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士认知负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4-03-08宋丹彤范华吴瑛张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认知负荷急诊科影响因素

宋丹彤 范华 吴瑛 张山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診科护士的认知负荷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5月中日友好医院的48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并测量总认知负荷和3种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护患关系是急诊科护士总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β=6.202,P=0.007),工作环境嘈杂情况是内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β=1.042,P<0.001),居住情况(与他人合租)是外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β=–3.917,P=0.006),尚未发现关联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诊科护士总认知负荷及3种类型认知负荷水平均较高,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调控相关影响因素降低急诊科护士认知负荷水平,进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认知负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4.021

Study on cognitive load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ergency nurses

SONG Dantong1, FAN Hua2, WU Ying1, ZHANG Shan1

1.School of Nurs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load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ergency nurses. Methods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48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rom April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Gener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otal cognitive load and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gnitive load were measured. Result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influencing factor of total cognitive load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β=6.202, P=0.007), the noisy working environment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internal cognitive load (β=1.042, P<0.001), and the living situation (sharing with others)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external cognitive load (β=–3.917, P=0.006). The factors of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load were not found. Conclusion The total cognitive load and the three types of cognitive load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re high. Nursing managers can reduce the cognitive load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by adjusting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improve nursing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Cognitive load; Influencing factor

认知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认知负荷理论[1]。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若同时处理的信息量过大,超出认知资源的极限,则会造成认知负荷增高,从而阻碍信息处理进程[2-3]。国内外关于认知负荷的研究多聚集在人体工效学领域,如宇航员、驾驶员等,上述职业存在的共同特点是:处理大量的信息、在突发状况下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等,认知负荷水平将影响人员安全及工作绩效[4]。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性质也与上述人员相似。急诊科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患者具有病情危、急、重及病谱广、流动性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任务繁重的工作环境中[5-6]。长此以往,护士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进而导致其难以快速做出最佳护理决策[3,7]。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3种类型的认知负荷水平及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急诊护士的认知负荷水平,进而为保障急诊科护士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选取2022年4月至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注册有效;②在急诊科连续工作至少1年;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实习或进修护士;②调查期间休假、外出超过1周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收集表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及文献查阅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居住情况、总工作年限、急诊科工作年限、编制、职称、年收入、每周平均加班时间、是否需要上夜班、每月平均夜班数、平均照护患者数、患者病情复杂程度、患者配合程度、护患关系紧张程度、工作环境嘈杂情况、护理中断事件等。

1.2.2  护士版国家航天航空局任务负荷指数  采用梁丽玲等[8]翻译修订的护士版国家航天航空局任务负荷指数(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task load index,NASA-TLX)测量总认知负荷,该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包含脑力要求、体力要求、时间要求、自我表现、努力程度和受挫程度,每个条目评分0~100分,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总认知负荷越高。

1.2.3  中文版不同认知负荷测量量表  采用Leppink研制[9]、张山等[10]翻译修订的中文版不同认知负荷量表(meas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gnitive load,MDT-CL)测量内在、外在和关联认知负荷。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条目1~3测量内在认知负荷,条目4~6测量外在认知负荷,条目7~10测量关联认知负荷。每个条目0~1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负荷越高。

1.3  资料收集

本研究以“问卷星”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前,研究者与急诊科护士沟通,向其解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取得知情同意后在急诊科工作群发放电子问卷,解答相关疑问,由护士自愿填写。回收问卷后,检查问卷质量,对选同一答案的问卷、选择答案呈规则形状的问卷及填写内容存在不合理情况的问卷进行剔除。本研究共回收电子问卷49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1份因在急诊科工作时间少于1年予以剔除,有效率9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进行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各类型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48名急诊科护士,其中,男5名,女43名,平均年龄34.41岁,见表1。

2.2  研究对象的认知负荷水平

研究对象的总认知负荷得分(66.79±14.03)分,其中脑力要求(70.31±17.09)分、体力要求(71.77±22.09)分、时间要求(73.75±19.50)分、自我表现(58.13±27.30)分、努力程度(73.96±18.39)分和受挫程度(52.81±29.73)分;内在认知负荷得分(7.34±1.92)分,外在认知负荷得分(5.97±2.55)分,关联认知负荷得分(7.65±1.57)分。

