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园林为载体的高校美育探索

2024-03-10张晓非刘若艺李思彤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互动式教学美育

张晓非 刘若艺 李思彤

[摘 要] “东西方园林赏析”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的美育必修课,从课堂上和课堂外进行美育。课堂讲授的重点是艺术美教育,通过讲授中国传统园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园林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以园林艺术为媒介,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讲授中国传统园林对日本、英国园林的积极影响,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课堂外引领学生感受现实的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采用穿插故事、注重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美育;园林艺术;德育;互动式教学

[资助项目] 2021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2911007)

[作者简介] 张晓非(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081-04 [收稿日期] 2022-10-21

美育,即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近年来,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美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教育界的重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积极推行美育,开设了若干门美育必修课,“园林美学赏析”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如何以园林为载体进行高校美育。

一、“园林美学赏析”的美育意义与作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2]。“园林美学赏析”正是符合要求的公共艺术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思想、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日本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史及特色,以园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园林美学赏析”的教学组织

园林美既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经典的中外传统园林如中国的苏州园林、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枯山水式园林等既是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美,也是现代人休闲旅游时非常青睐的目的地,具有现实美。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也充满了园林绿化带来的自然美。基于此,“园林美学赏析”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在课堂讲授部分重点讲解东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与艺术特色,让学生从中体会园林的艺术美;二是在课外实践部分安排学生参观调研优秀的古典园林,并留意发现身边园林绿化的自然美,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现实美。

(一)课堂上的美育——艺术美教育

中国传统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美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艺术高峰,山水组织、建筑营造、植物配置等技法都已经很成熟,园林如同山水画卷,步移景易,景观、空间效果都十分丰富。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同属东亚园林体系,风格相近,但各具特色。西方园林主要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等,也都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堂讲授在对东西方传统园林进行艺术赏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与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文人、画家广泛参与造园活动,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与文学、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园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讲授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时,融入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在美育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美”和“善”有内在联系,“美”的内涵中包含着“善”,也就是德的因素[3]。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传统园林中包含着德育的素材,因此在以传统园林为载体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对学生的德育起到积极作用。“園林美学赏析”的教学内容也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相结合而展开。

1.美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向同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园林建造的方方面面,既体现在山水建筑等要素的实体表象上,也蕴含在园林的设计思想中。中国传统园林遵从儒释道三家共同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融合,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中国人重视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使园林中充满含蓄、象征的写意美……这些都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园林设计思想的影响。

在园林表象方面,山水、建筑、植物等实体要素除了构成视觉上的如画风景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讲解这些文化内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园林精髓,同时理解园林视觉美之外的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如园林中山水构景的发展形成与隐逸文化息息相关,历代隐士隐居于山水之间,他们品行高洁,受人景仰。后世的文人雅士为了实现在城市中也能效仿先贤、隐居山水的理想,在园林中堆山理水象征自然,园林山水的设计手法也由此从早期的写实逐渐走向写意。教师在授课中,穿插历代隐士的轶事典故,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隐逸思想对山水造景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化先贤的高尚情操,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再如,中国人非常重视植物的配植,除了美化环境之外,很多植物都有美好的寓意,是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其典型如竹子。竹子有竹节,被看作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凡此种种,使得竹子备受文人喜爱,苏轼就曾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因此成为园林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植物。有了这些认知,学生在欣赏园林时,看到的不单是山水植物这些具体要素构成的风景,更能感悟到古代文人在园林中寄寓的人生理想与品德情操。由此,在润物无声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与审美品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4]。美育与德育的教育目标相同,教学内容共通[5],美育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园林美学赏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将德育融入美育之中,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一是学习园林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工匠精神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能工巧匠在劳动中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敬业、精益求精以及创新意识,以美育为载体,可以发挥工匠精神的教化作用[6]。传统园林中精致优美的建筑装饰、充满巧思的假山堆叠等,无不是中国古代匠人精湛技艺的结晶,反映了造园者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苏州园林的门楼砖雕,在水磨青砖上运用多种技法雕琢出各种图案,体现了苏州香山帮匠师的高超技艺。造园师还不断追求创新,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时期注重写实的偏实用性苑囿逐步发展成熟,到明清时期成为技艺精湛的艺术珍品。传统园林中体现的这种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7]。二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传统园林在日本园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造园方面的诗文传到日本后,对日本园林的审美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园林的精华——枯山水,也是由中国传入的禅宗思想影响之下走向成熟的。中国传统园林还是十七八世纪欧洲兴起的“中国热”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造园风格[8]。在讲授日本与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时,融入中国园林对世界园林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二)课堂外的美育——现实美教育

