,完善防治措施,建立病害绿色防控体系。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高抗晚疫病的“宁蒗5号”和“川凉薯10号”和中抗晚疫病的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种薯均为脱毒种薯。

1.2 试验药剂

参考湖北省恩施州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策略,筛选了6种杀菌剂(表1)用于凉山州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控。

表1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

1.3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体系构建方法

1.3.1 预警系统设备采购

利用项目经费支持,采购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仪MLS-1306和马铃薯病情监控视频探头。

1.3.2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站点布局

监测点设置在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城北镇、日哈乡、三岔河镇及竹核镇等4个马铃薯种植相对集中的乡镇。

1.3.3 气象资料收集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实质就是田间小气候观测站,以小时为单位采集各站点温度、湿度、雨量、风速、光照、气压等气象数据,通过配置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自动传输到云数据中心,按照马铃薯晚疫病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和分析。该系统也为实时了解各站点气象资料及全年气象状况并指导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1.3.4 调查取样时间及测定方法

以代表性品种“青薯9 号”为主,观测并记录田间第一棵苗出苗时间,并进入系统设置监测期,在安装有马铃薯晚疫病预警设备的田块或附近设置了观测试验,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数据统计:在马铃薯晚疫病未开始侵染时,所有站点显示为绿色;在马铃薯晚疫病第1代开始侵染时,相关站点显示为橙色,田间无中心病株;在第3代1次侵染分值达5分左右时,相关站点开始显示为红色,马铃薯高感病品种能够在观测田中找到中心病株;中感病品种一般在第4代1 次侵染时能够在观测田中找到中心病株;中抗病品种一般在第5代1次侵染时能够在观测田中找到中心病株。

1.3.5 CARAH模型运用

CARAH模型要求在3代及其以后每代第1次侵染时要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保护,如果错过此时间需要及时补施杀菌治疗剂进行防控[4]。感病品种,根据CARAH模型在马铃薯晚疫病侵染进入第3代开始,每代第1次侵染分值达到4~6分时,施药进行防控;耐病性品种从第5代(或6代)开始,每代第1次分值达到4~6分时,施药进行防控[5]。

1.4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创新

1.4.1 晚疫病防治的高效药剂筛选试验设计

为了筛选不同抗性品种的防控药剂,设计品种和药剂两个因素。品种有3个,分别是宁蒗5号、川凉薯10号、青薯9号。药剂设计了3个处理和1个对照,药剂处理时间是在第3代1次侵染分值达5分左右时,每隔7 d喷施150 g / 667 m2的保护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施2 次,之后隔7~10 d 喷施治疗剂,喷3 次。处理1 喷施的治疗剂是33 ml/ 667 m2的31%增威赢倍悬浮剂(噁酮·氟噻唑),处理2 是33 ml/ 667 m2的0.3%丁子香酚+33 ml/ 667 m2的25%烯酰吗啉,处理3 是50 ml/ 667 m2的400g/L 霜霉威盐酸盐+SC50g/L 霜脲氰。对照处理不使用任何药剂处理。

1.4.2 调查取样时间及测定方法

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每个处理的调查面积在10 m2以上。调查不同处理在苗期、成株期和成熟期的晚疫病发生情况,每7~10 d调查一次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

2 试验结论

2.1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体系构建

2.1.1 晚疫病监测站点设备安装

城北镇、日哈乡、三岔河镇及竹核镇4个监测点安装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基站。

2.1.2 晚疫病预警系统监测站点的晚疫病侵染情况

调查了田间晚疫病发病情况(图1~4),按照马铃薯晚疫病分析模型,将田间发病情况其与温湿度等气象数据拟合,预测晚疫病侵染时期及中心病株出现时间(表2),喷施保护性药剂预防晚疫病,出现中心病株前一天喷施治疗性药剂控制晚疫病。

图1 凉山州昭觉县城北镇监测点晚疫病侵染曲线

图2 凉山州昭觉县日哈乡监测点晚疫病侵染曲线

图3 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监测点晚疫病侵染曲线

图4 凉山州昭觉县竹核镇监测点晚疫病侵染曲线

表2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报中心病株时间表

2.2 昭觉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创新

2.2.1 不同药剂处理在不同时期防控晚疫病效果

以中抗晚疫病的青薯9 号、高抗晚疫病的宁蒗5 号和川凉薯10 号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药剂在不同时期防控晚疫病的效果。观测结束时,病株率均达100%,但发病程度与病程速度不同。3 种药剂处理对宁蒗5 号晚疫病发病前期的防控效果明显,尤其是处理1 可以显著降低生长前期晚疫病发病率及发病指数显著降低(图5),青薯9 号次之。处理3 可以明显降低青薯9 号和川凉薯10 号晚疫病发病后期的发病指数(图6、7)。

图5 宁蒗5号晚疫病的病株率及发病指数

图6 青薯9号晚疫病的病株率及发病指数

图7 川凉薯10号晚疫病的病株率及发病指数

2.2.2 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病指数

药剂处理可以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指数,在不同抗性品种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图8)。中抗品种的药剂防控效果更为明显,青薯9号的晚疫病发病指数降低了39.5%。高抗品种川凉薯10 号的晚疫病发病指数最低,药剂处理也降低了发病指数(图8)。综合来看,处理3 的晚疫病防控效果最佳。生产上,选用高抗晚疫病品种,使用处理3 的药剂防控方法,可有效防控晚疫病。

图8 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病指数

3 讨论

重视晚疫病预警系统,抓住最佳科学施药防控时机。多点调查结果,重演性较好,但电脑预警发出之后,生产中往往引起不了大家重视。在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初期,不经过逐行逐块仔细调查很难发现中心病株,也可能错失了第一次科学施药防控的最佳时机。

提升晚疫病防控意识,培养技术队伍。培养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队伍、提升当地种植户的防控意识,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配套服务机制,以利用预警系统成果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猜你喜欢

昭觉县青薯晚疫病
四川昭觉县里干塘东汉崖墓出土器物
海东市乐都区马铃薯不同品种田间抗病性评价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昭觉县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昭觉县精准扶贫实施状况研究*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