2.3  研究对象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2.3.1  总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白班平均照护患者数、工作环境嘈杂情况、护患关系紧张程度的总认知负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将上述因素纳入回归分析模型,仅护患关系紧张程度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总认知负荷36.1%的变异,见表3。

2.3.2  内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作环境嘈杂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工作环境嘈杂情况可解释内在认知负荷24.1%的变异,见表3。

2.3.3  外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情况和每周平均加班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回归分析发现仅居住情况纳入模型,可解释外在认知负荷15.8%的变异,见表3。

2.3.4  关联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每周平均加班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每周平均加班时间对关联认知负荷无影响(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认知负荷水平

在本研究中,急诊科护士的总认知负荷处于较高水平,与既往研究相似[7,11];但低于黄燕霞等[12]关于急诊护士总认知负荷水平的研究。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患者的就医行为有所改变,而急诊作为医院的一线阵地,较易受到冲击,且發热门诊分流部分患者,急诊患者就诊率有所下降,使得急诊科护士接诊的患者有所减少,导致急诊科护士总认知负荷相较以往有所降低[13-15]。

急诊科护士总认知负荷6个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时间要求和努力程度,这可能与急诊科本身的特点有关。急诊科作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窗口,护士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实施有效的救治,这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15]。急诊科庞大的人流量、繁重的护理任务、嘈杂的环境也是对护理人员的挑战,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时间要求及努力程度相对较高。

急诊科护士内在认知负荷得分(7.34±1.92)分,外在认知负荷得分(5.97±2.55)分,关联认知负荷得分(7.65±1.57)分,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Zhang等[10]研究的重症监护室护士认知负荷水平。这可能与急诊科的特点有关,相较于重症监护室护士,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患者病种更加多样、病情更加多变,需要更强的应变能力;同时,急诊科护士照看的患者更多,任务繁重,这可能导致其内在认知负荷较高的原因。此外,急诊科人员流动大、人际关系复杂、环境嘈杂,当急诊科护士忙于抢救等工作无暇顾及患者家属时,易引起家属不满,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外在因素造成急诊科护士外在认知负荷较高[16]。关联认知负荷较高可能与急诊科移动护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疗资源人力短缺的不足,解放护士的劳动力,使其可分出更多认知资源用于图式(用来组织和理解新的信息)加工,促进任务执行[17-18]。

3.2  急诊科护士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护患关系紧张程度越高,总认知负荷水平越高。护患关系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石,对护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当护患关系良好时,才能使护士和患者达到最和谐的诊疗状态[19-20]。当护患关系紧张时,护士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处理纠纷,增加护理任务之外的工作量,造成外在认知负荷增高;同时,患者的配合程度也会有所下降,增加护理任务的难度,进而增加外在认知负荷,造成总认知负荷增高[21-22]。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患关系对护士进行护理任务的影响,加强护士健康情绪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对易发生纠纷的情况进行预见性判断、处理,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进而降低护士的总认知负荷。

本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嘈杂情况是内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嘈杂环境中,导致急诊科护士出现各种生理及心理问题,如听力损伤、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的低工作状态、加深消极情绪等,且随着影响时间的推移,不良结局更加强烈,使得护士工作时容易疲惫,降低工作效率[23-24]。上述因素共同导致护士执行护理任务时处理信息的速度减慢,增高其内在认知负荷。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噪声对护士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同时,可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听力监测,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而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本研究发现,居住情况是外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与他人合租的急诊科护士外在认知负荷低于独居的护士。这可能是因为独居护士受到来自家庭、朋友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负面情绪不易宣泄,更易受挫[11,25]。这导致护士需要花费一定的认知资源来处理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使其在执行护理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外在认知负荷增高[25]。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在工作和生活中关注独居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社会支持,进而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每周平均加班时间对急诊科护士关联认知负荷有影响,但回归分析并未发现每周平均加班时间对关联认知负荷有预测作用。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少、仅调查一所医院急诊科有关,急诊科护士关联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收集期间受疫情影响,临床一线工作的急诊科护士数量减少,导致收集到的样本量偏少。资料收集范围较为局限,使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受到限制。发现的认知负荷影响因素能够解释相关变异的程度较低,说明有更多的影响因素有待研究。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扩展数据收集的地域,以发现更多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本研究对急诊科护士总认知负荷及内在、外在和关联认知负荷的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总认知负荷及内在、外在和关联认知负荷均处于较高水平。护患关系是总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工作环境嘈杂程度是内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居住情况是外在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未发现关联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调控相关影响因素降低急诊科护士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水平,进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J]. Cognit Sci, 1988, 12(2): 257–285.