古代文人在精致的园林生活中培养出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善于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感受美。传统园林中的视觉之美与嗅觉之美都是我们易于理解的,而听觉之美却容易被忽视。晋代左思在《招引》中写道“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意即自然界中山水产生的清响,胜过丝竹的人为声音。因此,中国传统园林非常注重塑造与欣赏自然景物产生的听觉美:窗下立几株芭蕉,雨来时,可听雨打芭蕉之清音;庭院中植几株青松,风过时,感受“风入寒松声自古”的雅韵;池塘里留片片荷叶,细品“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这些天籁同样弥漫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之中,只是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使人忽略了身边自然景物产生的声音之美。中国传统园林中细腻、多样的审美方式,可以启发学生去发现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用眼睛去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鼻子去嗅花香草味,更可以在窗前读书、校园漫步时,倾听风声、雨声、鸟鸣声,用诗意温润心灵,感受自然中的美,丰富生活情趣。

除了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感受园林绿化之美,课程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北京的地理优势,走出校园,到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北海公园等园林游览。实地的参观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园林的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向审美能力的转化。其中,圆明园遗址公园更是具有美育与德育的双重作用,圆明园在鼎盛时期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但在被英法联军焚烧、八国联军劫掠之后彻底损毁,参观现在的遗址公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穿插故事,注重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工科为主,选修“园林美学赏析”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往往缺乏建筑、园林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利用图片与视频资料,尽量以直观的方式讲授东西方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特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搜集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神话传说,将理论知识穿插在故事之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园林的文化内涵,精心安排教学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

(一)用讲故事的方式使园林美育更加生动

东西方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着很多传说与典故。在课堂中恰当地融入故事,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中国园林中建筑的裝饰图案形式多样,多数与图腾崇拜、求吉祈福的心理相关,还有很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其中,葫芦就是一种充满故事色彩的装饰图案,包含了丰富的寓意,它是中国创世神话中混沌天地的象征,也是象征道家悠闲清静生活的“壶中天地”的意象(“壶”指的就是葫芦);一剖为二的葫芦还是古时婚礼上合卺仪式中盛酒的容器[9]。在讲授建筑中葫芦形的装饰时,穿插这些神话传说,能使学生理解图案背后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园林的设计思想。

(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与园林相关的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星星点点的存在于脑海之中,只是学生未必能够主动将其与园林审美联系起来。课堂上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出来、串起来,大家一起探究建筑装饰中各种吉祥图案的寓意、园林中常见植物的象征意义等。通过这种课堂互动,加深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印象,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

此外,中国传统园林与诗画相融,讲究意境之美。园林的意境除了化于山水之中,需要用心感受之外,还会用匾额、楹联等文字形式予以启发。匾额与楹联能点出景物的文学渊源或蕴含的哲学思想,为园林增添了含蓄美与书卷气。这些文字往往出自我们自小背诵的诗文佳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匾额或楹联的出处与含义,在古典文学与传统园林之间共情互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美。

结语

“园林美学赏析”课程以园林为美育的载体,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并重,故事性与互动性兼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与品德修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的需求,设计调查问卷,在最后一节课发放给学生,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意见与建议。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合理调整、改进今后的教学活动。

參考文献

[1]陈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91-9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A/OL].(2020-10-15)[2022-09-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ivk_sa=1021577j.

[3]段静鹏.高等教育中艺术公修课的德育作用:“以美育德”的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7):108-110.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骞真,段虹.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15-119.

[6]刘婧怡.新工科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11):239-240.

[7]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N/OL].光明日报,2021-01-18[2022-09-05].https://www.cssn.cn/skgz/202209/t20220916_5513320.shtml.

[8]朱建宁.中国园林在18世纪欧洲的影响[J].中国园林,2011(3):90-95.

[9]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10-320.

Explo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Gardens as the Carrier: Taking Appreci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Gardens as an Example

ZHANG Xiao-fei, LIU Ruo-yi, LI Si-tong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Appreci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Gardens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fered by our school, which carries out aesthetic education both in the classroom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e focu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education of artistic beauty. Through teach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rdens and other artistic form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are improved,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promote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With garden art as the medium, students craftsmanship can be cultivated; By teach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on Japanese and British gardens,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pride. Guide students to feel the beauty of real life and nature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spersed stories and interaction is adopt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garden art; moral educa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互动式教学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初探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