[2] AYRES P, LEE J Y, PAAS F, et al. The validity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s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J]. Front Psychol, 2021, 12: 702538.

[3] 张山. 认知负荷理论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22, 8(2): 185–188.

[4] 邓娟, 梁丽玲, 叶旭春. 国内外医护人员心理负荷研究现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14): 1274–1277.

[5] 冯霞, 张新丽, 官春燕, 等. 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现况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23): 58–61.

[6] ALZAHRANI N S, ALMARWANI A M, ASIRI S A,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dur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J]. Front Psychiatry, 2022, 13: 912157.

[7] 邓娟, 叶旭春, 梁丽玲. 上海市部分医院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现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9, 33(3): 399–403.

[8] 梁丽玲, 赵丽, 邓娟, 等. NASA-TLX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 2019, 33(5): 734–737.

[9] LEPPINK J, PAAS F, VAN DER VLEUTEN C P,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gnitive load[J]. Behav Res Methods, 2013, 45(4): 1058–1072.

[10] ZHANG S, WU Y, FU Z,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gnitive load (MDT-CL)[J]. J Nurs Manag, 2020, 28(2): 277–285.

[11] 梁丽玲. 基于LPA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现状及其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

[12] 黃燕霞, 陈婵, 冯丽程, 等. 急诊科护士心理负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甘肃医药, 2020, 39(5): 461–463.

[13] 晏政, 胡文娟, 张家玮,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现况及启示[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7): 487–493.

[14] 戈翠红, 曾仲意, 曾林生. 新冠疫情下三甲中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情况及特征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30(11): 2044–2048.

[15] 孙浩, 高惠, 赵季伟, 等. 德尔塔病毒疫情期间急诊患者的特点及救治策略[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23): 1–3, 12.

[16] 杨美玉.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5): 134.

[17] 黄成莲. PDA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26): 116, 120.

[18] ROGERS B A, FRANKLIN A E. Cognitive load experienced by nurses in 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s: An integrative review[J]. Nurse Educ Today, 2021, 99: 104815.

[19] 徐凤兰, 付国萃. 人文关怀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甘肃科技, 2021, 37(4): 127–129.

[20] XUE W, HEFFERNAN C.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 concept analysis[J]. Int J Nurs Pract, 2021, 27(6): e12938.

[21] STRAND?S M, BONDAS T.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s a story of health enhancement in community care: A Meta-ethnography[J]. J Adv Nurs, 2018, 74(1): 11–22.

[22] 邹丹丹, 陶思怡, 刘杰, 等.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医院, 2022, 26(7): 50–53.

[23] 白彩颖. 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及对护士身心影响的研究[D]. 兰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

[24] AMOAH V M K, ANOKYE R, BOAKYE D S, et al. 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perceived barriers to effective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among nurses and patients[J]. BMC Nurs, 2019, 18: 4.

[25] TAMMINEN N, KETTUNEN T, MARTELIN T, et al. Living alone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J]. Syst Rev, 2019, 8(1): 134.

(收稿日期:2023–04–12)

(修回日期:2023–12–28)

猜你喜欢

认知负荷急诊科影响因素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浅议认知负荷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双通道假设理论在特色档案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负荷问题